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邢燕

作品数:12 被引量:36H指数:4
供职机构:河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武器装备军内科研项目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免疫
  • 2篇氧合
  • 2篇支气管
  • 2篇支气管炎
  • 2篇体外膜肺氧合
  • 2篇气管
  • 2篇气管炎
  • 2篇外膜
  • 2篇细胞
  • 2篇免疫学
  • 2篇免疫学机制
  • 2篇膜肺
  • 2篇儿科
  • 2篇肺氧合
  • 2篇喘息
  • 1篇丹参治疗
  • 1篇电图
  • 1篇血管
  • 1篇血管扩张
  • 1篇血清

机构

  • 11篇河南省人民医...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复旦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新乡医学院第...
  • 1篇北创动力(北...

作者

  • 11篇邢燕
  • 4篇史长松
  • 3篇程东良
  • 2篇刘爽
  • 2篇高丽
  • 2篇赵喆
  • 1篇杨达胜
  • 1篇闫钢风
  • 1篇林茹
  • 1篇张豫华
  • 1篇陆国平
  • 1篇金迎迎
  • 1篇张晓娟
  • 1篇张璇
  • 1篇马彩霞
  • 1篇卫阳

传媒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中国医药
  • 1篇中华实用儿科...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免疫状态的变化规律被引量:14
2012年
目的探讨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免疫状态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1年6月医院进行治疗的51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的51名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将两组儿童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水平及红细胞免疫因子水平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观察组CD3+(53.37±3.61)%、CD4+(42.25±3.49)%、CD8+(33.23±2.19)%及IgA(6.05±0.79)mg/L、IgM(9.17±1.09)mg/L、IgG(6.15±0.22)g/L、C3b受体花环率(11.05±1.63)%、免疫黏附促进因子(42.56±2.51)%均低于对照组;CD4/CD8(1.27±0.19)、免疫复合物花环率(4.53±0.22)%及免疫黏附抑制因子(35.13±1.95)%均高于对照组,且发作期与缓解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免疫状态的变化规律较为明显,且与其所处的分期有着较大的相关性。
刘爽邢燕马彩霞
关键词:患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导致过敏性休克合并横纹肌溶解综合征1例被引量:4
2022年
1例发热患儿因先后服用头孢克洛、阿莫西林后出现过敏性休克合并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分析其原因可能是肌肉缺血、缺血再灌注损伤、自由基损伤、炎症介质介导、细胞内钙超载导致的。针对横纹肌溶解发生机制,早期应积极抗感染治疗,同时需给予抗过敏、改善血管内皮、减轻炎症介质损伤等对症治疗。因此为避免严重过敏事件的发生,临床应用口服或者针剂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前都应严格进行皮试,以预防过敏性休克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董伟邢燕史长松
关键词:过敏性休克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头孢克洛阿莫西林
肝素雾化吸入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反复发作的免疫学机制
邢燕刘爽张豫华高丽
儿科体外膜肺氧合期间院内感染调查分析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分析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的儿科患者院内感染的临床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9月至2020年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八一儿童医院和河南省人民医院ECMO支持患儿的一般资料、感染情况及感染相关因素,并对引起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63例ECMO支持患儿中,36例(22.1%)患儿在ECMO支持期间发生了感染,共检出72株病原微生物,其中细菌67株(主要有鲍曼不动杆菌33株、肺炎克雷伯菌21株和铜绿假单胞菌6株),真菌5株。病原微生物来源于呼吸系统45例(62.5%)、血液系统25例(34.7%)、尿路1例(1.4%)、腹腔1例(1.4%)。鲍曼不动杆菌药敏结果显示为广泛耐药菌株。ECMO支持期间院内感染患儿ECMO支持时间[(10.0±6.7)d]、住院时间[(34.0±25.3)d]、住院治疗费用[(234368±113234)元]、术前氧合指数(52.8±23.0)和乳酸水平[(9.6±5.9)mmol/L]均较非感染患儿[(4.6±3.2)d、(24.3±19.8)d、(161416±65847)元、35.6±10.4、(5.6±5.4)mmol/L]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CMO支持期间院内感染患儿与未感染患儿死亡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CMO支持期间院内感染死亡患儿和存活患儿相比,乳酸水平和氧和指数均较高[9.8 mmol/L比2.7 mmol/L,36.0±12.7比22.1±1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儿ECMO支持时间(OR=7.054,95%CI:2.206~25.525)、术前乳酸水平(OR=2.250,95%CI:1.378~4.611)是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纠正导致ECMO支持的基础疾病,缩短ECMO持续时间,可能降低ECMO支持患儿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程东良方柯南邢燕赵喆刘颖悦张璇洪小杨史长松
