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杨
- 作品数:52 被引量:216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 岩溶台地深埋特长隧道岩溶水流特征及涌水评估被引量:7
- 2022年
- 岩溶水流特征及涌水量大小直接影响岩溶台地隧道选线,也是隧道结构设计、施工和运营要重点关注的内容。以沅古坪隧道为例,研究了岩溶台地深埋特长隧道岩溶水流特征并评估了涌水量。基于水化学、示踪试验及水文地质调查等手段,查明了研究区岩溶地下水流特征和地下水分水岭位置,认为研究区由17个地下水系统组成,而隧道穿越了多个地下水系统。该区地下水具有低总矿化度(TDS)的特征,地表水地下水转化迅速,地下水径流集中,地下水分水岭位置清晰,为隧道线位展布精准定位,避免在众多较差线位中进行选优。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地下水系统的水文地质条件,采用经验法和数值模拟法分段评估隧道的涌水量,其中数值模拟法同时考虑降雨垂直入渗及由于流场改变引起的两侧向隧道的水平集中,比只考虑垂直入渗的经验法更贴近实际。其成果为基于水文地质的岩溶台地隧道选线提供了更切实际的研究思路,对类似工程涌水量评估具有重大参考价值。
- 张鹏潘晓东任坤任坤马德青彭聪杨杨
- 关键词:岩溶隧道涌水示踪试验水化学
- 珠江流域岩溶地下河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5
- 2022年
- 珠江流域岩溶地下河枯季流量约4738.69万m^(3)·d^(−1),赋存丰富的地下水资源,探讨地下河分布和发育特征对我国南方岩溶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以西南岩溶区大量的野外调查工作为基础,结合珠江流域内1∶20万水文地质普查报告,选择348组岩石样品和1036条岩溶地下河,从岩性、地形地貌、构造、水动力条件和新构造运动等角度总结分析珠江流域地下河发育规律、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地下河在比溶解度介于0.84~1.2的细粒−鲕粒生物碎屑纯灰岩中最为发育,在比溶解度介于0.43~0.61的泥质灰岩中发育较弱。根据地下河形态及水循环演化条件,将地下河分为发育初期单管型、发育多期羽毛型、新构造控制网络型、发育成熟期树枝型4种类型。地形地貌和地表河网决定岩溶地下河运动的趋势和方向;构造控制地下河发育的空间格局,其中构造反接复合部位、压扭性断裂两侧破碎带、与非可溶岩接触带、褶皱弯曲最大部位、背斜轴部破碎带和向斜轴部地下河发育尤为明显;水动力特征影响地下河发育规模和发育深度;新构造运动促进地下河发育向深性、继承性、新生性发展。
- 杨杨赵良杰夏日元王莹
- 关键词:岩溶地下河珠江流域
- 典型岩溶丘陵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地球化学敏感性分析——以武冈东部地区为例被引量:6
- 2018年
- 通过对典型岩溶丘陵区地下水进行水化学特征及地球化学敏感性的研究表明,该地下水系统水化学特征阳离子以Ca^(2+)、Mg^(2+)为主,阴离子以HCO_3^-、NO_3^-、SO_4^(2-)为主,受水岩作用及人类活动共同影响;Mg^(2+)/Ca^(2+)受岩性控制,流经白云岩地层最高,灰岩夹白云岩次之,灰岩最低;研究区岩溶地下水表现出较高的地球化学敏感性。阳离子以Ca^(2+)最为敏感,其次为Mg^(2+),阴离子以HCO_3^-最为敏感,其次为NO_3^-,元素的地球化学敏感性大小依次为:HCO_3^->Ca^(2+)>Mg^(2+)>NO_3^->SO_4^(2-)>Cl^->Na^+>K^+;以敏感性最强的敏感因子HCO_3^-对研究区岩溶地下水进行敏感性等级划分。研究区低敏感性的水点仅占7.27%,中敏感性的水点占25.45%,高敏感性的水点占67.28%。通过地球化学敏感性划分统计结果显示,对该地区地下水的保护显得十分重要且迫切。
- 罗飞苏春田潘晓东杨杨赵光帅
- 关键词:地下水水化学地球化学敏感性
- 基于耦合Darcy-Brinkman方程的岩溶管道示踪运移模型
- 应用耦合Darcy-Brinkman 模型能够模拟岩溶区示踪剂穿透曲线从而获取岩溶管道水文地质参数。相对传统模型而言,该模型耦合岩溶孔隙内达西流和岩溶管道内的非达西流,更能体现岩溶管道的非均质性和穿透曲线的拖尾现象。本次...
- 赵良杰杨杨王喆卢海平
- 一种岩溶地下水水位监测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岩溶地下水水位监测装置,包括监测管、底架、顶板、监测单元;所述底架连接监测管;所述监测管顶部固定连接顶板底部;所述顶板底部包括监测单元。本实用新型的岩溶地下水水位监测装置,防止监测装置在监测过程中摇动...
