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路径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2014年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m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10月~2013年12月10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入临床路径组(50例)和非临床路径组(50例),临床路径组按临床路径实施护理,非临床路径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费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临床路径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非临床路径组(P<0.05);临床路径组健康教育知晓率和住院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引入护理临床路径,形成主动护理与主动参与相组合的护理工作模式,可缩短患者住院天数,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按临床路径实施护理,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减少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患者健康教育达标率和住院满意率。 陶钰 徐青关键词: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护理研究 前瞻性护理在预防机械通气患者ICU获得性衰弱中的应用 2025年 目的 探究前瞻性护理在预防机械通气患者发生ICU获得性衰弱(intensive care unit-acquired weakness,ICU-AW)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2年8月—2023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7例机械通气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3)和研究组(n=34),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前瞻性护理。采用医学研究委员会肌力评分(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Muscle Strength,MRC)比较2组肌力,采用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及巴氏指数(Barthel Index,BI)量表评估2组日常生活能力。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估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统计2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护理前2组患者的MRC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前后的MRC得分差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082,P<0.001);护理前2组患者的ADL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前后ADL评分差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906,P<0.001);护理前2组患者的BI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前后BI评分差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86,P=0.036);护理前2组患者SAS评分及SD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前后SAS评分及SDS评分差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064、5.238,P均<0.001);研究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低于对照组(t=11.063,P<0.001),研究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t=10.169,P<0.001)。结论 前瞻性护理可以有效预防ICU-AW,提高患者自理能力,同时缓解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状态,减少其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张金萍 陶钰关键词:前瞻性护理 机械通气时间 PBL/CBL联合PCMC在呼吸内科护士规范化培训带教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2022年 目的观察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与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法(case-based learning,CBL)联合启发式临床医学教学(problem-originated clinical medicine curriculum,PCMC)在呼吸内科规范化培训护士中的带教效果。方法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呼吸内科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接收的31名规范化培训护士作为对照组,采用CBL联合PCMC教学。将本院呼吸内科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接收的31名规范化培训护士作为观察组,采用PBL联合PCMC教学。均教学3个月。比较两组出科考核成绩、带教前后的工作能力、对带教方法的认可度。采用SPSS 25.0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带教后,观察组出科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92.58±5.25)vs.(86.80±6.74);(90.05±6.27)vs.(85.64±7.23)];两组领导能力、临床护理能力、教育与咨询能力、人际关系能力、法律伦理实践能力、专业发展能力、批判性思维和科研能力得分及工作能力总分均较带教前升高(P<0.05),且带教后观察组上述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带教方法明确学习重点、调动学习积极性、拓宽知识面、增强团体协作、提高护患沟通能力、培养评判性思维、促进师生沟通的认可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呼吸内科规范化培训护士中应用PCMC联合PBL不仅有助于提高考核成绩,还可增强其工作能力,得到其认可。 陶钰 吴林珂 俞颖 徐青关键词:呼吸内科 不同算法的老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吸入性肺炎风险预测模型比较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对比logistic回归模型与随机森林模型对老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吸入性肺炎(AP)风险预测价值。方法: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南京市第一医院收治的老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4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AP发生的影响因素,并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随机森林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两种模型对AP发生的预测效能。结果:450例老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AP发生率为42.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意识障碍、胃食管反流、鼻饲或胃肠道营养、体位不当、CRP、NLR、LER、洼田饮水试验分级为AP发生的危险因素,而电磁刺激疗法、口腔清洁规范、吞咽训练为AP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随机森林算法显示,AP发生影响因素重要性前8位依次为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吞咽训练、电磁刺激疗法、胃食管反流、意识障碍、咳嗽无力、体位不当、口腔清洁规范。