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芳
- 作品数:14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西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基于随机生存森林构建中医药干预的IgA肾病蛋白尿风险预测模型
- 2023年
- 目的基于随机生存森林算法构建中医药干预的IgA肾病蛋白尿风险预测模型,筛选IgA肾病蛋白尿预后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129例确诊为IgA肾病的临床资料,按照60%、40%的比例随机划分成训练集与测试集,在训练集中运用随机生存森林算法构建中医药干预的IgA肾病蛋白尿风险预测模型,利用VIMP法筛选预后风险因素,并在测试集中采用time-dependent ROC曲线(tdROC)对模型预测性能进行验证。结果据VIMP值表明IgA肾病蛋白尿预后风险因素依次为eGFR、高血压、中医药干预、24 hUPRO>1 g、肾小球硬化比例、Lee分级、肥胖、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低蛋白血症、贫血、年龄、性别。eGFR与发生持续蛋白尿风险率呈非线性负相关。肾小球硬化比例>0.3时与持续蛋白尿风险率呈近似线性正相关。结论该中医药干预的IgA肾病蛋白尿风险预测模型具有一定的预测性能,可判断经中医药干预的IgA肾病患者蛋白尿预后,有助于临床随访监测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 翁雪莹卢登勇石晓冬吴慧敏陈宇珊左金巾罗芳钟建
- 关键词:IGA肾病中医药
- DTI评估髌股关节软骨轻度损伤:与关节镜对照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DTI评估髌股关节软骨轻度损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常规MR诊断髌股关节软骨正常或轻度损伤患者的DTI及关节镜检查资料。根据关节镜检查结果,将其中40例Outerbridge分级Ⅰ、Ⅱ级者纳入髌股关节软骨轻度损伤组,33例无髌股关节软骨损伤者纳入对照组,排除9例Outerbridge分级为Ⅲ、Ⅳ级者。对比分析2组髌股关节软骨DTI表现,并与关节镜结果对照。结果髌股关节软骨轻度损伤组40例关节镜检查共发现62处软骨轻度损伤;其中通过ADC及伪彩图可显示49处(49/62,79.03%),FA伪彩图可显示51处(51/62,82.25%)。髌股关节软骨轻度损伤ADC及FA伪彩图表现为软骨色阶不均匀,内见红色或粉色色阶。与对照组正常软骨比较,髌股关节软骨轻度损伤组软骨损伤区ADC值明显增高,FA值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 DTI可显示及量化髌股关节软骨的轻度损伤,为早期软骨损伤的诊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 李敏邓德茂伏春华马立恒孙沛毅李莎莎廖海韦小梅段高雄罗芳陈文福
- 关键词:扩散张量成像髌股关节软骨损伤关节镜
- DTI与T2* mapping评估髌股关节表面软骨早期损伤的对比研究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探讨扩散张量成像(DTI)评估髌股关节表面软骨早期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预行膝关节镜检查的患者行膝关节DTI及T2*mapping扫描;依据膝关节镜结果,搜集30例Outerbridge分级为Ⅰ、Ⅱ级的髌股关节表面软骨损伤患者纳入早期损伤组,30例无髌股关节软骨损伤患者纳入正常对照组;对比分析早期损伤组及正常组的DTI、T2*mapping表现。结果 30例髌股关节早期损伤患者关节镜下共发现48处软骨表面软骨损伤。DTI的各向异性分数(FA)、表观扩散性系数(ADC)伪彩图分别能显示39处(81.2%,39/48)、36处(75.0%,36/48),DTI共显示41处,敏感度为85.4%,特异度为83.3%。T2*mapping伪彩图显示35处(72.9%,35/48),敏感度为72.9%,特异度为91.7%。DTI与T2*mapping在发现损伤数目上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2.274,P=0.132)。早期损伤组FA均值0.29±0.05较正常组0.39±0.08降低,ADC均值(1.71±0.20)×10-3mm2/s较正常组(1.39±0.06)×10-3mm2/s升高,T2*均值(57.66±12.99)ms较正常组(31.16±5.48)ms升高,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DTI可定量评估髌股关节早期软骨损伤,且较T2*mapping敏感,有较大临床应用潜力。
- 孙沛毅邓德茂付春华李敏李莎莎玉开温罗芳莫夏萍陈文福
- 关键词:扩散张量成像髌股关节软骨损伤
- 基于随机生存森林的动静脉内瘘晚期失功预后因素研究
- 2024年
