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华锐湘

作品数:4 被引量:53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4篇气田
  • 3篇盆地
  • 3篇柴达木盆地
  • 2篇涩北气田
  • 2篇气田开发
  • 1篇第四纪
  • 1篇砂岩
  • 1篇疏松
  • 1篇疏松砂岩
  • 1篇台南气田
  • 1篇天然气
  • 1篇天然气开发
  • 1篇气水
  • 1篇气水分布
  • 1篇误差值
  • 1篇立方米
  • 1篇两相流
  • 1篇两相流动
  • 1篇流体
  • 1篇孔隙

机构

  • 4篇中国石油青海...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4篇华锐湘
  • 3篇马力宁
  • 2篇李清
  • 2篇孙虎法
  • 2篇贾英兰
  • 2篇李江涛
  • 2篇许文平
  • 1篇宗贻平
  • 1篇秦彩虹
  • 1篇曲斌
  • 1篇王小鲁
  • 1篇朱玉洁
  • 1篇常琳

传媒

  • 4篇天然气工业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09
  • 1篇200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保压取心储层流体饱和度分析方法——以柴达木盆地台南气田第四系生物成因气藏为例被引量:10
2016年
为了准确获取柴达木盆地台南气田第四系疏松泥质粉砂岩储层原始流体饱和度,在其区内两口气井中应用保压密闭取心及其配套分析技术,对储层温压条件下所含流体含量进行了测定。具体方法是,运用保压密闭取心技术保证岩心从井筒提升到地面后仍保持地层压力,冷冻截取过程中系统收集游离气和游离水,并对岩样开展束缚水、可动水及残余气饱和度等实验分析研究,依据岩心孔隙体积最终按照地面实际收集的流体体积通过校正得到地层温压条件下储层孔隙内的原始气、水总饱和度和可动流体饱和度等参数。在此基础上,对比测井解释储层流体饱和度后发现,测井求取值偏大、物性好的气层平均相差17.89%,物性中等的气层平均相差为20.79%,物性差的气层平均相差36.64%。结论认为,只有采用保压密闭取心才能够准确获取储层的真实原始流体饱和度,其对测井解释计算方法具有修正作用。
马力宁李江涛华锐湘李清常琳曲斌孙虎法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台南气田含水饱和度含气饱和度误差值
涩北气田100亿立方米天然气产能主体开发技术被引量:13
2009年
柴达木盆地涩北气田100亿立方米天然气产能方案编制按照"统筹考虑、整体开发、统一部署、分批实施、体现效益"的原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方法,优选合理的开发技术策略,确保气田"安全、稳定"生产,实现了该气田的高效开发。该产能方案的主体技术有:细分开发层系技术、水平井开发技术、气井优化配产技术、气井防砂工艺技术、油套分采工艺技术、排水采气工艺技术、地面高低压分输技术等。针对该气田开发中目前存在的问题,建议继续深化气、水层的识别,继续探索控砂、控水、防砂、防水技术,加强水平井防砂、排水采气和配套措施作业等工艺技术研究,进一步提高涩北气田的整体开发效果。
宗贻平马力宁贾英兰华锐湘许文平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涩北气田疏松砂岩气田开发
柴达木盆地天然气开发技术进展被引量:18
2007年
青海气区是我国陆上的大气区之一,现已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3046.57×108m3,可采储量1619.31×108m3。该区的主力气田——涩北气田为第四系生物成因气田,具有特殊的地质条件,主要表现在气藏埋藏浅、储层岩性疏松、含气井段长、气层层数多、气水分布复杂、气田开发难度大。通过实施科技创新战略,积极探索和试验新工艺、新技术,气田开发水平得到了提高。为此,系统总结了2001年以来青海气区天然气开发技术的进展:低阻气层识别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天然气增储效果显著;疏松砂岩取心技术的突破,完成了大批岩心分析试验项目,推动了储层评价、气水关系等深入研究;开发层系及射孔单元的划分、井网部署、多层合采射孔层位优化、多层合采气井合理配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使气藏工程研究及方案设计水平得到了提高。
马力宁王小鲁朱玉洁华锐湘李江涛孙虎法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天然气气田开发疏松砂岩第四纪
涩北气田气水分布及气水运动规律分析被引量:22
2009年
气井出水是长期以来困扰涩北气田提高开发效果的主要问题之一。首先从宏观气水分布及气水运动规律的角度出发,分析了边水、层内水、层间水的形成机理和气井见水的3种基本模式;然后从微观角度,对疏松砂岩气藏的储层孔隙结构及岩石润湿性进行了研究,分析其对气藏原始气水分布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涩北气田储层纵向上砂、泥岩间互分布,对于孔隙结构较差、以细小孔隙为主、孔隙与喉道半径较小且分选性较差的储层,将导致气水分异作用减弱,从而形成较长的气水过渡带。对于涩北气田,构造位置是控制原始气水分布的决定性因素,毛细管压力是造成气水界面分布特征的关键因素,储层岩石的混合润湿性也是影响因素之一。
华锐湘贾英兰李清许文平秦彩虹
关键词:涩北气田储集层孔隙类型两相流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