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寒竹

作品数:1 被引量:10H指数:1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豆卷叶螟
  • 1篇性状
  • 1篇茸毛
  • 1篇茸毛性状
  • 1篇卷叶
  • 1篇卷叶螟
  • 1篇抗虫
  • 1篇抗虫性
  • 1篇抗性
  • 1篇大豆
  • 1篇大豆地
  • 1篇大豆地方品种

机构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作者

  • 1篇岳汉
  • 1篇盖钧镒
  • 1篇邢光南
  • 1篇谭连美
  • 1篇刘泽稀楠
  • 1篇赵团结
  • 1篇史鸿飞
  • 1篇张寒竹

传媒

  • 1篇大豆科学

年份

  • 1篇2012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大豆地方品种叶片叶柄茸毛性状的形态变异及其与豆卷叶螟抗性的相关分析被引量:10
2012年
大豆茎、叶、荚普遍着生茸毛,表现有末端形态、密度、长度和角度(着生状态)的差异。本文利用地方品种群体研究了大豆叶片和叶柄茸毛性状的变异、区域差异、相互关系及其与大豆对豆卷叶螟抗性的关系。大豆叶片茸毛密度、长度、角度和叶柄茸毛角度在全国393份代表性大豆地方品种间存在大幅度变异,变幅分别为4.8~105.9根·10 mm-2(无茸毛品种除外),0.22~0.94 mm,0°~88°和5°~90°。叶片茸毛密度、长度和角度大的品种较少,而叶柄茸毛角度小的品种较少。393份大豆地方品种中尖型茸毛末端品种127份。叶片茸毛长度、角度、末端形态及叶柄茸毛角度与地理生态区有关,生态区I的叶片茸毛较长,生态区I和II的叶片茸毛角度较大,生态区I、II和III的钝型茸毛末端比率较高,生态区I、II和V的叶柄茸毛角度较大,而叶片茸毛密度与生态区无关。叶柄、叶片茸毛角度及叶片茸毛长度间相互呈极显著正相关,叶片茸毛密度与长度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叶片茸毛密度和长度在茸毛末端形态间也有显著差异,尖型茸毛末端的品种茸毛密度较大,长度较短。豆卷叶螟引起的虫包数和卷叶率与叶片、叶柄茸毛角度及叶片茸毛长度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叶片茸毛密度显著负相关,与茸毛末端形态无关。叶片茸毛角度与抗虫性指标相关性最强,角度越小越抗虫,是大豆抗豆卷叶螟的重要因子。
邢光南谭连美刘泽稀楠岳汉张寒竹史鸿飞赵团结盖钧镒
关键词:大豆茸毛豆卷叶螟抗虫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