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若男
- 作品数:6 被引量:25H指数:2
- 供职机构:大连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右美托咪定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 2022年
-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MCAO/R组)和右美托咪定处理组(Dex组);于术后24h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和组织病理学的检测;采用TUNEL染色法检测脑细胞的凋亡;采用ELISA检测IL-1β、IL-6、TNF-α、IL-10的水平;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I3K和p-Akt的表达。结果 与MCAO/R组相比,DEX能够显著提高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改善组织病理学损伤,显著降低脑细胞的凋亡,显著抑制IL-1β、IL-6、TNF-α的表达水平,促进IL-10的释放,显著上调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PI3K和p-Akt等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与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
- 宋若男张振周南于洋陈思佳
- 关键词:缺血后再灌注PI3K/AKT信号通路凋亡
- 纳美芬介导NR2B/CaMKII/HDAC4通路改善NP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 探讨纳美芬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改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SPF级大鼠5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组(NP组)与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纳美芬干预组(NAL组),采用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损伤法建立NP大鼠模型,NAL组予以纳美芬注射液干预,检测大鼠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和机械刺激伤害感受阈值(MWT);HE和尼氏染色观察脊髓损伤及神经元数量;免疫荧光观察Ca表达;TUNEL染色观察神经元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NR2B/CaMKII/HDAC4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与NP组相比,纳美芬注射液显著提升NP大鼠的TWL和MWT(P<0.05);改善脊髓损伤,显著增加神经元数量(P<0.05);显著抑制NP大鼠神经元细胞凋亡,显著降低Ca表达,同时纳美芬注射液显著促进NR2B、NR2B/CaMKII复合物的表达,显著抑制CaMKIIα磷酸化及HDAC4去乙酰化水平(P<0.05)。结论 纳美芬对NP大鼠术后神经性病理性疼痛具有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NR2B/CaMKII/HDAC4信号通路有关。
- 陈思佳张振周南于洋宋若男
- 关键词:纳美芬痛觉过敏
- 依托咪酯复合丙泊酚方案对无痛胃肠镜检查过程中应激及不良反应的影响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复合丙泊酚方案对无痛胃镜检查过程中应激与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120例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每组40例。A组采用依托咪酯进行麻醉,B组采用丙泊酚麻醉,C组采用依托咪酯复合丙泊酚方案进行麻醉。比较三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者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麻醉苏醒时间为(5.2±1.6)min,B组患者苏醒时间为(4.8±1.7)min,C组患者苏醒时间为(4.7±1.5)min,三组患者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显著低于A组的32.5%和B组的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13、4.501,P<0.05)。结论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方案运用于无痛胃镜检查过程中,能够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在无痛胃镜检查过程当中的应用效果较佳。
- 宋若男
- 关键词:依托咪酯丙泊酚无痛胃肠镜
-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被引量:13
- 2018年
-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应用相同容量、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对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 90例行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上肢手术患者,根据罗哌卡因使用浓度不同分为A组、B组和C组,各30例。A、B、C组患者分别给予浓度为0.25%、0.375%和0.5%的罗哌卡因20 ml,比较三组患者注药30 min后不同部位神经完全阻滞情况、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C组患者肌皮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及尺神经的完全阻滞情况明显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短于A组和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镇痛持续时间和运动阻滞恢复时间均长于A组和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手术麻醉完善率分别为76.67%和86.67%优于A组的5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手术麻醉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均无神经损伤、局部麻醉药毒性反应、膈神经阻滞、Horner综合征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0.375%和0.5%浓度的罗哌卡因20 ml均能提供完善的麻醉效果,但高浓度增加了运动恢复时间,因此0.375%浓度的罗哌卡因更适合手术及术后恢复。
- 宋若男
- 关键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超声引导
- 无痛胃肠镜检查中右美托咪定麻醉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观察研究右美托咪定麻醉在无痛胃肠镜检查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7月~9月住院采用无痛胃肠镜检查和治疗的120例患者,将其按照数字表格随机抽样的方法,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实验组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进行麻醉,对照组患者采用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进行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唤醒时间相比,右美托咪定组更短,P<0.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P<0.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右美托咪定麻醉在无痛胃肠镜检查中的效果显著,是值得临床上进行推广和使用的有效麻醉药物。
- 宋若男
- 关键词:无痛胃肠镜检查麻醉临床疗效
-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CEA治疗时机的Meta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评估症状性颈动脉狭窄(SCAS)患者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手术时机选择及伴发症状对预后的影响。通过相关检索策略查找探讨CEA手术时机选择对于患者预后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所有数据均采用Revman5.0分析软件进行Meta分析。纳入22篇文献,总计9 037名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SCAS患者4w、2w、1w前后行CEA术后卒中再发率或死亡率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合并脑卒中的患者4w、2w前后及合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心肌梗死(MI)的患者4w前后行CEA术后卒中再发率或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症状稳定的SCAS患者应尽早行CEA术,伴发症状脑卒中、TIA和MI不影响手术预后。
- 潘明赵博宋若男苗壮
-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手术时机META分析颈动脉内膜剥脱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