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华东
- 作品数:19 被引量:79H指数:5
- 供职机构:川北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南昌市科技局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股前外侧脂肪筋膜瓣游离移植修复面颊部严重凹陷畸形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脂肪筋膜瓣游离移植在面颊部严重凹陷畸形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例颌面部肿瘤术后面颊部严重凹陷畸形的患者,术前复查颌面部增强CT确认肿瘤无复发后行CT血管造影定位穿支血管;术中根据面颊部软组织缺损大小制备股前外侧穿支脂肪筋膜瓣,制备好受区后将脂肪筋膜瓣断蒂移植。结果所有患者的脂肪筋膜瓣游离移植全部成活,术后即刻面颊部凹陷畸形均得到矫正,无创口感染发生。随访6~12个月,患者面颊部凹陷畸形有明显改善,面容基本恢复,心理障碍逐渐消除;未见肿瘤复发及远处转移,供瓣肢无功能障碍。结论采用游离股前外侧脂肪筋膜瓣,可供组织量较大,吸收率较低,抗感染能力较强,是修复面颊部严重凹陷畸形较理想的选择。
- 明华伟何芸张兴安袁宗毅王华东韩新生李婷谭小尧
- 关键词:脂肪筋膜瓣CT血管造影
- 高速涡轮机法与增隙经舌侧法在下颌阻生齿拔除术中的效果对比被引量:30
- 2016年
- 目的对比研究高速涡轮机法与增隙经舌侧法在下颌阻生齿拔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我科收治的354例下颌近中阻生齿患者,随机分为高速涡轮机组(176例)与增隙经舌侧组(178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张口受限、颞下颌关节区疼痛、局部肿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拔牙患者对两种术式手术操作后的感受情况,是否对拔牙产生恐惧感,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后张口受限、颞下颌关节区疼痛、局中部肿胀在近中中、高位阻生智齿患者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2.18、0.27、0.67、0.46,P>0.05);在近中低位、水平阻生智齿患者中拔牙时间、张口受限、颞下颌关节区疼痛、局中部肿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32.88、4.53、5.26、4.55,P<0.05)。增隙经舌侧组有90人产生了恐惧感,高速涡轮机法组有68人产生了恐惧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9,P<0.05)。结论在近中中、高位阻生智齿拔出术中,两种手术方式都能取得较好效果。在近中低位、水平阻生智齿拔除术中,高速涡轮机组的临床效果要优于传统术式。在临床应用中,相对患者的心理感受来讲,高速涡轮机法更能让患者接受,能够降低患者对拔牙的恐惧感。
- 韩新生明华伟李龙江谭小尧萧雅一张兴安王华东罗智宇
- 关键词:下颌阻生智齿涡轮机拔牙
- 数字化外科技术辅助下颌骨陈旧性骨折复位重建的临床应用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探讨数字化外科技术在下颌骨陈旧性骨折复位重建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9年3月于笔者科室诊治的下颌骨陈旧性骨折并发咬合关系紊乱、面部畸形患者24例,将颌面部CT扫描获得的影像学数据以DICOM格式导入计算机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设计手术方案,再结合3D打印技术制作截骨导板、咬合关系导板及颌骨模型来指导手术操作。对骨折固定可靠效果、面部外形及咬合关系进行临床评价。结果:本组患者术后骨折断端固定可靠,咬合关系恢复理想,面容基本对称。术后随访6~12个月,患者面部畸形显著改善,咬合关系完全矫正,咀嚼效率明显提高,效果满意。结论:数字化外科技术辅助下颌骨陈旧性骨折复位重建手术实现了可视化、精准化的操作流程,是一种精确、高效、可预测的辅助方式。
- 明华伟何芸周翊飞袁宗毅张兴安王华东韩新生谭小尧
- 关键词:下颌骨骨折咬合紊乱面部畸形3D打印
- 带感觉神经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在口腔癌术后缺损修复重建中的临床应用
- 2025年
