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欢

作品数:14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0篇小鼠
  • 8篇氧化铝
  • 8篇染毒
  • 8篇纳米
  • 8篇纳米氧化铝
  • 3篇蓄积
  • 3篇亚慢性
  • 3篇器官
  • 3篇细胞
  • 3篇苯并[A]芘
  • 2篇蛋白
  • 2篇雄性
  • 2篇雄性小鼠
  • 2篇抑郁
  • 2篇抑郁样
  • 2篇抑郁样行为
  • 2篇生殖
  • 2篇时程
  • 2篇突触
  • 2篇突触可塑性

机构

  • 14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太钢疾病预防...

作者

  • 14篇李欢
  • 8篇张勤丽
  • 8篇丁勇
  • 6篇牛侨
  • 5篇郭卫伟
  • 3篇张红梅
  • 2篇张琦
  • 2篇王海洋
  • 2篇葛翠翠
  • 2篇潘宝龙
  • 2篇贾晓芳
  • 2篇吴晓宏
  • 2篇武文慧
  • 1篇宋静
  • 1篇李新
  • 1篇张志红
  • 1篇路小婷
  • 1篇梁瑞峰
  • 1篇吴晓兵
  • 1篇贾利娜

传媒

  • 3篇环境与职业医...
  • 2篇毒理学杂志
  • 2篇中国环境诱变...
  • 2篇2018环境...
  • 1篇中国职业医学
  • 1篇中国药理学与...
  • 1篇中国毒理学会...
  • 1篇环境与健康—...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亚慢性铝暴露抑制大鼠海马区突触可塑性PI3K/AKT/mTOR信号通路机制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研究亚慢性铝暴露对大鼠海马区突触可塑性的影响,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无特定病原体级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按照体质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分别予浓度为0、10、20、40μmol/kg体质量麦芽酚铝溶液腹腔注射,每周暴露5 d,持续3个月。染毒结束后,称量大鼠体质量,以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以双电极绑定技术检测在体大鼠海马CA1区长时程增强(LTP)幅值,以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PI3K、AKT和mTOR蛋白表达。结果暴露结束后,中、高剂量组大鼠体质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定位航行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第2~5天,中、高剂量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均低于同时间点对照组(P<0.05)。空间探索实验结果显示,4组大鼠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和穿越平台次数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刺激后1、30、60 min,3个剂量组大鼠海马CA1区LTP幅值均低于同时间点对照组(P<0.05),且大鼠海马CA1区LTP幅值均随着麦芽酚铝暴露剂量的增加而下降(P<0.01)。3个剂量组大鼠海马组织中PI3K、AKT和mTOR的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上述3种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随着麦芽酚铝暴露剂量的增加而下降(P<0.01)。结论亚慢性铝暴露可导致大鼠海马区突触可塑性出现剂量依赖性抑制,进而损害大鼠空间学习能力;该过程可能与铝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有关。
薛星莉李欢李亚芹李亮潘宝龙郝艳霞牛侨
关键词:突触可塑性长时程增强磷脂酰肌醇3激酶雷帕霉素靶蛋白
铝通过PHF8-H3K9me2-BDNF信号通路诱导突触可塑性损伤
铝是一种人类广泛接触的环境神经毒物,但其毒性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许多研究表明,接触铝会损害学习和记忆功能。本研究旨在探讨铝暴露引起的大鼠海马长时程增强(LTP)损伤机制及相关信号通路。结果表明,铝暴露对LTP产生具有剂量...
李欢
关键词:长时程增强组蛋白甲基化突触可塑性
文献传递
纳米氧化铝暴露对雄性小鼠生殖功能的影响
通过实验研究,观察了纳米氧化铝滴鼻染毒后对雄性小鼠生殖功能的影响,为纳米氧化铝的潜在毒性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该实验条件下,纳米氧化铝对雄性小鼠的生殖功能有一定的毒性作用。但是纳米氧化铝在对生殖功能影响的粒径效应不明显...
丁勇李欢常丽俊郭卫伟贾利娜张勤丽
