张苑
- 作品数:6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青少年抑郁障碍病人非自杀性自伤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23年
- 主要从青少年抑郁障碍病人非自杀性自伤的流行病学现状、发病机制、危险因素3个方面进行概述,旨在提高人们对非自杀性自伤的认识,为更好地干预提供借鉴。
- 张苑张苑王淑娜王淑娜
- 关键词:青少年
- 音乐放松疗法改善抑郁障碍患者症状的影响因素及预测模型的构建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分析音乐放松疗法改善抑郁障碍患者症状的影响因素,并构建相应的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就诊的抑郁障碍患者226例,对患者实施音乐放松疗法治疗。根据音乐放松疗法治疗后BPRS评分的减分率分为有效组(减分率≥25%)和无效组(减分率<25%),分析影响两组患者症状改善的因素。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评估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将PANSS评分<4分者为轻度、PANSS评分5~6分为中度、PANSS评分>6分者为重度,运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方法分析音乐放松疗法对抑郁障碍患者症状改善的影响因素,建立影响因素预测模型,对模型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进行验证,并绘制音乐放松疗法改善抑郁障碍患者症状的预测列线图。结果两组患者性别、文化程度、精神疾病家族史和治疗前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精神疾病家族史、治疗前病情严重程度以及HAMD评分、HAMA评分是影响音乐放松疗法对抑郁障碍患者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P<0.05)。以女性、无精神疾病家族史、治疗前病情为轻度以及HAMD评分(<7分)、HAMA评分(<8分)构建音乐放松疗法对抑郁障碍患者症状改善的影响因素预测模型,AUC(95%CI)为0.631(0.555~0.762),预测模型准确性较高,症状改善的预测发生率与实际发生率一致性较高。结论女性、无精神疾病家族史、治疗前抑郁障碍症状轻度的患者对音乐放松疗法的治疗反应较好。研究构建的预测模型可为抑郁障碍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 张苑张太栋
- 关键词:音乐放松疗法抑郁障碍影响因素
- 精神疾病患者改良电休克术后谵妄现状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术后谵妄是精神疾病患者改良电休克治疗(MECT)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危害性较大。本研究对国内外精神疾病患者MECT术后谵妄的特点、发生率及评估方法的现状与影响因素进行综述,旨在提高临床医护人员对精神疾病患者MECT术后谵妄的识别能力,为制订有效的预防管理方案、开展早期干预、改善患者的治疗结局提供参考依据。
- 艾宪英史振春石雷鸣张苑郑美
- 关键词:改良电休克术后谵妄影响因素
- 品管圈对心理科住院患者晚间熄灯后手机使用时间的影响
- 2020年
-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质量管理方法对心理科住院患者晚间熄灯后使用手机时间的影响。方法对使用智能手机的15~40岁住院患者310例进行目的性抽样,于2017年10月10~23日进行现状调查,用鱼骨图进行原因分析,经真因验证后拟定对策,并干预12 w;于2018年3月19日至4月1日对使用智能手机15~40岁的住院患者298例进行调查,分析干预效果。结果住院患者晚间熄灯后手机使用时间由活动前每人每天1.62 h下降为活动后每人每天0.53 h晨间患者按时服药率和圈成员综合能力得分高于活动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QCC质量管理方法制定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心理科住院患者晚间熄灯后使用手机时间、人数,增加患者晨间按时服药率,利于疾病的快速康复,为其节约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
- 艾宪英石雷鸣彭燕江红李霞王沛张苑夏晓
- 关键词:品管圈
- 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童年创伤、心理灵活性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关系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童年创伤、心理灵活性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关系。方法选取2023年3月—7月山东省某精神卫生中心儿童青少年病房收治的330例抑郁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问卷(Adolescent Non-suicidal Self-injury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ANSAQ)评分将其分为自伤组(得分≥1分,n=207)和无自伤组(得分<1分,n=123),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童年期创伤问卷-简版(Childhood Trauma Questionnaire-Short Form,CTQ-SF)评分、中文版承诺行动问卷(Commitment Action Questionnaire-Chinese Version,CAQ-C)评分。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童年创伤、心理灵活性与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自伤行为的相关性,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自伤组单亲家庭患者比例高于无自伤组(P<0.05)。自伤组CTQ-SF量表中的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情感忽视、躯体忽视评分及总分均高于无自伤组(P<0.05)。自伤组CAQ-C量表中的积极维度评分及总分低于无自伤组(P<0.05),消极维度评分高于无自伤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单亲家庭、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情感忽视、躯体忽视和消极均是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自伤行为的危险因素(P<0.05),积极是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童年创伤、心理灵活性低与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出现非自杀性自伤存在明显相关性,此外,单亲家庭也是导致患者出现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危险因素。
- 张苑董丽
- 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家庭护理干预在改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从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门诊接诊的20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常规治疗联合家庭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并进行1年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SDSS[(14.1±2.4)分vs(14.2±2.1)分]和SF-36[躯体功能(52.8±1.4)分vs(51.1±2.3)分;社会功能(53.2±0.9)分vs(52.8±1.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6及12个月,两组SDSS[3月:(12.7±1.2)分vs(13.2±1.7)分;6个月(10.1±0.4)分vs(11.7±0.8)分;12个月(8.3±2.6)分vs(10.2±4.5)分]和SF-36评分[躯体功能3个月:(59.9±6.1)分vs(54.8±2.7)分;6月(65.3±3.1)分vs(58.1±2.7)分;12个月(70.2±7.3)分vs(62.1±3.5)分;社会功能:3个月(58.2±2.1)分vs(54.1±2.3)分;6个月(58.3±2.2)分vs(55.2±1.1)分;12月(62.4±5.2)分vs(58.1±0.6)分]较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家庭护理,有助于其社会功能的恢复,并不断改善其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张苑
- 关键词:家庭护理精神分裂症生活质量社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