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觉

作品数:21 被引量:136H指数:6
供职机构:国家林业局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更多>>
发文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6篇森林资源
  • 3篇样地
  • 3篇遥感
  • 2篇一类清查
  • 2篇森林资源连续...
  • 2篇森林资源清查
  • 2篇资源清查
  • 2篇连续清查
  • 2篇
  • 1篇地上生物量
  • 1篇地下生物量
  • 1篇蓄积
  • 1篇遥感调查
  • 1篇遥感影像
  • 1篇造林
  • 1篇植被
  • 1篇森林经理学
  • 1篇森林资源二类...
  • 1篇生长量
  • 1篇生态

机构

  • 14篇国家林业局中...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中南林业科技...
  • 1篇国家林业局

作者

  • 14篇胡觉
  • 6篇陈振雄
  • 4篇甘世书
  • 4篇贺鹏
  • 3篇肖前辉
  • 3篇黄湘南
  • 2篇曾伟生
  • 2篇贺东北
  • 2篇刘金山
  • 1篇魏甫
  • 1篇杨传金
  • 1篇周湘红
  • 1篇张蓓
  • 1篇陈雪清
  • 1篇唐嘉锴
  • 1篇唐代生
  • 1篇熊智平
  • 1篇谢国来
  • 1篇冯强
  • 1篇张万林