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AP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36,预测一致率为0.432;随机森林模型预测AP发生的AUC为0.938,预测一致率为0.712。结论:随机森林算法对AP发生的预测效能优于logistic回归,临床可依据预测模型预测AP发生风险,并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以防止AP发生。 陈菁 陶钰 杨灵梅 张凯关键词:吸入性肺炎 LOGISTIC回归 四维度协同肺康复管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5年 目的观察四维度协同肺康复管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9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收治的200例COPD稳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采用四维度协同肺康复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正性情绪、负性情绪、健康行为、急性加重住院率、生活质量。结果试验组的正性情绪评分、健康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负性情绪评分、急性加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四维度协同肺康复管理应用于COPD稳定期患者之中,利于其提升心理健康水平与健康行为水平,降低其急性加重住院率,提高其生活质量。 王雯雯 陶钰 陈菁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稳定期 肺康复 综合护理干预在呼吸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17年 呼吸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患者主要为呼吸系统重症患者,这类患者多存在呼吸障碍,需接受机械通气治疗,而在呼吸系统重症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期间,存在着诸多风险因素,很可能会引发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即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对患者的机械通气治疗和病情控制十分不利,因此,临床上应针对呼吸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治疗过程进行护理干预。 陶钰 苏宁静关键词: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 呼吸重症监护室 综合护理干预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重症患者 通气治疗 无缝隙护理在慢性肾疾病患者从病房到血液净化中心转运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2015年 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模式对慢性肾疾病患者从病房到血液净化中心转运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4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交接模式和无缝隙护理交接管理模式,比较分析两组的上机前准备时间、交接失误次数、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上机准备时间缩短,交接失误明显减少,患者满意度较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从病房到血液净化中心应用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能够提高护理效率,减少安全隐患,增加患者满意度,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对提高护理质量有重要意义。 钱慧 陶钰关键词:慢性肾疾病 血液净化 肺癌患者合并肺栓塞的相关因素分析 2025年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发生肺栓塞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2019年4月至2024年4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住院接受诊治的102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肺栓塞发生情况将其分为观察组(n=15,发生肺栓塞)与对照组(n=87,未发生肺栓塞),分析肺癌患者发生肺栓塞的相关因素。结果 观察组患者年龄、老年(≥60岁)比例、指尖脉氧饱和度<97%比例、入院时D-二聚体(D-D)升高(>0.5 mg/L)比例、肺癌分期Ⅲ~Ⅳ期比例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老年(≥60岁)、指尖脉氧饱和度<97%、入院时D-D升高(>0.5 mg/L)以及肺癌分期Ⅲ~Ⅳ期均是肺癌患者发生肺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老年(≥60岁)、指尖脉氧饱和度<97%、D-D升高(>0.5 mg/L)以及肺癌分期Ⅲ~Ⅳ期均是肺癌患者发生肺栓塞的危险因素,临床中应根据这些因素及时识别高危患者并积极给予预防性治疗。 黄宝丽 吴林珂 张琦婉 徐青 吴琪 张凯 陶钰关键词:肺癌 肺栓塞 重症监护病房实习经历对护生职业认同度的影响因素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了解护生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实习前后职业认同现状,分析护生ICU实习前后职业认同影响因素,为提高护生职业认同度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南京市第一医院2018—2019学年ICU实习的136名护生。分别于ICU实习前后采用职业认同量表对护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线性回归分析职业认同量表得分改变的影响因素。结果不同年龄、选择护理专业主要原因的护生职业认同改变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生实习计划是否合理、不同实习阶段、是否经历患者抢救、对ICU实习满意度、自身提高水平因素职业认同改变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生ICU实习前后对社会贡献意志、选择职业和成长多的自信和被社会所需而感到自豪维度得分及职业认同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护理专业主要原因、不同实习阶段、实习计划是否合理、是否经历患者抢救、对ICU实习满意度及自身提高水平是影响护生ICU实习前后职业认同改变评分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ICU实习后护生职业认同度低于实习前,护理教育者和管理者应针对相关因素给予措施提高护生职业认同度。 徐一鸣 戴莲 詹慧 陶钰 李林 韦秀枝关键词:护生 重症监护病房 体外膈肌起搏器联合间歇式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肺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体外膈肌起搏器联合间歇式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肺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南京市第一医院呼吸内科门诊或急诊收治的100例AECOP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间歇式训练干预,试验组采用体外膈肌起搏器联合间歇式训练,两组均持续接受干预到出院,出院时进行效果评价。对两组膈肌功能、肺功能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两组膈肌活动度、膈肌增厚分数高于干预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_(1))、用力肺活量(FVC)、FEV_(1)/FVC水平高于干预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体外膈肌起搏器联合间歇式训练干预AECOPD患者能显著改善膈肌功能,促进肺功能康复。 陶钰 徐青 陈玉宝 俞颖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体外膈肌起搏器 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