- 目的 基于随机生存森林(RSF)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动静脉内瘘(AVF)晚期失功的预后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2年6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首次行AVF术的156例MHD患者作为随访研究对象,根据随访期间患者是否发生终点事件分成内瘘通畅组(116例)和内瘘失功组(40例),研究AVF晚期失功的预后因素。结果 RSF结果显示动静脉内瘘晚期失功的预后因素依次为血小板计数、甘油三酯、纤维蛋白原、年龄、白蛋白、血钙、D-二聚体及C反应蛋白。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显示血小板计数(HR 1.02,95%CI 1.012~1.030,P<0.001)及血钙(HR 8.84,95%CI 1.186~65.840,P=0.034)为AVF晚期失功的独立影响因素。根据Brier分数绘制的预测误差曲线可知RSF的预测性能总体上优于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通过RSF-Cox模型最终确定有效预后因素为血小板计数、甘油三酯、纤维蛋白原、年龄、白蛋白、血钙。结论 RSF在分析动静脉内瘘晚期失功预后因素中有着良好的选择能力,本研究构建的RSF模型可帮助临床医师识别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并进行对症干预,便于加强内瘘护理和及时干预以延长AVF使用时间。
- 翁雪莹吴慧敏陈宇珊左金巾罗芳钟建
- 关键词: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动静脉内瘘维持性血液透析
- 中医药治疗免疫球蛋白A肾病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再评价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对2015-2020年发表的中医药治疗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肾病系统评价/Meta分析进行再评价研究。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PubMed等数据库,收集中医药治疗IgA肾病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文献,检索时限为2015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采用AMSTAR2量表和GRADE方法分别对纳入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和证据质量分级。结果:共纳入8篇系统评价/Meta分析文献,AMSTAR2量表评价所纳入的研究文献显示方法学质量整体偏低,其中4篇低质量,4篇极低质量。GRADE工具对结局指标进行证据体评价,涉及18个主要结局指标,其中5个中等级别,6个低等级别,7个极低级别。结论:纳入的研究文献方法学质量和证据质量普遍不高,建议加强顶层设计,遵循科学范式,为医疗决策者提供更高层次的循证证据。
- 卢登勇石晓冬陈宇珊左金巾吴慧敏翁雪莹罗芳钟建
- 关键词:中医药免疫球蛋白A肾病
- 磁共振成像在跟腱撕裂及治疗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
- 2024年
- 目的:分析跟腱撕裂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2023年11月收治的60例跟腱撕裂患者的临床及MRI表现,均由2名高年资医师阅片,分析其MRI表现。结果:60例患者中跟腱完全撕裂50例,MRI示跟腱连续性完全中断,断端可呈毛刷状、杵状,部分见断端分离、交错,呈波浪状改变;跟腱部分撕裂10例,MRI示跟腱部分中断或内见条带状、斑片状高信号灶。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踝关节积液,跟腱周围软组织肿胀56例,邻近骨损伤10例,邻近韧带损伤16例。20例患者于检查后1周内行跟腱修补术,术中所见与MRI表现相符;治疗后随访共12例,其中9例(8例完全撕裂,1例部分撕裂)为手术修补术后,跟腱连续性均较前改善;3例为保守治疗后,其中2例跟腱完全撕裂较前好转,1例跟腱不完全撕裂进展为完全撕裂。结论:MRI对跟腱撕裂的术前诊断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较好地显示治疗后改变,有助于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确定进一步治疗方案。
- 武莹莹黄增超罗芳韦春密韦艳静
- 关键词:跟腱磁共振成像
- 益肾活血方对肾纤维化小鼠血管内皮结构及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从内皮细胞及细胞能量代谢角度,探讨益肾活血方对肾间质纤维化(RIF)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方法造模成功后将75只SPF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白藜芦醇组(50 mg·kg^(-1)·d^(-1))、益肾活血方低、中、高剂量组(7.1、14.2、28.4 g·kg^(-1)·d^(-1)),每组15只。另设15只作为假手术组。假手术组及模型组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所有小鼠于造模术后第7、14、21天(d7、d14、d21)处死并取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31(CD31)蛋白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Ⅳ型胶原蛋白(Col-Ⅳ)、促血管生成素-1(Ang-1)/酪氨酸激酶受体-2(Tie-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herin)、闭合蛋白(Occludin)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肾组织Ang-1/Tie-2、VEGF、VE-cadherin、Occludin 