- 目的:探讨带感觉神经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在口腔癌术后缺损修复重建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南充市中心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20年9月-2022年9月采用带感觉神经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重建口腔癌扩大切除后组织缺损的患者16例,根据原发灶切除后组织缺损的大小并结合皮瓣收缩率设计皮瓣,长5~10 cm,宽4~8 cm。皮瓣制备的同时携带股外侧皮神经,待供、受区动静脉吻合完成后再行股外侧皮神经与受区感觉神经端端吻合,供瓣区创面减张后直接拉拢缝合。术后随访12~24个月,对术后效果进行评价。结果:16例口腔癌缺损采用带感觉神经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后均成活,皮瓣色泽、形态、质地优良,咀嚼、吞咽、言语功能良好,感觉功能恢复S0级2例,S1级4例,S2级6例,S3级2例,S3+级2例,游离皮瓣无1例发生溃疡。其中1例右舌中-高分化鳞癌(T3N1M0),术后13个月发生全身远处转移后死亡。结论:带感觉神经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重建口腔癌术后缺损,其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在一定程度上能恢复皮瓣感觉功能。
- 明华伟袁宗毅张兴安贾佳欣王华东陈方园谭小尧何芸
- 关键词:感觉神经股前外侧皮瓣口腔癌
- 腔镜辅助经耳后发际内入路在颌下腺切除中的临床应用
- 2024年
- 目的探讨腔镜辅助下经耳后发际内入路在颌下腺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治疗的颌下腺良性肿瘤患者18例,在耳后发际内设计长约5 cm切口,先直视下翻瓣至胸锁乳突肌前缘附近,通过腔镜翻瓣建腔,在腔镜辅助下完成颌下腺切除术。术后经发际内放置负压引流,皮内连续缝合关闭创口。术后随访3~6个月,评价其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按计划经腔镜辅助下完成颌下腺切除术,术中无一例中转为颌下切口。手术时间65~97 min,平均75 min;术中出血10~20 mL,平均14 mL;术后无舌体麻木、创口感染、肿瘤复发等情况出现,但有10例患者术后出现耳廓麻木不适,经随访6~9个月逐渐恢复;2例患者术后发生口角歪斜,经随访后症状逐渐缓解;切口均Ⅰ期愈合,且部位隐蔽。结论腔镜辅助经耳后发际内入路在颌下腺切除术的美容效果好、创伤小、并发症少,是颌下腺切除的一种手术入路选择。
- 明华伟袁宗毅张兴安贾佳欣王华东陈方园谭小尧何芸
- 关键词:颌下腺超声刀微创切口
- 南充市三甲综合医院2010年-2018年恶性肿瘤住院患者分析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探索南充市恶性肿瘤疾病谱变化情况,及其住院情况与年龄、性别之间的关系,为该市做好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该市两家三甲综合医院2010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恶性肿瘤住院病案首页资料以3年为1个区间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年来,恶性肿瘤住院患者共计94662例,呈逐年增长趋势(χ~2=82.11,p=0.00)。其中男性57465例,占比60.71%;女性37197例,构成比为39.29%,男性患者多于女性。疾病谱显示食管、支气管和肺、胃恶性肿瘤一直占据常见恶性肿瘤的前3位,发病的高峰集中在60岁以上。结论应加强食管、支气管和肺以及胃恶性肿瘤的预防,广泛开展60岁以上老年人特别是男性人群恶性肿瘤的知识宣教。
- 文国虹王华东冯冕杨娇
- 关键词:恶性肿瘤病案首页住院患者
- 开窗减压术联合负压吸引对牙源性颌骨囊性病变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7年
- 目的探讨开窗减压术联合负压吸引对牙源性颌骨囊性病变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双盲法将我院收治的40例牙源性颌骨囊性病变患者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采取单纯开窗减压术,观察组则行开窗减压术联合负压吸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面型改善情况、疗程、疗效、治疗前后囊腔体积、治疗后囊腔体积减少率、囊腔面积减少率及随访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1月其下唇麻木均恢复正常。观察组平均治疗(5.2±0.5)月,短于对照组(8.6±0.8)月(P<0.001)。囊肿体积方面,两组治疗前后、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囊肿体积减少率及囊肿面积减少率方面,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分别为(85.7±2.7)%、(85.1±6.8)%,高于对照组(63.9±5.6)%、(63.0±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治疗后6个月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24月,所有患者均未复发。结论开窗减压术联合负压吸引治疗相比单纯开窗减压术能明显缩短疗程,对牙源性颌骨囊性病变治疗效果更显著,且复发率低。
