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死亡率
  • 2篇健康
  • 1篇信息获取
  • 1篇影响因素
  • 1篇阅读量
  • 1篇死因
  • 1篇死因谱
  • 1篇死因顺位
  • 1篇糖尿
  • 1篇糖尿病
  • 1篇肿瘤
  • 1篇肿瘤发病
  • 1篇肿瘤监测
  • 1篇吸烟行为
  • 1篇慢性非传染性
  • 1篇慢性非传染性...
  • 1篇禁烟
  • 1篇老年
  • 1篇老年人
  • 1篇老年人健康

机构

  • 7篇重庆市沙坪坝...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蒙怡
  • 5篇秦玉花
  • 3篇黎瞳
  • 3篇支倩
  • 1篇李兰馨
  • 1篇陈菲

传媒

  • 2篇预防医学情报...
  • 2篇健康教育与健...
  • 1篇中国健康教育
  • 1篇疾病监测
  • 1篇保健医学研究...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156家公共场所设置禁烟环境对顾客吸烟行为的影响分析
2024年
目的了解公共场所禁烟环境设置现况,探讨禁烟环境设置对场所内顾客吸烟行为的影响,为改善控烟效果提供依据。方法2023年4—5月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确定调查场所,运用现场观察法对重庆市某区156家公共场所开展调查。通过χ^(2)检验、非条件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禁烟环境设置对顾客吸烟行为的影响。结果公共场所入口处禁烟标识、室内禁烟标识、控烟宣传资料、室内外吸烟区规范、非吸烟区未设烟灰缸、吸烟劝阻员设置比例分别为38.46%、45.51%、60.26%、91.03%、96.15%、57.69%。71家(45.51%)调查场所发现烟头、吸烟者等吸烟行为。规范设置入口处和室内禁烟标识(OR=0.440,95%CI:0.203~0.953;OR=0.416,95%CI:0.198~0.877)、规范设置室内外吸烟区(OR=0.099,95%CI:0.019~0.516)以及设置吸烟劝阻员(OR=0.357,95%CI:0.173~0.735)的场所顾客吸烟行为发生风险较未设置场所低。结论入口处和室内禁烟标识、室内外吸烟区规范和吸烟劝阻员设置是减少公共场所顾客吸烟行为发生的保护因素。建议规范禁烟标识设置区域、形式和内容,及时督促室内外吸烟区设置未达标场所进行整改,鼓励场所建立健全控烟考评奖惩制度;开展定期督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控烟检查;采用科技监测手段,提高控烟执法效率。
唐迎春陈菲支倩蒙怡秦玉花吕慧慧崔钰婷
关键词:公共场所吸烟行为
2019年重庆市沙坪坝区糖尿病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了解重庆市沙坪坝区居民糖尿病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糖尿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建议。方法2019年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重庆市沙坪坝区1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开展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调查,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χ^(2)检验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15岁及以上居民1800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2.9%,标化患病率为11.3%。其中,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χ^(2)=5.353,P<0.05);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呈上升趋势(χ_(趋势)^(2)=149.89,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53,95%CI:1.38~1.68)、向心性肥胖(OR=1.60,95%CI:1.17~2.20)、高血压(OR=1.81,95%CI:1.31~2.51)、血脂异常(OR=2.20,95%CI:1.62~3.00)及糖尿病家族史(OR=1.84,95%CI:1.27~2.66)均为糖尿病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沙坪坝区居民糖尿病患病率处于较高水平,应当针对影响因素开展综合干预措施,以控制糖尿病发生与发展。
蒙怡黎瞳秦玉花黎涛
关键词:糖尿病患病率影响因素
重庆市某区老年人健康信息获取与健康素养水平相关性分析
2025年
目的分析重庆市沙坪坝区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信息获取与健康素养水平之间的相关性,为研究老年人的健康信息传播模式、提高老年人健康素养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方法,抽取沙坪坝区居住的700名老年人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健康信息传播与健康素养间的相关性。结果沙坪坝区老年人整体健康信息获取水平处于低、中、高等水平的分别占0.99%、65.58%和36.42%;健康素养水平处于低、中、高等的老年人分别占3.15%、62.09%和34.77%。结论沙坪坝区65岁以上老年人的健康信息获取水平和健康素养水平呈正相关,应多途径地提高老年人的健康信息获取水平从而提高其健康素养。
秦玉花蒙怡宋玲玲支倩
关键词:老年人
健康科普类微信公众平台文章发布情况与传播策略研究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对健康科普类微信公众平台文章的发布情况与传播策略进行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健康沙区”和公共卫生排名前10的微信公众号,对其推送信息展开内容分析,分析阅读量和点赞数的影响因素,对比“健康沙区”与公共卫生排名前十的微信公众平台效果。结果2019年从1—12月,“健康沙区”总共发布1,115篇文章,阅读量为425,690次。公众号每篇文章的平均阅读量为382次。1年文章总的点赞量为2,737个;平均每篇文章的点赞量为0.27个。原创文章平均阅读量是非原创的4.27倍;原创文章平均点赞量是非原创的7.2倍。头条位置文章365篇,占比为32.7%,总阅读量是非头条的3.90倍,总点赞数是非头条的7.06倍。健康科普类文章平均阅读量是非健康科普类的1.49倍;平均点赞数是非健康科普类的1.32倍。头条文章和原创文章是点赞数的影响因素,而文章类型无统计学意义。“健康沙区”公众号使用用户对于疾病控制、心理调节控制、疾病知识及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明显低于公共卫生排名前十的微信公众号的用户(P<0.05)。结论“健康沙区”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头条文章和原创文章是点赞数的影响因素,建议微信公众号需要加强科普类文章的质量,增加文章的科学性、实用性及读者的接受度,获得更好的健康传播效果。
