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佰成
- 作品数:36 被引量:48H指数:4
- 供职机构: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星火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 大豆病虫害及重迎茬最佳药剂用量分析被引量:3
- 2019年
- 大豆是我国主要农作物之一,东北地区又是我国大豆的主产地区,近年来该区大豆播种面积367万~400万hm2,占全国总面积50%左右,其中黑龙江省大豆面积占全国大豆的30%~35%,掌握着我国大豆的生产命脉。然而在大豆的生产过程中虫害及重迎茬一再影响,导致大豆的质量越来越下降。为了减少因病虫害和重迎茬影响大豆质量,针对大豆病虫害及重迎茬用绿色专用肥加药剂的防治进行了探讨。
- 王佰成
- 关键词:大豆病虫害重迎茬
- 一种玉米栽培用自动施肥装置
-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玉米栽培用自动施肥装置,包括底板,底板的上方安装有拉杆,拉杆的一端设置有把手,把手的外表壁安装有控制器,底板的上方设置有肥料箱,肥料箱的上方安装有电机,电机与肥料箱通过螺丝固定连...
- 邵广忠孙殷会张庆娜王佰成孟祥海赵鹤董雪梅程娟胡颖慧
- 文献传递
- 一种农田修复施肥装置
- 一种农田修复施肥装置,包括行走装置、挖沟装置、运土装置,所述挖沟装置包括圆环体,圆环体外侧转动连接挖土轮,圆环体右侧转动连接运土装置,运土装置包括转座,转座外侧转动连接一组翻转座,因为挖土刀后侧设有挖土刀封板,挖土刀内侧...
- 孟祥海张星哲王佰成 杨冰刘春光赵鹤
- 一种土壤改良肥料生产线运输装置
- 一种土壤改良肥料生产线运输装置,包括机体和滑动连接机体的上料座,所述机体包括机架,机架转动连接转轴,转轴固定连接二号连杆,二号连杆铰接一号连杆,一号连杆铰接上料座,机架和上料座相互配合对料箱翻转,上料座前侧连接增程装置、...
- 张星哲孟祥海王佰成 杨冰刘春光时新瑞 王文慧赵鹤徐德海张帅
- 隔寒增温超早育秧对水稻产量及质量的影响
- 2014年
- 为了提高水稻产量与品质,以牡丹江27为试材,研究隔寒增温超早育秧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隔寒增温超早育秧水稻的产量和碾米品质优于常规育秧。隔寒增温超早育秧群体有效穗数低于常规育苗,但抽穗期较常规育苗的早5d,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均高于常规育苗。稻米灌浆充足成熟度好,稻米整精米率提高8.3%,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升高,胶稠度较常规育苗略有下降,但蛋白质含量低于常规育苗。
- 王佰成
- 关键词:水稻
- 不同耕作及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养分及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影响被引量:3
- 2024年
- 为促进作物稳产增产,采用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不同耕作[免耕(NT)、浅耕(ST)、深耕(DT)]及秸秆还田方式[秸秆还田(-T)、秸秆离田]下,黑土区土壤剖面(0~10 cm、10~20 cm、20~30 cm、30~40 cm)养分及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方式处理的土壤理化性质存在显著差异,在各耕层中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的处理依次为NT-T、DT、ST-T和DT;全氮含量最高的处理依次为ST-T、DT、NT-T和NT-T;速效氮含量最高的处理依次为DT-T、DT-T、DT和NT;土壤各耕层pH均为ST处理最高;土壤含水率在0~10 cm土层中NT-T处理最高,其他土层中均为ST-T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均表现为ST-T处理最高。不同的耕作方式下,土壤有机质、速效氮、含水率在秸秆还田方式下表现最高;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无论在秸秆是否还田下,浅耕和深耕的方式均优于免耕。
- 杨冰孟祥海王佰成王文慧时新瑞徐德海张帅张星哲
- 关键词:耕作方式秸秆还田土壤养分微生物生物量碳
- 一种无害化菌渣及轻简式无害化处理方法和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害化菌渣及轻简式无害化处理方法和应用,包括将食用菌菌袋进行去袋,得到菌渣;将菌渣进行揉丝处理,随后,在菌渣揉丝表面接种复合微生物进行堆肥发酵;再进行挤压造粒,得到菌渣颗粒,再在菌渣颗粒表面喷施复合功能菌...
- 孟祥海王佰成于文全王延锋时新瑞王立柱邵广忠孙殷会张庆娜程娟李玉梅王根林王金贺史磊赵鹤徐峰刘文忠刘畅张帅
- 文献传递
- 一株木质纤维素类物质高效降解菌K24及其应用
- 一株木质纤维素类物质高效降解菌K24及其应用,它涉及一株木质纤维素类物质高效降解菌K24及其应用。它为霍氏肠杆菌(Enterobacter hormaechei)K24,于2014年12月12日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
- 王延锋柴永山董清山史磊董雪梅王金贺刘姿彤倪淑君黄文潘春磊盛春鸽张鹏于海洋孙靖轩刘莹张海峰赵鹤冯锡君王佰成孟祥海
- 文献传递
- 醉蝶花熏蒸对黄瓜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 2025年
- 以黄瓜根际土壤为试材,采用4种方法处理黄瓜根际土壤(A,对照;B,只接种黄瓜枯萎病菌,未进行任何熏蒸处理;C,接种黄瓜枯萎病菌并采用0.05 g·kg^(-1)氯化苦进行熏蒸;D,接种黄瓜枯萎病菌并采用6.0 g·kg^(-1)醉蝶花植株粉碎物进行熏蒸),随后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以16S为目标区域,研究了醉蝶花对黄瓜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影响,以期为维持良好的土壤微生物群落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在黄瓜根际土壤中,总体丰度较高的细菌属有固氮菌属(Azotobacter)、假双头斧形菌属(Pseudolabrys)、芽单胞菌属(Gemmatimonas)、红细菌属(Rhodanobacter)、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苔藓杆菌属(Bryobacter)、茅台砂单胞菌菌属(Arenimona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溶杆菌属(Lysobacter)和一株藤黄单胞菌属(Luteimonas)。6.0 g·kg^(-1)醉蝶花粉碎物熏蒸处理可以提高固氮菌属和假单胞菌属的丰度。
- 张星哲王佰成王佰成孟祥海徐德海张帅
- 关键词:醉蝶花根际土壤多样性
- 有机硒对马铃薯生理生化指标、品质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4
- 2021年
- 为筛选马铃薯喷施有机硒最佳用量,本文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不同有机硒喷施量下,马铃薯生理生化指标、品质指标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有机硒用量为6.0 L·hm-2时,马铃薯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0.63μg·g-1)、SOD(142.62 U·mg-1)、POD(123.03 U·mg-1)、CAT均达到最高值,丙二醛(MDA)含量达到最小,低于对照30.95%,差异极显著(P<0.01),同时块茎中淀粉含量与薯块蛋白也显著高于对照。马铃薯淀粉含量变化随着有机硒用量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再增加的趋势,喷施有机硒能够显著提高马铃薯块茎中淀粉含量以及薯块蛋白含量。有机硒喷施量为6.0 L·hm-2的处理马铃薯产量最高,经方程后拟合有机硒营养液喷施浓度为5.62 L·hm-2时理论产量最高。薯块硒含量随喷施量增加而升高,富硒效果显著。综合来看,当有机硒用量为6.0 L·hm-2时,可有效促进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 孟祥海王根林李玉梅王佰成邵广忠胡颖慧孙殷会张庆娜
- 关键词:有机硒马铃薯生理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