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旭娜

作品数:7 被引量:8H指数:1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政治法律
  • 3篇哲学宗教

主题

  • 3篇主义
  • 2篇生成逻辑
  • 2篇逻辑
  • 1篇道德
  • 1篇道德律
  • 1篇意蕴
  • 1篇意志
  • 1篇哲学
  • 1篇治国
  • 1篇治国理念
  • 1篇中国传统文化
  • 1篇中国特色社会...
  • 1篇人类中心主义
  • 1篇人民
  • 1篇人与自然关系
  • 1篇社会主义
  • 1篇生命共同体
  • 1篇生态
  • 1篇生态理性
  • 1篇生态社会主义

机构

  • 7篇山东大学
  • 3篇复旦大学

作者

  • 7篇刘旭娜
  • 1篇秦耕
  • 1篇宋春苗

传媒

  • 1篇理论界
  • 1篇理论视野
  • 1篇鄂州大学学报
  • 1篇攀登(哲学社...
  • 1篇理论探索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山东农业工程...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论高兹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及其价值意蕴
2021年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作为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流派之一,将生态学与马克思主义相勾连,深入探寻生态危机的根源。作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高兹指出经济理性奉行“越多越好”的理念并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生产目的,对经济理性进行了批判。高兹认为,生态理性是对经济理性的超越,生态理性“更少但是更好”的理念是与生态环境保护理念相一致的新的理性。高兹提出生态社会主义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最佳选择,主张构建以生态理性为特征的新型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深入探寻高兹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使我们正确理解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对新时代条件下解决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具有积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刘旭娜
关键词:高兹经济理性生态理性生态社会主义
格伦德曼对马克思自然观的诠释与辩护被引量:1
2022年
格伦德曼主张以马克思自然观指导解决生态问题,反对将生态问题的根源归咎于“支配自然”以及人类中心主义。他将“支配自然”诠释为在掌握自然规律的前提下人类有意识地控制自然,强调“支配自然”彰显人的生存意义、承载价值属性以及契合共产主义目标。他阐述并分析了人类中心主义面对的诘难,认为以人类为中心才能为评估生态问题提供参照点。格伦德曼以其独特性的诠释与辩护有力回击了西方绿色思潮对马克思自然观的质疑,彰显了马克思自然观的现实生命力,但他未能全部把握马克思自然观的理论精髓甚至存在部分误读,弱化了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
夏巍刘旭娜
关键词:马克思自然观人类中心主义
习近平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的生成逻辑及现实践履被引量:1
2023年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是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基本遵循。这一理念有其自身的生成逻辑、现实践履及价值意蕴,承继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与“道法自然”的生态智慧,汲取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内在精髓,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实践之中。持续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需要树立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坚持系统治理方法、坚定走绿色发展道路。习近平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立足中国立场、凸显世界眼光、饱含人类关怀,以其鲜明的系统性与辩证性的理论特质,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以及现实指导。
刘旭娜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习近平的传统文化观及其应用被引量:6
2015年
自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成立以来,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在关注着、期待着中国的动态和发展。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成为人们分析的重点。文章主要从传统文化角度分析习近平的治国理念。在对传统文化这一概念简单分析之后,以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为依据,总体阐述了习近平对传统文化的定位及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最后从具体讲话和治国理念两个方面展开论述习近平的传统文化观在治国理政中的应用。
刘旭娜宋春苗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文化观治国理念
自由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论康德哲学中的自由与意志
2015年
在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学》及《实践理性批判》中,意志是解释绝对命令及其自由观的钥匙,意志通过理性的绝对命令得到自由,绝对命令在人认识并通向自由的道路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自由是意志的内在性质,除此之外,意志也被自然因果性所影响。当意志获得对自然因果性的独立性以及超越自然因果性之时,就达到了自由状态。本文通过对康德意志自由思想进行解读进而对自由意志思想的目标以及康德自由的现实困境及意义进行了些思考。
秦耕刘旭娜
关键词:自由意志道德律自律
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再省察——从启蒙批判谈起
2020年
人与自然关系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处理好人与自然关系关乎人类的前途命运。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的严峻现实,使我们不得不去深刻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反省人类自身。启蒙批判给予我们探究人与自然矛盾根源的重要向度。启蒙开启了近代理性文明的进程,人的主体性地位得以确立。然而,主客二元对立架构下人类中心主义态度的滋生,工具理性单向度的扩张导致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生态文明观念、基督教上帝决定论、中国哲学的“道法自然”生态理念、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将我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省察引向全面和深入。最终,在马克思那里,我们发现了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最为丰富、恰切和深邃的智慧,历史唯物主义立足于感性活动原则之上来诠释和规范人与自然关系,为我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了理论支撑和重要路径。
夏巍刘旭娜
关键词:生态智慧历史唯物主义感性活动存在论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生成逻辑
2020年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政治立场。全面具体地理解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需要追本溯源理清这一思想的生成逻辑。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生成的理论逻辑在于立足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与契合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追求;历史逻辑在于继承传统民本思想的文化智慧与传承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实践逻辑在于解决现实问题的实践需要与满足时代目标的实践诉求。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其自身生成的理论、历史、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为新时代准确把握和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思想指导与价值引领。
刘旭娜夏巍
关键词: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