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小鼠活性氧(ROS)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肾组织中CD31表达明显减少且随造模时间延长而加重(P<0.05),α-SAM、Col-Ⅳ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但d14~d21间CD31表达趋于平稳;ROS水平显著升高(P<0.01);Ang-1/Tie-2、VEGF、VE-cadherin、Occludin蛋白表达及mRNA表达显著下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白藜芦醇组、益肾活血方中、高剂量组治疗后CD31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α-SAM、Col-Ⅳ显著下降(P<0.01),ROS含量显著减少(P<0.01),Ang-1/Tie-2、VEGF、VE-cadherin、Occludin的蛋白表达及mRNA表达量均显著上调(P<0.01)。与白藜芦醇组比较,益肾活血方低剂量组与益肾活血方中剂量组Ang-1/Tie-2、VEGF、VE-cadherin、Occludin蛋白表达具有显著差异(P<0.01),益肾活血方高剂量组CD31、Ang-1/Tie-2 mRNA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益肾活血方中剂量组ROS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益肾活血方抗RIF作用可�
- 钟建罗芳方桂玉卢登勇石晓冬吴慧敏翁雪莹陈宇珊左金巾
- 关键词:益肾活血方肾间质纤维化
-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与实验验证揭示槲皮素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潜在分子机制被引量:2
- 2024年
- 目的:探索槲皮素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oeal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从TCMSP、SwissTar-getPrediction、BATMAN-TCM数据库获得槲皮素的潜在靶点,以“diarrhea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作为关键词检索GeneCards数据库,得到IBS-D的相关靶点,将槲皮素与IBS-D的靶点取交集。通过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PPI网络。交集靶点导入DAVID数据库进行GO功能分析和KEGG途径富集分析。利用分子对接观察槲皮素与核心靶点的结合能力;在此基础上,建立IBS-D大鼠模型,给予槲皮素进行干预,通过HE染色、ELISA检测对网络药理学预测结果进行实验验证。结果:网络药理学分析显示,TP53,TNF-α,AKT1,VEGF-A,IL-6因子和MAPK、PI3K-Akt信号通路作为槲皮素治疗IBS-D的核心靶点和通路;动物实验结果发现,槲皮素能抑制TP53,TNF-α,AKT1,VEGF-A,IL-1β和IL-6的分泌,减轻炎症反应,改善IBS-D。结论:槲皮素可能下调TP53,TNF-α,AKT1,VEGF-A,IL-1β和IL-6的表达保护结肠组织,从而治疗IBS-D。
- 冯敏超罗芳谢胜陈祖民谭瑾轩李凯陈国忠王道刚
- 关键词:槲皮素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
- DTI技术定量测量健康成人髌软骨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定量测量正常髌软骨的可行性。方法:对40例健康青年志愿者的右膝关节髌软骨进行DTI扫描,利用Matlab 7.1及Mricron应用软件对图像进行后处理,观察髌软骨的DTI表现,并测量其表观扩散系数(ADC)及各项异性分数(FA)值。结果:40例中仅4例图像质量较差。髌软骨的ADC及FA图表现均表现为沿髌骨表面走行的稍高信号,其ADC值为(1.428±0.087)×10-3 mm2/s,FA值为0.207±0.018。结论:3.0T磁共振能进行髌软骨DTI,其定量测量参数能反映髌软骨的水分子扩散特征。
- 李敏邓德茂陈夏眉孙沛毅梁继军廖海韦小梅段高雄罗芳
- 关键词:髌骨扩散张量成像表观扩散系数
- 基于五脏藏神与中医情志理论探讨惊恐障碍的成因与证治
- 2024年
- 惊恐障碍(panic disorder)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精神疾病,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西医治疗该病疗效确切,但药物副作用明显。在中医形神一体观的指导下,基于五脏藏神与中医情志理论治疗惊恐障碍可兼顾“治”与“防”,打破惊恐障碍反复发作的恶性循环。该文对五脏藏神与“中医情志理论”的理论内涵及其在指导治疗惊恐障碍的应用方面进行梳理与总结,认为五脏不能藏神是惊恐障碍发生的根本原因,形神不调是惊恐障碍的发病基础,情志所伤是惊恐障碍发生的诱发因素。辨证施治需首辨虚实,虚证当分清何脏为虚,实证当分清气滞、痰湿、瘀血何种邪气为主。治疗总以安神为要;中医治疗惊恐障碍的方法有中药治疗、针灸治疗、埋线疗法和情志疗法等。基于五脏藏神与中医情志理论探讨惊恐障碍的治疗可为惊恐障碍的多维度临床诊疗提供思路。
- 谢逸飞冯敏超罗芳符文彬孙录
- 关键词:惊恐障碍五脏藏神情志所伤辨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