关键词:体外膜肺氧合儿科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合并感觉传导障碍的临床研究
本文对一个AT家族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探讨其肌电图表现对于协助AT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本文报道5岁半的AT患儿肌电图提示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感觉诱发电位幅度减低,而运动神经传导无异常相符.鉴于基因诊断尚无突变热点,而...
邢燕高丽
关键词: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儿童患者肌电图检测
中国大陆儿科体外膜肺氧合转运的多中心调查分析被引量:12
2019年
目的介绍中国大陆儿科体外膜肺氧合(ECMO)转运现状并探讨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8年5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附属八一儿童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4个ECMO团队转运的48例患儿(ECMO转运组)的基本信息、ECMO支持模型、撤机率、成活率等病例资料,并与同期院内接受ECMO支持的57例患儿(院内组)进行比较,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或χ^2检验。结果4家医院共完成了48例儿科重症ECMO转运,全部为陆地救护车转运,转运距离为(435±422)km,患儿ECMO转运途中并发症发生率为13%(6例),无转运途中死亡病例。转运前后患儿的乳酸、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血氧饱和度(Sa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0(2.0,7.5)比3.0(1.5,6.0)mmol/L,Z=-1.579,P>0.05;112(47,405)比166(122,240)mmHg(1 mmHg=0.133 kPa),Z=-0.104,P>0.05;0.97±0.02比0.96±0.03,t=1.570,P>0.05],转运前后患儿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7±8)比(42±5)mmHg,t=2.687,P<0.05;7.3±0.2比7.5±0.2,t=3.379,P<0.05]。48例儿科ECMO转运病例中总撤机率73%(35例),存活率67%(32例)。转运存活组和转运死亡组的人群构成(新生儿/非新生儿)、ECMO支持模式(静脉-静脉模式/静脉-动脉模式)、转运距离、转运时间、ECMO支持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7/25比2/14,χ^2=0.615,P>0.05;4/28比2/14,χ^2=0,P>0.05;(405±404)比(493±465)km,t=0.525,P>0.05;(5±4)比(5±5)h,t=0.388,P>0.05;166(128,239)比187(52,405)h,Z=-0.104,P>0.05;3/32比3/16,χ^2=0.734,P>0.05]。存活组ECMO转运前最高乳酸值显著低于死亡组[(5±5)比(8±6)mmol/L,t=2.151,P<0.05]。48例儿科ECMO转运组与同期57例儿科ECMO院内组进行比较,两组患儿的人群构成(新生儿/非新生儿)、支持模式(静脉-静脉模式/静脉-动脉模式)、支持类型(呼吸支持/心脏支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9/39比15/42,χ^2=0
洪小杨程东良林茹史长松闫钢风赵喆刘颖悦栗志利于强张晓娟邢燕陆国平封志纯
关键词:体外膜氧合作用多中心研究危重病
麻风抗原诱导的细胞因子在麻风早期诊断中的研究
目的通过检测PBMC(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外周血的单个核细胞)在麻风抗原刺激培养后的上清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来评估这些细胞因子在麻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共76人:17...
尤元刚邢燕袁有华袁联潮温艳
关键词:麻风麻风分枝杆菌标志物
恙虫病东方体感染对内皮细胞Tie2/Akt/Foxo1通路的影响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研究恙虫病东方体感染对Tie2/Akt/Foxo1通路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应用新建立的小鼠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严重恙虫病东方体感染模型,在感染的不同时间点收集小鼠肺脏组织或细胞,用Western blot法检测Tie2/Akt/Foxo1通路蛋白的表达,用RT-PCR法检测炎症因子mRNA的表达。结果感染后,小鼠肺脏血管生成素2(Ang2)表达升高,而Tie2和磷酸化Tie2(p-Tie2)水平显著下降。感染HUVEC的检测结果支持小鼠实验结果,即Ang2升高,而Tie2和p-Tie2降低;添加重组人源血管生成素1(Ang1)可以部分恢复Tie2的改变。进一步研究发现Tie2信号下游蛋白Akt磷酸化降低、Foxo1去磷酸化增加;Foxo1呈细胞核内积累,HMGB1及IFN-γ等炎症因子表达增加。同时发现恙虫病东方体感染HUVEC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及钙粘素等细胞通透性相关蛋白表达也同Tie2一样降低。结论恙虫病东方体感染抑制Tie2/Akt/Foxo1信号的活化,而该信号在维持血管正常功能中起重要作用,提示Tie2可能是严重恙虫病治疗的一个潜在靶点。
卫阳金迎迎金迎迎邢燕
关键词:恙虫病恙虫病东方体TIE2
安宫牛黄丸在小儿严重脓毒症ECMO治疗中预防脑部并发症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安宫牛黄丸在小儿严重脓毒症ECMO治疗中预防脑部并发症的应用,安宫牛黄丸于ECMO治疗初始即给予,小儿肺炎严重脓毒症ECMO并脑部并发症与CD11b+细胞杀菌活性和LPS特异的CD8+CTL细胞毒性杀伤功能麻...
邢燕程东良史长松
文献传递
丹参治疗喘息样支气管炎反复发作的免疫学机制
邢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