关键词:纳米氧化铝生殖毒性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苯并[a]芘致小鼠抑郁样行为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苯并[a]芘(Bap)致小鼠抑郁样行为中的作用,为Bap致神经毒性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将32只SPF级成年雄性ICR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分别为溶剂(花生油)对照组,低...
李欢孙敏曹晶晶刘爱香张红梅
关键词:苯并[A]芘抑郁样行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文献传递
纳米氧化铝颗粒滴鼻染毒在小鼠器官内的蓄积研究
目的 通过采用鼻腔滴注法对小白鼠进行纳米氧化铝染毒并检测其在小鼠各器官内的蓄积情况,为研究纳米氧化铝的器官毒性提供参考。方法 取健康3月龄雄性ICR小鼠80只,分8组,剂量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每天只抓不滴注任何试剂)、...
李欢贾丽娜丁勇常丽俊郭卫伟贾晓芳张勤丽
关键词:纳米氧化铝
纳米氧化铝颗粒滴鼻染毒后在小鼠体内的器官蓄积
目的 通过采用鼻腔滴注法对ICR小鼠进行染毒后,检测纳米氧化铝在小鼠体内主要器官的蓄积情况.方法 将健康3月龄雄性ICR小鼠80只分为8组: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13 nm粒径氧化铝低剂量组、13 nm粒径氧化铝中剂量...
李欢丁勇常丽俊郭卫伟张勤丽
关键词:纳米氧化铝
纳米氧化铝颗粒对小鼠免疫指标变化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纳米氧化铝对小鼠的免疫毒性效应及其机制。方法健康3月龄SPF级ICR小鼠,不同粒径不同剂量氧化铝颗粒连续染毒60 d。检测主要免疫器官氧化损伤指标及细胞因子含量。结果脾脏中SOD活性:各个染毒组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P<0.05),相同剂量13纳米粒径组低于微米粒径组(P<0.05),相同粒径纳米Al2O3高剂量组显著低于低剂量组(P<0.05);GSH含量:染毒组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P<0.05),各染毒组之间也有显著差异;MDA含量:染毒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相同剂量13纳米粒径组高于微米粒径组(P<0.05),相同粒径Nano-Al2O3高剂量组显著高于低剂量组(P<0.05);IL-1α含量:4个氧化铝染毒组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P<0.05),相同粒径Nano-Al2O3高剂量组显著高于低剂量组(P<0.05);IL-1β、IFN-γ、TNF-α的含量:染毒组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P<0.05),各染毒组之间也有显著差异。胸腺中SOD活性:相同剂量13纳米粒径组低于微米粒径组(P<0.05),相同粒径Nano-Al2O3高剂量组显著低于低剂量组(P<0.05);GSH含量:Nano-Al2O3染毒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染毒组之间也有显著差异;MDA含量:相同剂量13纳米粒径组显著高于溶剂对照组(P<0.05),相同粒径Nano-Al2O3高剂量组显著高于低剂量组(P<0.05);IL-1α、IL-1β含量:纳米氧化铝染毒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染毒组之间也有显著差异;IFN-γ、TNF-α含量:Nano-Al2O3染毒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染毒组之间也有显著差异。结论纳米氧化铝颗粒引起全身氧化损伤和炎性反应,造成免疫系统不同程度的氧化损伤,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不同粒径纳米氧化铝材料间比较,初步认为13纳米NanoAl2O3毒性较大,微米粒径氧化铝毒性小于纳米粒径氧化铝;纳米氧化铝颗粒对小鼠免疫器官氧化损伤指标及细胞因子的影响具有�
李欢丁勇吴晓宏庞雅贤葛翠翠王海洋武文慧张琦牛侨张勤丽
关键词:纳米氧化铝免疫器官细胞因子
