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泽世
- 作品数:4 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内蒙古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 不同碳链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2024-T3铝合金的缓蚀作用
- 本文主要对不同碳链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N-烷基亚氨基二乙酸钠(CnH2n+1N(CH2COONa)2n=8,12,14)(分别简写为RNC-8,RNC-12,RNC-14)在2024-T3铝合金表面的缓蚀作用。主要采用了失...
- 王泽世刘金彦
- 关键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缓蚀剂电化学法
- 文献传递
- 碳氟表面活性剂及其复配体系临界胶团浓度的测定
- 2016年
- 对于两性碳氟表面活性剂C8F17及其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BS复配体系,分别以Ce3+和芘为探针,使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体系临界胶团浓度(cmc),并且与表面张力法相比较来探究此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Ce3+探针可以进行碳氟表面活性剂C8F17及其复配体系的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芘探针的荧光光谱法只能进行C8F17复配体系的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三种测定方法测定的结果一致,表明Ce3+是可以作为研究表面活性剂性质的荧光探针.
- 王泽世侯迎迎刘金彦
- 关键词:复配体系荧光探针
- TX-100与MBI复配体系对Q235钢的缓蚀性能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通过分析曲拉通(TX-100)与2-巯基苯并咪唑(MBI)复配体系在酸性介质中对Q235钢的缓蚀情况,获得缓蚀效果最佳条件,如两者的配比、浓度等,分析其缓蚀效果和机理。方法采用静态失重法对缓蚀剂的缓蚀性能进行了初步判定,用极化曲线法和交流阻抗法进一步研究缓蚀机理和效率,通过SEM和XPS对不同情况下的碳钢进行表面形貌观察和表面成分分析,采用综合分析法研究混合缓蚀剂对碳钢表面的缓蚀机理。结果保持混合缓蚀剂总浓度2×10^(-4) mol/L,TX-100和MBI以不同摩尔比混合时,随着TX-100摩尔分数α(TX-100)的增加,缓蚀效率增大。当α(TX-100)=50%时,缓蚀效果达到90%,继续增大α(TX-100),缓蚀效率减小。当TX-100和MBI等摩尔混合时,随着总浓度的增大,缓蚀效率增大。当达到2×10^(-4) mol/L时,再增大缓蚀剂的总浓度,缓蚀效率没有明显增大,且达到90%以上。分析表明,两种缓蚀剂TX-100和MBI之间存在分子间相互作用,使其在Q235钢表面形成致密牢固的保护层,且混合物属于控制阴极反应为主的混合型抑制剂。结论经过优选TX-100和MBI混合缓蚀剂的配比和浓度,降低了MBI的用量和缓蚀剂的应用成本,同时为金属防腐奠定了理论基础。
- 王泽世刘金彦巴魁智王璐
- 关键词:缓蚀剂Q235钢酸性介质
- 稀土Eu^(3+)荧光探针法测定饮用水中那氟沙星的含量被引量:1
- 2017年
- 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Tris-HCl缓冲溶液中那氟沙星与稀土铕(Eu^(3+))形成络合物,在618nm处发出荧光。基于此,以Eu^(3+)为探针,采用荧光光谱法测定那氟沙星的含量。那氟沙星的浓度与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2.0×10^(-5)~1.0×10^(-4) mol·L^(-1),检出限(3s/k)为4.0×10^(-6) mol·L^(-1)。加标回收率为97.5%~101%,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为1.4%~2.2%。
- 舒苗刘金彦李燕卿王泽世
- 关键词:荧光探针饮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