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华
- 作品数:5 被引量:8H指数:1
-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浙江三门湾柱样沉积中长链烯酮、正构烷烃和多环芳烃组成、分布特征及对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的追踪被引量:1
- 2012年
- 利用气相色谱对浙江三门湾H30柱样沉积中长链烯酮、正构烷烃和多环芳烃组成和来源进行分析,并对柱样沉积中相关有机地化指标与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的关联性进行了探讨。正构烷烃GC谱图显示碳数分布范围为C14~C35,呈双峰型,低碳峰群的主峰为C17~C19,高碳峰群的主峰为C27~C31,这种分布特征表明三门湾沉积物中陆地高等植物和海洋菌藻类的烷烃共存。根据多环芳烃的菲/蒽比值、荧蒽/芘比值、2~3环化合物总量和4环以上化合物总量等可推断,三门湾沉积地层中的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物和石油源(航运事件)。基于精确的210Pb定年,1822—2005年间正构烷烃和多环芳烃含量分布、分子组合特征指数可能与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具有一定的关联。具体表现在,长链正构烷烃的含量与总多环芳烃含量变化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二者含量和苝、CPI、烷烃C15-C19在厄尔尼诺年增加(尤其在厄尔尼诺结束年),指示陆源有机质输入和海洋菌藻类一致增加;而二者含量和∑C21-/∑C22+、烷烃C15-C19在拉尼娜事件时降低,表明海洋菌藻类减少。
- 陈荣华赵庆英王炳泉沈远王小华叶新荣卢冰
- 关键词:正构烷烃厄尔尼诺事件拉尼娜事件
- 2009-2010年南海北部浮游有孔虫通量和稳定同位素季节变化及其对东亚季风的响应
- 浮游有孔虫壳体记录着海洋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的有关信息,反映了海水温度、盐度、营养物质、初级生产力和水体结构等环境因子。运用时间系列沉积物捕获器对水柱中不同深度的浮游有孔虫壳体进行时空尺度上的高分辨率通量测定,并从微体古...
- 王小华陈荣华赵庆英陈建芳冉莉华M. G. Wiesner
- 关键词:南海北部沉积物捕获器浮游有孔虫氧碳同位素东亚季风
- 2009—2010年南海北部浮游有孔虫通量和稳定同位素季节变化及其对东亚季风的响应被引量:7
- 2014年
- 通过对南海北部2009—2010年获得的浅层、中层和深层时间系列沉积物捕获器的样品分析,发现浮游有孔虫总通量和主要属种Globigerinoidesruber,Globigerinoidessacculifer,Pulleniatinaobliquiloculata和Neogloboquadrinadutertrei的通量和百分含量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在东北季风和西南季风盛行期出现高值,特别在冬季风期间高值明显,在季风间歇期出现低值,展示出"双峰型"通量模式。浮游有孔虫通量与颗粒总通量、有机碳通量、总碳通量、总氮通量、碳酸钙通量和蛋白石通量变化一致,随叶绿素a浓度和风速大小变化而改变,表明南海北部生源颗粒通量主要受季风影响的表层生产力所控制。浮游有孔虫壳体氧同位素与表层海水温度的季节变化相吻合。壳体δ18 O主要受海水温度变化的影响,不同深度属种的δ18 O变化反映了上层海水温度梯度。此外,壳体碳同位素值总体上在东亚季风强盛期低、季风间期高,与表层海水中叶绿素a浓度和海表风速的变化趋势相反,说明浮游有孔虫δ13 C值反映了水体营养和表层生产力的变化。
- 王小华陈荣华赵庆英陈建芳冉莉华Wiesner M G
- 关键词:沉积物捕获器浮游有孔虫氧碳同位素东亚季风南海北部
- 浙江三门湾沉积地层中长链烯酮、正构烷烃和多环芳烃组成、分布特征及对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的追踪
- 陈荣华赵庆英沈远王小华叶新荣卢冰
- 关键词:正构烷烃多环芳烃沉积物
- 浙江三门湾沉积地层中长链烯酮、正构烷烃和多环芳烃组成、分布特征及对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的追踪
- <正>采用气相色谱(GC)内标法定量测定了浙江三门湾H30沉积柱样中的长链不饱和烯酮,重点利用沉积柱样中长链烯酮不饱和指数UK37估算了1822~2005年三门湾表层海水温度(SST)变化,估算的SST波动范围为15.9...
- 陈荣华赵庆英沈远王小华叶新荣卢冰
- 关键词:正构烷烃多环芳烃沉积物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