支倩秦玉花蒙怡
关键词:健康科普阅读量
2019年重庆市沙坪坝区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分析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分析2019年重庆市沙坪坝区居民恶性肿瘤发病及死亡情况,为该区肿瘤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沙坪坝区肿瘤登记报告资料,采用SPSS 19.0计算发病率、死亡率及标化率,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19年沙坪坝区居民恶性肿瘤发病率为289.24/10万,标化率为201.43/10万。其中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P<0.05)。发病率前5位肿瘤依次是肺癌、结直肠癌、甲状腺癌、肝癌及乳腺癌。恶性肿瘤粗死亡率为167.10/10万,标化率为110.13/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P<0.05)。死亡率前5位肿瘤依次是肺癌、肝癌、结直肠癌、胃癌及胰腺癌。随着年龄的增大,肿瘤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结论该区恶性肿瘤发病及死亡情况处于中等水平,其中肺癌是对该区居民健康威胁最大的癌症,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则是威胁该区居民生命健康的第二大类癌症,需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宣传和早诊早治。
蒙怡黎瞳秦玉花邓丽君黎涛
关键词:肿瘤监测发病率死亡率
重庆市沙坪坝区成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了解重庆市沙坪坝区成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及吸烟、饮酒等危险因素的分布情况,分析相关危险因素对高血压、糖尿病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抽样法调查沙坪坝区成年居民1200人。利用2013年重庆市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并进行高血压、糖尿病相关因素的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沙坪坝区成年居民吸烟率27.9%,饮酒率47.2%,超重率33.6%,肥胖率13.9%。男性吸烟、饮酒、超重率均高于女性(χ~2=396.830、249.130、4.240,P〈0.05)。高血压患病率23.3%,糖尿病患病率8.8%,血脂异常率21.0%。男性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女性(χ~2=6.195,P〈0.05),随年龄增加有升高趋势(χ2=0.890,P〈0.05),并在不同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吸烟状况、饮酒状况、体质指数中分布不同(均P〈0.05)。糖尿病患病率随年龄增加有升高趋势(χ~2=0.257,P〈0.05),并在不同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饮酒状况、体质指数中分布不同(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0.475)、文化程度增加(OR=0.835)是高血压的保护性因素,年龄(OR=1.505)、离退休(OR=1.128)、高血压家族史(OR=1.670)、体质指数增加(OR=2.496)、每周饮酒〉5次(OR=2.387)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每日运动量达6000步以上(OR=0.634)是糖尿病的保护因素,年龄(OR=1.540)、体质指数增加(OR=1.813)、高血压(OR=1.846)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结论沙坪坝区成年居民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较高,其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加强高血压、糖尿病的综合防治。
李兰馨蒙怡刘虹宏
关键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年居民
2014-2019年重庆市沙坪坝区死因谱变化趋势分析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了解沙坪坝区2014-2019年死因谱变化趋势,为制定辖区疾病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国家死因监测系统中的死亡数据。结果2014-2019年全人群及女性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F=10.17,8.54,P<0.05),APC分别为-5.26%、-4.69%。历年男性标化死亡率均高于女性,死亡性别比为1.40∶1。不同年龄组死亡率随年龄增长呈“√”形增高。历年前5位死因均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以及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前5位死因合计死亡占比为91.35%。损伤和中毒标化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P<0.01),APC为-10.33%。结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病已成为辖区居民第一大杀手。应以慢性病防控为重点,大力开展健康生活方式干预,整体提高辖区居民健康水平。
黎瞳蒙怡
关键词:死亡率死因顺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