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晨

作品数:4 被引量:33H指数:3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单相动作电位
  • 1篇动作电位
  • 1篇心电
  • 1篇心电描记
  • 1篇心电描记术
  • 1篇心动描记术
  • 1篇心动图
  • 1篇心肌
  • 1篇心率
  • 1篇心率变异
  • 1篇心率变异性
  • 1篇心率变异性分...
  • 1篇心脏
  • 1篇心脏损伤
  • 1篇用药
  • 1篇用药治疗
  • 1篇乳腺
  • 1篇乳腺癌
  • 1篇乳腺癌患者
  • 1篇痰热

机构

  • 4篇复旦大学上海...
  • 1篇复旦大学附属...

作者

  • 4篇陈晨
  • 1篇陈晨
  • 1篇刘海媛
  • 1篇赵静

传媒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复旦学报(医...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肺癌化疗患者肺部感染联合用药治疗的临床疗效评价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研究分析肺癌患者化疗后肺部感染应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抗菌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肺癌化疗后肺部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50例肺癌化疗后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单纯给予抗菌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对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等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治疗总有效率研究组为92.0%、对照组为72.0%,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20.8±5.9)d,发热缓解时间(3.5±1.2)d,肺部啰音消失时间(3.7±1.1)d,咳嗽、咳痰减少时间(3.3±1.2)d;对照组住院时间(27.1±6.2)d,发热缓解时间(6.0±1.7)d,肺部啰音消失时间(4.8±1.4)d,咳嗽、咳痰减少时间(4.4±1.7)d;研究组上述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抗菌药物治疗肺癌化疗后肺部感染临床疗效显著,可迅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提升生活质量。
刘怡妍陈晨陈晨
关键词:痰热清注射液肺癌肺部感染临床疗效
丹参酮ⅡA对急性脑缺血大鼠心肌单相动作电位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对急性脑缺血大鼠心肌动作电位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绳栓法建立急性脑缺血大鼠模型,实验分为假手术组、急性脑缺血组和丹参酮ⅡA干预组;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测定心电图,记录单相动作电位,试剂盒测定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含量。结果:丹参酮ⅡA降低脑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减少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与持续时间,延长脑缺血大鼠的有效不应期、复极化50%的时间与复极化90%的时间,降低cTnI和CK-MB含量。结论:丹参酮ⅡA具有稳定脑缺血大鼠心律的作用,可能与改善心肌缺血的作用有关。
赵静陈晨
关键词:脑缺血动作电位
不同分期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分析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在恶性肿瘤患者诊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87例住院患者动态心率变异性检查资料,分为治疗前组90例,化疗组45例和52例非恶性肿瘤组(对照组),对不同组别和组内不同肿瘤分期患者的每5分钟正常心动周期标准差的平均数(ASDNN5)、每5分钟正常心动周期的标准差(SDANN5)、24h全部正常心动周期的标准差(SDNN)及正常相邻心动周期差值的均方的平均根(RMSSD)四项心率变异性指标进行组间和组内比较。结果肿瘤治疗前组不同分期患者的心率变异有差异,两两比较显示治疗前组Ⅲ期及Ⅳ期患者ASDNN5、SDANN5、SDNN均低于同组Ⅰ期患者及对照组(P均<0.05);治疗前组Ⅲ期仅SDNN低于同组Ⅱ期患者(P<0.05);化疗组Ⅳ期患者SDANN5,SDNN低于治疗前组Ⅳ期患者(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分期越晚,心率变异性降低越明显。化疗会影响Ⅳ期肿瘤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降低心率变异性。
陈晨刘海媛
关键词:恶性肿瘤心率变异性自主神经
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对乳腺癌患者综合治疗后心脏损伤的评估被引量:13
2015年
背景与目的心功能检查主要用于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的诊断及随访,但在恶性肿瘤治疗中心脏功能的损伤已经日益受到关注,故近年来心功能检查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本研究旨在观察乳腺癌综合治疗后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的变化,探讨两者对乳腺癌综合治疗后心脏损伤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0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160例乳腺癌患者的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化疗组(75例)、放疗组(45例)及靶向治疗组(40例),比较3组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检测结果,分析各治疗方式对患者心脏的影响。结果治疗后,3组心率(HR)和校正后的心室复极时间(QT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组及靶向治疗组的HR和QTc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左房室瓣舒张早期最大峰值速度(E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房室瓣舒张早期最大峰值速度与舒张晚期最大峰值速度比值(E/A)、舒张早期左房室瓣环组织速度(Ea峰)、舒张早期左房室瓣环组织速度与晚期左房室瓣环组织速度比值(Ea/A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化疗组、靶向治疗组超声心动图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放疗组LVEF、Ea峰、Ea/Aa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后乳腺癌患者的心功能均有变化。从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结果分析,放疗对心功能的影响较小,化疗及靶向治疗影响较大,且两者差异不明显,靶向治疗对心脏的收缩功能影响较大。
赵静陈晨
关键词:超声心动描记术心电描记术心脏损伤化放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