传媒

  • 12篇中南林业调查...
  • 1篇中南林业科技...
  • 1篇绿色科技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8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西藏自治区人工林植被碳汇预测被引量:1
2013年
西藏自治区人工林林龄偏小,且近年来造林面积逐渐增加,其碳汇功能是天然林的有效补充。根据调查西藏人工林各小班优势树种、林龄、蓄积等数据,建立主要造林树种的单位面积蓄积—林龄模型,根据单位面积生物量—单位面积蓄积模型,推算现有人工林的碳汇潜力。
刘金山吴南飞张万林杨传金胡觉
关键词:人工林蓄积
时态GIS及版本管理原理在森林资源数据更新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0
2008年
森林资源数据更新和管理一直是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分析了时态数据库以及版本管理的相关理论,以景德镇枫树山林场部分数据为基础,结合ARCGIS中版本管理时空数据库的实现方法,提出一种多版本、多用户、多时态的森林资源更新管理模式。
唐嘉锴唐代生胡觉曾春阳
关键词:时空数据库版本管理
海南省人工乔木林植被碳储量及其分布规律研究
2017年
利用第七次和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海南省乔木人工林样地数据,估算人工林碳储量和分树种、龄组、林种的碳储量分布情况,以及连续清查间隔期内的碳汇量。结果表明,截至2013年,海南省人工乔木林碳储量为878.4万t;近成过熟林储存了大量的有机碳,同时鉴于中幼龄林所占面积比例超过60%,这部分人工林有望在未来发挥良好的碳汇功能;2008―2013年人工林碳汇量为41.3万t/a,可抵消7.38%的工业碳排放份额,人工林生态系统碳汇可以抵消工业碳排放份额的11.7%~16.6%。
刘金山胡觉张蓓周湘红肖前辉梅浩
关键词:人工造林植被碳库
基于国产资源卫星遥感影像正判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根据全国一体化监测试点工作布设样地的情况,在湖南省内抽取40个4 km×4 km的大样地,基于国产资源卫星影像进行遥感区划判读,并对其结果进行实地调查验证。结果表明,各地类综合正判率达到了77.85%,林地的正判率最高,达到了98.57%;各地类正判率与其面积成正相关,其它调查因子判读难度较大,国产资源卫星影像能够基本解决林地与非林地之间的界线问题;影响遥感正判率的主要原因是遥感影像特征不明显,占所有误判比重的80.53%,人为因素影响占18.25%。
甘世书贺鹏胡觉肖前辉冯强
关键词:资源卫星
基于大样地双重抽样方法的广东省森林资源监测研究被引量:15
2014年
以广东省森林资源清查为例,采用大样地双重抽样调查方法开展森林资源监测研究,探索森林资源监测的新途径与协同不同森林资源数据的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大样地双重抽样调查方法产出的广东省林地、森林、有林地和乔木林等主要森林资源数据具有较强的可靠性,抽样精度均达95%以上,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森林资源监测方法;该方法相比一类清查,调查样地数量大为减少,抗人为干扰能力增强,提高了遥感数据的应用效率和资源变化的动态监测能力,不失为森林资源年度监测的新方法。
陈振雄熊智平曾伟生薛春泉胡觉
关键词:森林资源一类清查遥感调查
西藏自治区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优化调查方案探讨被引量:1
2017年
系统梳理了目前西藏森林资源清查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在充分结合西藏实际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调查的具体思路。详细阐述了优化调查的内容、原则、调查方法,分析评估了优化调查可能带来的系列影响。提出的优化调查方案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较强的可操作性,对于完善西藏森林资源清查监测体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陈振雄贺东北胡觉甘世书黄湘南
关键词:森林资源清查
森林资源大样地双重抽样监测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基于大样地双重抽样调查方法,通过监测不同大小和空间位置的遥感和地面样地,同时采用双重回归估计方法,分别得出广东省的森林资源结果,比较其差异,并分析了不同样地大小时各地类变动系数的变化情况,并就遥感正判率对抽样效率的影响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2 km×2 km遥感样地和500 m×500 m地面样地双重回归得到的林地、森林、有林地、乔木林地等的面积,其结果可靠,抽样精度达95%以上;2500 m×500 m遥感样地判读得到林地、森林、有林地、乔木林地的面积,正判率均在80%以上,与地面调查得到的面积成数相关紧密,R2均在0.5以上。31.5 km×1.5 km遥感样地和500 m×500 m地面样地双重抽样组合方案,应为广东省森林资源监测的优选方案;4对于林地、森林、有林地、乔木林,样地面积大于1 km×1 km时,其变动系数基本趋于稳定,因此遥感样地应设置1 km×1 km以上。
陈振雄贺东北甘世书刘凯昌胡觉
关键词:森林资源一类清查
中国南方马尾松立木生物量模型研建被引量:61
2010年
开展全国森林生物量监测和评估,建立适合较大区域范围的通用性立木生物量模型将成为必然趋势。以中国南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立木生物量为对象,对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通用性模型的建立方法进行了研究。首先,对线性和非线性立木生物量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非线性模型要优于线性模型;然后,对一元、二元与多元非线性模型的拟合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模型中增加树高、冠幅等因子对预估精度的提高相当有限,仅用胸径作为预估因子的一元模型已经解释了生物量变动的95%以上,可以用于大尺度森林生物量的估计;最后,对地下生物量的估计途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地下生物量实测样本只是地上生物量实测样本的子样本时,合适的做法是利用子样本建立根茎比模型,再结合利用大样本建立的地上生物量模型来联合估计地下生物量。本研究建立的中国南方9省区马尾松地上生物量模型的预估精度达到95%以上,地下生物量模型的预估精度也接近90%,可以用于该区域的马尾松生物量估计。
曾伟生肖前辉胡觉廖志云
关键词:森林经理学立木生物量马尾松非线性模型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流程质量控制探讨被引量:2
2012年
指出了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对于一个调查单位(总体)来说任务复杂、工作量大、经历时间长,对所需调查队伍组织管理能力、队员专业素质要求高,其质量控制管理是整个项目的关键所在,也一直是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根据县级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流程及中间普遍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质量控制措施和要点,为提高调查成果质量和成果应用水平提供参考。
胡觉黄湘南陈振雄魏甫
关键词:森林资源
广西桉树林年均生长量与消耗量分析
2016年
以广西桉树为对象,依据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广西第八次、第九次复查数据,对全区桉树林的年均总生长量与消耗量进行了专题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广西桉树林的年均实际总生长量与消耗量要远大于现有森林资源清查统计结果,清查统计的年均生长量与消耗量仅占其总生长量与消耗量的87.45%和82.76%。因此建议对广西桉树林的生长量与消耗量,在森林资源清查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专项调查与监测,确保得到更合理的生长量与消耗量结果,以便正确指导林业生产与经营决策服务。
陈振雄胡觉谢国来
关键词:生长量消耗量桉树森林资源清查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