纳米氧化铝亚慢性染毒致小鼠神经细胞线粒体损伤机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纳米氧化铝对ICR小鼠神经细胞线粒体形态及功能的损伤作用。方法健康成年ICR小鼠分别滴鼻暴露纳米氧化铝(<50 nm)25,50和75 mg·kg-1,连续1个月。电镜观察海马CA3区神经细胞线粒体的超微结构,并测量线粒体直径;采用定磷法测定脑皮质Na+-K+-ATPase与Ca2+-Mg2+-ATPase活力;Western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单位Ⅳ(COXⅣ),Bcl-2结合蛋白1(Beclin 1)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Ι蛋白(LC3Ι)和LC3Ⅱ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50 mg·kg-1组海马CA3区神经元线粒体明显肿胀,内嵴结构排列稀疏,核周线粒体呈空泡化;线粒体平均直径明显增加〔(0.49±0.02)μm,P<0.05〕;75 mg·kg-1组线粒体大多呈微球形,嵴结构排列紧密,线粒体平均直径显著降低〔(0.36±0.02)μm,P<0.05〕。脑皮质线粒体酶活力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而降低,与正常对照相比,50和75 mg·kg-1组的Na+-K+-ATPase与Ca2+-Mg2+-ATPase活力显著降低,分别为6.37±0.22,5.48±1.53和3.21±0.99,(3.28±0.15)kU·g-1蛋白(P<0.05);50和75 mg·kg-1组的Ca2+-Mg2+-ATPase活力显著降低(P<0.05)。75 mg·kg-1组COXⅣ蛋白表达量为1.35±0.66,显著低于其他2个剂量组(P<0.05)。与正常对照相比,75 mg·kg-1组Beclin表达量为2.23±0.20,自噬特异蛋白LC3Ⅱ/LC3Ⅰ的比例为0.45±0.10,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线粒体功能紊乱可能是纳米氧化铝神经毒性机制之一,而神经细胞可能通过自噬清除受损线粒体。
郭卫伟常丽俊丁勇李欢葛翠翠王海洋张勤丽牛侨
关键词:纳米氧化铝线粒体自噬
纳米氧化铝致雄性小鼠生殖系统损害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纳米氧化铝暴露对雄性小鼠生殖系统的影响以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ICR种系雄性小鼠随机分成溶剂对照组(生理盐水)、10μm粒径氧化铝组(50 mg/kg)、50 nm粒径氧化铝组(50 mg/kg)和13 nm粒径氧化铝组(50 mg/kg)。每组8只,鼻腔滴注染毒,观察一般生殖损伤、生殖激素变化以及氧化应激检测。结果染毒期间各组雄鼠体重变化没有明显差异(P>0.05);纳米氧化铝染毒结束后雄鼠睾丸脏器指数以及精子计数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与溶剂对照组相比其余各组血清中生殖激素都有相应的降低(P<0.05);与溶剂对照组相比其余各组睾丸组织中氧化应激水平都有显著的变化(P<0.05)。结论纳米氧化铝暴露能够对雄性小鼠产生一定的生殖损伤,且这种损伤可能与其引起雄鼠生殖激素变化以及睾丸组织的氧化应激有关。
丁勇杨川丽陈佳慧李欢吴晓宏庞雅贤牛侨张勤丽
关键词:纳米氧化铝雄性小鼠生殖损伤生殖激素氧化应激
纳米氧化铝颗粒对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通过采用不同粒径氧化铝对小鼠进行染毒,探讨纳米氧化铝对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进而判断染毒对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取健康3月龄ICR种系雄、雌性小鼠各20只,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每天滴注生理盐水),10μm、50 nm、13 nm氧化铝组,每组4只雄鼠,4只雌鼠。采用鼻腔滴注法连续染毒60 d,3次/d,染毒剂量均为50 mg/kg,制备细菌悬浮液,内眦取血,将血液与菌液混匀,制作血涂片,瑞氏染色,油镜观察,阅片计数150个中性粒细胞;同时另取管做血常规分析。[结果]吞噬百分比:3个氧化铝染毒组均低于空白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均P<0.05);与10μm组比较,50 nm氧化铝组无明显变化(P=0.06),13 nm氧化铝组明显降低(P=0.01);与50 nm组比较,13 nm氧化铝组无明显变化(P=0.08)。吞噬指数:3个氧化铝染毒组均低于空白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均P<0.05);与10μm组比较,50、13 nm氧化铝组明显降低(均P<0.05);与50 nm组比较,13 nm氧化铝无明显变化(P=0.85)。13 nm氧化铝组白细胞数目、淋巴细胞数目、淋巴细胞数百分比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性粒细胞数目各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米氧化铝可降低小鼠中性粒细胞的吞噬功能,影响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且随粒径的减小,吞噬功能降低越明显,可能存在粒径效应;纳米氧化铝可能会使外周血淋巴细胞数目增多。
武文慧张琦李欢丁勇路小婷吴晓兵宋静张玲牛侨张勤丽
关键词:纳米氧化铝中性粒细胞非特异性免疫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