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建
- 作品数:7 被引量:54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科技大学钢铁冶金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冶金工程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 120t顶底复吹转炉超低磷钢冶炼工艺研究被引量:6
- 2012年
- 某厂120t顶底复吹转炉采用双渣法进行了超低磷钢冶炼的工业试验,采用高-低-低的枪位变化模式同时增加头批料中石灰和返矿的加入量,以提高转炉冶炼前期的脱磷效率。重点分析了熔渣成分和冶炼工艺对转炉脱磷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所制定的工艺方案,可稳定生产出w(P)低于40×10-6的超低磷钢。
- 樊攀李晶刘伟建杨克枝姚永宽吴国平李翔
- 关键词:复吹转炉脱磷超低磷钢双渣法
- 含硼钢表面裂纹产生的内因及对策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4年
- 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含硼和无硼Q345B连铸板坯的高温力学性能,得到了零强度温度和零塑性温度。并用扫描电镜观察了断口形貌,分析了含硼钢容易产生裂纹的内在原因,结合国内含硼钢冶炼连铸方面的工业技术,提出了含硼钢冶炼连铸方面的一般解决措施。分析结果表明:硼主要从两方面影响连铸坯裂纹:一方面硼在凝固阶段偏析降低了钢的零塑性温度,使钢的第一脆性区间向低温区延伸。另一方面,在连铸二冷阶段BN在晶界析出,增加了晶界脆性,降低了钢的热塑性。国内外在生产含硼钢避免裂纹方面均提出了诸如加钛固氮,降低冷却强度等有效措施。
- 谷金波臧若愚李晶王中丙余璐刘伟建
- 关键词:硼
- 微量硼对S355-J1低碳钢相变规律的影响被引量:1
- 2015年
- 采用热模拟方法研究了微量B对低碳钢动态CCT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冷却速度增加,S355-J1钢和含硼S355-J1钢先后发生铁素体(珠光体)相变→贝氏体相变→马氏体相变,并且分别在5℃/s和3℃/s出现贝氏体;相同冷速下,含硼钢的铁素体相变温度更低,而贝氏体相变温度更高。微量硼偏聚在奥氏体晶界,抑制铁素体形核并促进贝氏体形成,提高了低碳钢的淬透性。
- 蔡可森姚永宽刘伟建李翔霍向东
- 关键词:硼热模拟相变
- 高强度低合金耐磨钢NM400的强韧化机制被引量:25
- 2014年
- 采用控轧控冷工艺生产的高强度低合金耐磨钢NM400,具有高强度、高硬度和较高的韧性,其屈服强度为1 170MPa,抗拉强度为1 369MPa,平均硬度为403HB,伸长率为23%,-20℃冲击功为47J。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NM400的组织为回火马氏体,淬透性良好;透射电镜下观察发现,钢中存在大量纳米尺寸级析出物,能谱分析表明,析出物为Ti,Nb的碳氮化物。分析结果表明,耐磨钢NM400的强化机制主要为位错强化、细晶强化和析出强化;细晶强化是韧性提高的主要原因。
- 刘伟建李晶霍向东
- 关键词:耐磨钢控轧控冷位错强化
- 含硼钢中硼的存在形式及控制研究被引量:16
- 2015年
- 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在生产含硼钢S355J-3-B过程中,铸坯裂纹发生率较高。根据钢种成分,采用化学分析、拉曼光谱和场发射透射电镜等手段研究了含硼钢S355J-3-B中硼的存在形式。全硼质量分数为15×10-6,酸溶硼质量分数为9×10-6。拉曼光谱和透射电镜观察下发现了BN析出物。热力学计算表明:含硼钢的冶炼应先加Al充分脱氧后,再加入Ti脱氮,最后加入B。连铸的矫直阶段,细小的BN粒子钉扎奥氏体晶界,是铸坯表面微裂纹产生的重要原因,而Ti元素的加入对提高含硼钢的高温热塑性有利。而且提高Ti含量后,S355J-3-B铸坯裂纹发生率由10%降低到3%。
- 蔡可森姚永宽刘伟建李翔霍向东
- 关键词:氮化硼连铸氮化钛热塑性
- 低碳钢中硼的损失机理研究
- 2016年
- 根据南钢低碳含硼钢BOF-LF-CC工艺制定取样方案,跟踪硼含量的变化.通过试验结果及理论热力学计算,分析了含硼低碳钢在生产过程中硼的损失机理,并提出了优化方案.结果表明:精炼过程中[B]与[O]、[N]、N_2的反应不能自发进行,造成硼损失的主要原因是硼与空气中的O_2发生氧化反应.因此,避免钢液中[B]与空气直接接触成为提高硼收得率的重要手段,从而提出了3点优化方案:1控制搅拌,防止钢液面与空气接触反应;2在精炼结束至中间包运输过程中对钢包采用加盖操作;3浇铸过程中加强钢液由中间包至结晶器之间密封保护.
- 余璐李晶史成斌刘伟建蔡可森曹余良姚永宽李翔
- 关键词:硼低碳钢热力学计算
- Q345B低碳高强度钢的高温塑性被引量:6
- 2015年
- 使用Gleeble3500热/力模拟机对Q345B低碳高强度钢的高温塑性进行了测定.通过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及金相显微镜对析出物形貌、断口形貌和断口组织进行了观察,分析了Q345B钢的断裂机理.结果表明,在1 350-650℃范围内,明显存在3个区间,第I区温度范围为熔点到1 307℃,断裂形式是由S、O等元素偏析引起的沿晶断裂;第II区温度范围为1 307-920℃,由于动态再结晶的发生,断裂形式为穿晶塑性断裂;第III区温度范围为920-650℃,断裂形式是由析出物钉扎晶界以及先共析铁素体析出引起的沿晶断裂.分析结论可为连铸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 刘伟建王春苗余璐祁永峰
- 关键词:高温塑性析出物沿晶断裂穿晶断裂先共析铁素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