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壮伟

作品数:4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重金
  • 3篇重金属
  • 3篇沉积物
  • 2篇生态危害
  • 2篇潜在生态危害
  • 2篇重金属含量
  • 2篇污染
  • 2篇金属含量
  • 2篇海域
  • 2篇表层沉积物
  • 1篇生态风险
  • 1篇生态风险评价
  • 1篇生物群落
  • 1篇时空变化特征
  • 1篇疏浚泥
  • 1篇水质
  • 1篇潜在生态风险
  • 1篇潜在生态风险...
  • 1篇倾倒区
  • 1篇群落

机构

  • 4篇国家海洋局

作者

  • 4篇李壮伟
  • 2篇罗荣真
  • 2篇陈鸿生
  • 2篇刘文辉
  • 1篇陈巧弟

传媒

  • 1篇海洋地质动态
  • 1篇台湾海峡
  • 1篇广东海洋大学...
  • 1篇海洋地质前沿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汕尾港附近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状况评价被引量:5
2010年
根据2007—2008年汕尾港附近海域表层沉积物的调查资料,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和地累积指数两种评价方法,对该区域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汕尾港附近海域沉积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已受到重金属的污染,其中,除在品清湖J1站沉积物中Cu的含量为74.1 mg/kg,属Ⅱ类沉积物外,其他站位Cu的含量和Hg、Cd、Pb、Zn的含量均属Ⅰ类沉积物。结果还表明,汕尾港附近海域基本不存在重金属潜在的生态危害,5种重金属潜在的生态危害大小顺序为:Pb>Hg>Cd>Cu>Zn。
李壮伟
关键词: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
广东红海湾表层海水重金属含量的时空变化特征与污染水平评价被引量:18
2012年
2007年6月(夏季)和2008年1月(冬季)分别对广东红海湾的汕尾港周边海域35个站位进行了表层海水的采样,在实验室内使用XGY-1011A型原子荧光光度计和HY-1F型多功能极谱仪获得了海水中重金属Hg、Cu、Pb、Zn、Cd的含量,研究了其时空变化特征,并采用综合指数法(WQI)评价其污染程度.结果显示:Hg、Cu、Pb、Zn、Cd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009~0.050、0.9~4.3、0.4~1.4、1.6~19.0、0.1~0.7μg/dm3,平均含量分别为0.025、2.4、0.8、9.4、0.2μg/dm3.该海域表层海水各重金属含量的平面分布总体上呈现以品清湖向汕尾港递减的变化趋势.各站位重金属元素的单项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WQI)均小于1,海水受重金属的污染程度较轻微,符合国家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值的要求.2008年1月(冬季)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的平均值(0.17)略大于2007年6月(夏季)的平均值(0.14),海水中重金属污染程度略有加重的趋势.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重金属元素含量与环境要素测值的相关程度,相关系数按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大致为:Zn>Cd>Cu>Hg>Pb.
李壮伟罗荣真陈鸿生刘文辉
关键词:海洋化学重金属污染评价环境要素
深圳铜鼓航道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及潜在生态危害被引量:3
2011年
根据2009年9月深圳铜鼓航道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的调查资料,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Hakanson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其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重金属含量较低,属于国家一类海洋沉积物;表层沉积物已受到重金属Pb、Zn、As的污染,所有站位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均>5,达到中等污染水平,各重金属污染程度依次为Pb>Zn>As>Cu>Cr>Hg>Cd;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处于低度水平,潜在生态危害程度依次为Hg>As>Cd>Pb>Cu>Cr>Zn。
李壮伟陈巧弟罗荣真陈鸿生刘文辉
关键词: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汕尾电厂临时倾倒区对所在海域及其周边环境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分析汕尾电厂临时倾倒区2006年倾倒的疏浚泥对所在海域水质、沉积物、生物群落及生物质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倾倒过程中,海水中悬浮物、石油类的含量增加,属第三类海水水质;倾倒活动改变了生物群落的水环境,使群落种数减少,多样性、均匀度和丰度降低。倾倒活动结束1个月后,除海水中悬浮物的含量仍属第三类海水水质外,其他污染物含量均符合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底栖生物恢复较缓慢。疏浚泥倾倒对海区沉积物质量和海洋生物质量的影响较小。
李壮伟
关键词:倾倒区疏浚泥水质沉积物生物群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