- 杨杨赵良杰曹建文
- 高分一号数据在岩溶水文地质调查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7年
- 从西南岩溶地区1:5万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项目的实际需求出发,以高分一号卫星数据为数据源,以地理信息系统为数据处理平台,以遥感地质理论和水文地质理论为指导,将遥感技术应用于湘南岩溶丘岭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工作中.解译了研究区的各类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要素,建立了适用于西南岩溶区的泉点的遥感解译标志,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野外调查提供了基础性资料,有效地提高水文地质填图的效率和精度,扩展了国产卫星数据的应用领域.
- 程洋唐建生苏春田杨杨罗飞
- 关键词:水文地质环境地质
- 武水河上游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及来源分析被引量:11
- 2019年
- 生态功能区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维系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位于南岭生态功能区的流域——武水流域为研究对象,采集流域上游交通运输用地、采矿用地、工业用地、耕地及林地5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样品,分析7种重金属Cd、As、Cu、Hg、Ni、Pb、Zn的含量特征,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重金属污染的程度,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法探究重金属污染的来源。研究结果显示,武水河上游地区土壤重金属Cd、As、Cu、Hg、Ni、Pb、Zn平均含量分别为1.28、72.44、54.62、0.27、68.32、72.29和158.42mg/kg,均高于土壤背景值,其中采矿用地土壤重金含量除Hg外均高于其他类型土壤。均值状态下土壤中Cd和As单因子污染指数分别为5.07、3.25,其中采矿用地中Cd单因子污染指数可达13.59;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表明,采矿用地污染最为严重,其次是工业用地,林地呈安全状态。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评价结果显示,采矿用地和工业用地达到了强生态危害,其他类型土壤为轻微生态危害,而采矿用地土壤中Cd达到极强生态危害,As为强生态危害。土壤重金属来源研究结果表明,As、Cd、Cu和Zn来源于矿山开采及工业活动,Ni和Hg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Pb则来源于交通运输。研究认为:武水流域上游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较为严重,Cd和As是区内主要的风险因子,主要来源于矿山开采以及工业活动。
- 罗飞巴俊杰苏春田潘晓东杨杨
- 关键词: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
- 石灰土元素垂向分布地化特征研究
- 2015年
- 针对高原残坡积石灰土元素的垂向变化的地化特征研究不足,缺乏垂向对比分析的问题,为研究石灰土元素垂向的地化特征、迁移聚失及丰度变化,了解土壤元素的空间分布及补偿状态,以云贵高原南部广南县南屏、珠街等地母岩为T1、P1、D2、∈3的石灰土为研究样本,实地调查、采样、检测。分析及计算出:土壤元素Si、Al、K含量为38.18%-1.54%,Ti、Mg、Ca、Mn含量为0.83%-0.042%,其他元素为0.111%-0.000 01%,Ⅲ〈Ⅱ〈Ⅰ类型占62.5%;Qu占85.3%,Qi为86.6%,土壤Pi占68.5%。结果为:母岩风化至成土过程中元素以迁移流失为主,土壤元素相对母岩以迁移聚集为主,丰富级元素多,底层土元素淋淀较表层土高。
- 谢代兴苏春田杨杨
- 关键词:石灰土地化特征
- 黎塘富含铁锰结核土壤区碳酸盐岩稀土元素特征及其形成环境被引量:3
- 2018年
- 为掌握黎塘富含铁锰结核土壤区碳酸盐岩稀土元素特征,对研究区岩石样品进行了采样分析,并对其形成环境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研究区碎屑岩岩石样品远高于碳酸盐岩,碳酸盐岩不同地层具有一定差异,碳酸盐岩轻稀土元素之间、重稀土元素之间分馏不明显,而碎屑岩具有一定分馏特征。碳酸盐岩Y/Ho的比值以及Ce以负异常为主,表明碳酸盐岩应为海相-氧化环境,δCe与LaN/SmN、DyN/SmN的相关性表明经过了后期成岩的改造作用。碎屑岩Y/Ho的比值以及Ce基本无异常,表明碎屑岩应为湖相成因,当时沉积水体氧化还原条件基本无变化。碳酸盐岩不同地层δCe的差异,说明了氧化性随地质时期的变化,这种变化推断为后期土壤铁锰结核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苏春田王红梅黄晨晖罗飞杨杨赵光帅
- 关键词:稀土元素铁锰结核岩溶区
- 滇东南石灰土重金属超标程度及潜在生态危害评价:以三迭系至寒武系地层土壤为例被引量:4
- 2015年
- 为改善云贵高原南部岩溶区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以滇东南那洒至马街岩溶区16组不同时代的石灰土为本体,采用实地调查、采样和检测方法,结合应用地质累积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研究云南东南部岩溶区石灰土金属元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P1y、Ch、Csd、D2d、Dd和Dg石灰土的Cd为中度至重度级超标危害元素,∈2l石灰土的Hg为中度级危害元素,危害程度Cd>Hg;Cd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明显,潜在的生态危害风险大;其他石灰土及相应元素则相对较安全,潜在的生态危害风险小。
- 谢代兴杨杨苏春田孟小军
- 关键词:石灰土金属元素生态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