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筱

作品数:5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无锡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镇痛
  • 2篇手术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表达
  • 1篇蛋白类
  • 1篇低浓度
  • 1篇低浓度罗哌卡...
  • 1篇丁丙诺啡
  • 1篇多巴
  • 1篇多巴胺
  • 1篇多巴胺受体
  • 1篇心血管反应
  • 1篇血管反应
  • 1篇血压
  • 1篇异物取出术
  • 1篇硬膜
  • 1篇硬膜外
  • 1篇硬膜外阻滞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高血压

机构

  • 5篇无锡市人民医...

作者

  • 5篇李筱
  • 2篇王军
  • 2篇胡毅平
  • 2篇孙国华
  • 1篇穆会君
  • 1篇孙含哲
  • 1篇徐永成
  • 1篇过林
  • 1篇姚广付
  • 1篇杨树东
  • 1篇秦钟

传媒

  • 1篇吉林医学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江苏医药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1
  • 2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七氟醚+舒芬太尼+丙泊酚+阿曲库铵并高频射通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观察七氟醚+舒芬太尼+丙泊酚+阿曲库铵并高频射通(HFJV)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其临床应用安全性。方法选择行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的患儿34例,随机平均分为2组各17例;观察组采用七氟醚+舒芬太尼+丙泊酚+HFJV,对照组采用氯胺酮+舒芬太尼+丙泊酚+HFJV;对比分析2组患儿的麻醉效果和苏醒质量。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儿的苏醒时间略短于观察组,但是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的置镜容易程度和置镜次数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患儿的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显著少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七氟醚+舒芬太尼+丙泊酚+HFJV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效果良好,能够降低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案。
姚广付孙国华李筱
关键词:小儿气管异物苏醒质量
氯诺昔康超前镇痛对下肢骨折手术后持续静脉镇痛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氯诺昔康超前镇痛的有效给药时机。方法:选择90例择期行下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按给药时机不同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30例。A组例患者在麻醉平面固定后即给予氯诺昔康16mg。B组以麻醉平面固定后6h为给药时机,给予氯诺昔康16mg。C组以麻醉平面固定后10h为给药时机,给予氯诺昔康16mg。各组患者术后24h心电监护,氯诺昔康注射用水稀释至20ml,10min之内缓慢静推完毕,推注过程中注意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术后镇痛效果评定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ne scale,VAS0~10分表示无痛至剧痛范围),记录麻醉平面固定后6、8、10、12、24、36h内镇痛评分。结果:麻醉后8hVAS评分C组高于A、B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麻醉平面固定后6h给予氯诺昔康16mg能够有效超前镇痛,能维持较好的PCIA效果,达到减轻患者痛苦的目的。
李筱徐永成
关键词:氯诺昔康超前镇痛下肢骨折手术
高血压患者多巴胺受体D_1-A/G基因型与全麻围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关系
2011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多巴胺受体D1-48A/G基因型与全麻围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关系。方法有EH病史的腹部手术患者120例,用RFLP-PCR法测定多巴胺受体D1-48A/G基因型。按基因型均分为A、C组(均为AG+GG型)和B组(AA型)。三组均以相同麻醉药诱导及维持。C组拔管前5 min泵注硝酸甘油1~1.5μg.kg-1.min-1控制性降压。于术毕、拔管后0、1.5、5、15 min记录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和ECG。结果拔管后0、1.5、5和15 min,SBP、DBP、HR,A、B组均明显高于术毕(P〈0.01或P〈0.05)。拔管后0、1.5、5和15 min,A组SBP明显高于C组,DBP明显高于B、C组(P〈0.01)。A组围拔管期心律失常明显多于B、C组(P〈0.05)。结论 AG型高血压患者围拔管期血液动力学变化明显,硝酸甘油对此有一定防治效果。
王军胡毅平孙含哲李筱穆会君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病
P-糖蛋白表达对晚期癌痛病人吗啡或丁丙诺啡镇痛效果的影响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 评价P-糖蛋白(P-gp)表达对晚期癌痛病人吗啡或丁丙诺啡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晚期癌痛病人150例,其中50例肿瘤组织P-gp表达阴性病人随机分为2组(n=25):M1组和B1组,100例肿瘤组织P-gp表达阳性病人随机分为4组(n=25):M2组、M3组、B2组和B3组.各组静脉注射负荷量后进行PCIA,M1组、M2组和M3组负荷量为吗啡2.5 mg,B1组、B2组和B3组负荷量为丁丙诺啡0.15 mg,各组PCIA时药物配方分别为:M1组和M2组吗啡35 mg+氟哌利多5mg,M3组吗啡55 mg+氟哌利多5 mg;B1组和B2组丁丙诺啡0.9 mg+氟哌利多5 mg,B3组丁丙诺啡1.5 mg+氟哌利多5 mg,所用药物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背景输注速率2 ml/h,PCA量0.5 ml,锁定时间15 min.分别于镇痛开始时、4、12、24、48 h时进行VAS评分,分别于镇痛4、12、24、48 h时采集静脉血样,检测血药浓度.结果 M1组和M3组VAS评分低于M2组,M3组血药浓度高于M1组和M2组(P<0.05);B1组和B3组VAS评分低于B2组,B3组血药浓度高于B1组和B2组(P<0.05);M1组与M2组间及B1组与B2组比较血药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gp表达阳性可减弱晚期癌痛病人吗啡或丁丙诺啡的镇痛效果.
王军胡毅平李筱杨树东过林
关键词:糖蛋白类吗啡丁丙诺啡镇痛
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布托啡诺硬膜外阻滞用于椎间盘镜手术
2011年
目的 观察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布托啡诺硬膜外阻滞用于椎间盘镜手术的镇痛效果、下肢运动阻滞程度与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60例ASA Ⅰ~Ⅱ级拟行椎间盘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20例,C组为对照组,A组硬膜外注入0.3%罗哌卡因10 ml含布托啡诺1 mg,B组注入0.25%罗哌卡因10 ml含布托啡诺1 mg,C组注入0.25%罗哌卡因10ml,采用VAS法观察术中镇痛效果,应用改良Bromage法观察下肢运动情况,同时观察有无呼吸抑制、嗜睡、恶心呕吐及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结果 A组和B组镇痛效果完善率分别为80%和75%,明显高于C组(P<0.01) A组无运动阻滞0级患者,运动阻滞Ⅲ级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B组各级运动阻滞程度的发生率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A组与B组各有1例嗜睡,A组有1例恶心和低血压,三组术中均无呼吸抑制发生.结论 0.25%罗哌卡因复合布托啡诺1 mg硬膜外阻滞用于椎间盘镜手术,术中镇痛效果良好,下肢运动阻滞较轻.
秦钟孙国华李筱
关键词:罗哌卡因布托啡诺硬膜外阻滞椎间盘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