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30日
星期三
|
欢迎来到鞍山市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永乐
作品数:
3
被引量:20
H指数:2
供职机构: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合作作者
李春峰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马岩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薛英威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李治国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魏玉哲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3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3篇
医药卫生
主题
3篇
胃癌
2篇
预后
1篇
炎症
1篇
远端
1篇
远端胃
1篇
远端胃癌
1篇
远端胃癌根治...
1篇
治疗胃癌
1篇
手术
1篇
全腹腔镜
1篇
转移酶
1篇
组织化学
1篇
胃癌根治
1篇
胃癌根治术
1篇
胃癌临床病理
1篇
疗效
1篇
临床病理
1篇
免疫
1篇
免疫组织
1篇
免疫组织化学
机构
3篇
哈尔滨医科大...
作者
3篇
张永乐
2篇
薛英威
2篇
李春峰
2篇
马岩
1篇
蓝秀文
1篇
魏玉哲
1篇
李治国
传媒
1篇
中华胃肠外科...
1篇
实用肿瘤学杂...
1篇
川北医学院学...
年份
1篇
2023
1篇
2018
1篇
2013
共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残胃上的癌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比较
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探讨残胃癌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并建立残胃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7年1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行残胃癌根治术的91例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残胃癌的定义为良性疾病(〉 5年)或恶性疾病(〉 10年)胃部分切除后发生在残胃的癌。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残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1),并根据β回归系数予以加权,建立风险评分模型;模型评分越高,表示风险越大。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对各独立危险因素以及风险评分模型预测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进行诊断性评估。结果91例残胃癌患者中,男性84例,女性7例;年龄47~82(63.7 ± 8.5)岁。残胃癌手术清扫淋巴结(16.0 ± 11.8)枚,其中42例(46.2%)≥ 15枚,49例(53.8%)〈 15枚。91例残胃癌患者中,有46例(50.0%)发生淋巴结转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4 cm(χ2= 8.106,P= 0.004)、Borrmann Ⅲ~Ⅳ型(χ2= 6.129,P= 0.013)、癌胚抗原升高(χ2= 4.041,P= 0.044)以及肿瘤分期T3~4(χ2= 17.321,P= 0.000)的残胃癌患者更易发生淋巴结转移。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 4 cm(OR= 2.362,95%CI:0.829~6.730,P= 0.100,β回归系数= 0.859)和T3~4期(OR= 7.914,95%CI:1.956~32.017,P= 0.004,β回归系数=2.069)为残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被纳入风险评分模型,分别被赋予1分和2分的权重。风险评分中0、1、2和3分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1.1%(2/18)、1/5、51.6%(16/31)和73.0%(27/37)。ROC曲线显示,风险评分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756(P= 0.000)。结论残胃癌患者癌胚抗原水平升高、肿瘤大小4 cm以上、Borrmann Ⅲ~Ⅳ型以及侵犯程度深提示可能存在淋巴结转移。联合肿瘤大小和肿瘤侵犯深度建立的风险评分模型可有效地预测残胃癌�
李凤科
汪亦民
李春峰
马岩
张永乐
李志国
薛英威
关键词:
胃癌
手术
预后
腹膜转移胃癌中GST-π的表达与预后
2013年
目的探讨腹膜转移胃癌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6例有腹膜转移胃癌原发灶和24例腹膜转移灶的手术标本中GST-π的蛋白表达情况,以40例非腹膜转移胃癌原发灶作对照,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GST-π在癌旁正常组织、非腹膜转移胃癌原发灶、腹膜转移胃癌原发灶和腹膜转移灶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0%(6/20)、72.5%(29/40)、89.3%(50/56)、66.7%(16/24)。GST-π在非腹膜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低于腹膜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ST-π在腹膜转移灶中阳性表达率低于其在相应原发灶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ST-π蛋白表达与胃癌腹膜转移患者的组织学类型相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脏器侵犯、Borrmann分型、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腹膜转移程度无关(P〉0.05)。Kaplan—Meier生存统计结果显示腹膜转移胃癌患者GST-π的高表达与否与其生存期有关(P〈0.05)。结论GST-π蛋白表达与腹膜转移胃癌原发灶的组织学类型有关,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表达情况对腹膜转移胃癌患者的化疗药物选择及提示预后有一定的意义,GST-π的高表达可能与胃癌的腹膜转移发生有关。
蓝秀文
薛英威
张永乐
魏玉哲
马岩
关键词:
胃癌
腹膜转移
免疫组织化学
全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对比腹腔镜辅助手术治疗胃癌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2023年
目的:比较全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TLDG)与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LADG)治疗胃癌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施行微创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199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TLDG组(n=88)和LADG组(n=111)。记录两组手术一般情况、术后恢复情况;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3 d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和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差异及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TLDG组术中出血量少于LADG组,切口长度短于LADG组(P<0.05);TLDG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LADG组(P<0.05);术后非甾体镇痛药使用量少于LADG组(P<0.05)。术后3 d,两组WBC、CRP、IL-6水平均增高(P<0.05);且TLDG组低于LADG组(P<0.05)。术后3 d,两组CD3^(+)、CD4^(+)及CD8^(+)水平均下降(P<0.05);且TLDG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对LADG,TLDG手术切口小,术后炎症反应轻微,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小,更利于胃癌患者术后恢复。
李春峰
宋海彬
张永乐
李治国
关键词:
胃癌
全腹腔镜
腹腔镜辅助
疗效
炎症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