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杰

作品数:4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商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经济管理

主题

  • 3篇经济带
  • 3篇长江
  • 3篇长江经济
  • 3篇长江经济带
  • 2篇经济联系
  • 2篇城市
  • 2篇城市经济
  • 1篇地缘
  • 1篇地缘经济
  • 1篇地缘经济关系
  • 1篇引力模型
  • 1篇实证
  • 1篇实证分析
  • 1篇区域经济
  • 1篇区域经济发展...
  • 1篇装箱
  • 1篇装箱吞吐量
  • 1篇皖江城市
  • 1篇皖江城市带
  • 1篇物元

机构

  • 4篇宁波大学

作者

  • 4篇张杰
  • 2篇许继琴
  • 1篇丛海彬
  • 1篇陶菁
  • 1篇杨丹萍
  • 1篇林琼

传媒

  • 3篇科技与管理
  • 1篇宁波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基于可拓聚类分析法对长江经济带的集装箱吞吐量进行预测被引量:2
2015年
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合理预测对于港口的规划和提高竞争力都具有特别的意义。运用可拓聚类分析法对长江经济带分成上、中、下游分别对其集装箱吞吐量进行区间预测。利用长江经济带9省2市2003—2014年的GDP和进出口总额的历史数据构建经典域和节域物元,并应用物元和关联函数构建预测模型对长江经济带的2015年和2020年的集装箱吞吐量进行区间预测,预测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的集装箱吞吐量的规模在增大,还拥有巨大的潜力。
张杰许继琴
关键词:集装箱吞吐量长江经济带
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环境评价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以及全面改革的深化,区域经济发展态势正在发生着变化,区域经济发展环境逐渐成为了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安徽省16个地级市2004—2013年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线性加权综合法、Ward聚类法以及ArcGis技术,对安徽省的区域经济发展环境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的区域经济发展环境的差距很大,总体来看皖南地区的经济发展环境要优于皖北地区,合肥作为省会城市,经济发展环境是最好的,了解安徽省区域间经济发展环境的差异,有助于更加合理布局省内城市的发展,逐渐缩小城市间的发展差距。
张杰林琼许继琴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环境
长江经济带城市经济空间联系综合测度——基于宁波与38个城市的实证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以长江经济带39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选取经济规模、社会发展、生活质量、环境质量、物流能力5类30个指标测算城市交通可达性和信息可达性。运用可达性模型、地缘经济关系等方法对长江经济带城市经济空间联系进行了综合测度。结果表明:宁波与长三角地区的交通和信息可达性较好,而与西部地区的可达性较差;宁波与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地缘经济关系呈竞争性由强变弱的趋势,而与中西部地区的关系变化趋势不明显;长江经济带沿线不同等级城市的功能性指数整体分化趋势明显。由此提出应改善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状况,构建城市间便捷的立体综合联系通道,提高对外经济联系的强度和档次,推动城市互补性发展。
陶菁张杰丛海彬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经济联系引力模型
长江经济带在皖江城市带中的城市与其他城市经济联系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城市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城市的发展需要与其他城市的相互联系,不是孤立的存在,以皖江城市带的主要中心城市与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为研究对象,利用节点分析、区域经济联系强度分析以及地缘经济关系研究长江经济带中皖江城市带主要城市与其他沿线城市的经济联系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的城市间中心职能指数相差悬殊,皖江城市带城市基本分布在三四级中心城市;皖江城市带城市与长江经济带其他沿线城市经济联系量总体呈现随着空间距离的的增加而递减的趋势;皖江城市带主要城市与江浙沪部分城市基本属于互补型地缘经济关系,与中西部大部分城市属于竞争型地缘经济关系。皖江城市需要进一步加强与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的经济联系,也要与东中部地区深度合作,形成立足安徽,加强与东部战略合作、联接中西部,努力建设成为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
章楚楚张杰杨丹萍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皖江城市带经济联系强度地缘经济关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