- 张兴安谭小尧张兰芳韩新生王华东明华伟
- 关键词:开窗减压术负压吸引预后
- CTA辅助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修复舌癌术后缺损的应用研究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讨CTA(CT血管造影)对指导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制备的辅助价值及该皮瓣在舌癌术后缺损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7例明确诊断为舌鳞形细胞癌的患者,术前采用CTA辅助定位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穿支血管,选取以该穿支血管为蒂的股前外侧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舌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结果:所有患者术前CTA辅助定位穿支血管的皮瓣制备在术中按计划均获成功,游离移植肌皮瓣全部存活。术后随访6~36个月,患者舌体形态、功能恢复良好,无明显吞咽及言语功能障碍,局部未见肿瘤复发,供瓣肢无功能障碍。其中1例(T_4N_2M_0)于术后12个月合并肝、肺转移后死亡。结论:CTA辅助定位旋股外侧动脉穿支血管的方法可靠、实用,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是修复舌癌术后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选择。
- 明华伟何芸张兴安韩新生王华东谭小尧
- 关键词:股前外侧肌皮瓣舌癌游离皮瓣
- 肌腱悬吊联合前臂皮瓣重建口腔癌术后合并口角缺损的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肌腱悬吊联合前臂皮瓣游离移植修复重建口腔癌术后合并口角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例颊粘膜鳞癌根治术后合并口角缺损的患者,根据唇、颊部和口角缺损大小个性化设计前臂皮瓣,供、受区血管行端端吻合,按缺损长度切取掌长肌肌腱与口轮匝肌和颊肌悬吊缝合重建口角。结果:12例血管化游离移植前臂皮瓣全部存活,术后口角外形满意。术后随访6~24个月,所有患者唇颊部形态、功能恢复良好,无明显言语及咀嚼功能障碍,未见肿瘤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肌腱悬吊联合前臂皮瓣游离移植是修复口腔癌术后合并口角缺损较为理想的一种选择。
- 明华伟何芸周翊飞袁宗毅张兴安王华东韩新生付光新谭小尧
- 关键词:前臂皮瓣肌腱口腔癌
- 基于住院病案首页的口腔恶性肿瘤住院患者数据分析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通过住院病案首页数据,对某院2007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口腔恶性肿瘤住院患者进行综合分析,探索疾病谱转归情况,以及发病情况与年龄、性别之间的关系。方法以4年为1个区间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Excel 2017、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性别差异通过卡方检验,增长趋势采用卡方趋势检验。结果12年来,颌面外科共收治患者6014例,出院人次呈增长趋势(X^2=508.07,P<0.05)),恶性肿瘤患者831例,其中男性患者482例,女性349例,无性别差异(P>0.05),恶性肿瘤人次呈增长趋势(X^2=176.93,P<0.05)。口腔继发、舌、牙龈和腭恶性肿瘤一直位居口腔恶性肿瘤前5位,发病高峰年龄集中在60岁及以上。结论戒烟、坚持每天刷牙、健康饮食、避免吃刺激性食物,口腔溃疡及时治疗,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可有效预防和降低口腔恶性肿瘤的发生率。
- 文国虹王华东孙昌勇杨晓莉李昌达刘芳王磊
- 关键词:口腔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病案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