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建永

作品数:11 被引量:33H指数:4
供职机构:宿州学院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高等学校省级优秀青年人才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遥感
  • 2篇生态
  • 2篇省际
  • 2篇能源
  • 2篇环境学习曲线
  • 2篇教学
  • 1篇低碳
  • 1篇低碳经济
  • 1篇地理
  • 1篇地理教育
  • 1篇地图
  • 1篇地图学
  • 1篇地质
  • 1篇地质工程
  • 1篇地质工程专业
  • 1篇新升格本科
  • 1篇新升格本科院...
  • 1篇遥感分析
  • 1篇应用型人才
  • 1篇院校

机构

  • 11篇宿州学院
  • 2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作者

  • 11篇陈建永
  • 5篇韩亚芬
  • 4篇李琦
  • 3篇方刚
  • 2篇张生
  • 1篇陈松
  • 1篇马杰
  • 1篇孙根年
  • 1篇巩伟
  • 1篇李致春

传媒

  • 3篇资源开发与市...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北京测绘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宿州学院学报
  • 1篇中国地质教育
  • 1篇科技创新与应...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6
  • 1篇2005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关于新升格本科院校地图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被引量:2
2006年
作者通过几年来对地图学课程的的教学实践,以及与兄弟院校的交流发现:新升格本科院校地图学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教学手段落后、绘图技术不够先进、创新思维滞后,这已经成为普遍现象,作者认为新升格本科院校的地图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方刚陈建永
关键词:地图学教学改革技术创新
高等师专地理教育专业改革的整体构想
2005年
本文通过地理教育现状的分析提出了改革地理教育的整体思路:建立新的课程体系,创设实用型、发展型课程,培养师范教育为主的复合性人才。
陈建永
关键词:课程体系
中国能源生态足迹的时空动态特征及效应分析被引量:6
2010年
运用生态足迹方法计算出1990—2007年中国能源消费的生态足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能源足迹强度(EFI)、能源足迹生态压力(EPIEF)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20年来我国能源足迹波动上升,能源消费结构有所改善,但煤炭足迹仍占主导,近几年又有回升趋势;能源足迹强度呈幂指数衰减,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EPIEF呈上升趋势,说明能源利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压力逐渐增大。在空间分布上,各省区能源足迹差异显著,能源足迹强度由西向东逐渐降低,而EPIEF则由西向东呈增大趋势。依据EPIEF指数将中国30个省区划分为能源足迹生态盈余区(EPIEF<1)、生态轻度亏损区(15)3种类型。
李琦韩亚芬陈建永
关键词:生态压力
应用型示范高校地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以宿州学院为例被引量:3
2014年
宿州学院地质工程专业根据自身特点以及人才培养目标,通过优化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实践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实践教学质量目标评价体系,构建符合工程实际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巩伟张生陈松陈建永李致春马杰
关键词:地质工程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
基于STIRPAT模型的中国能源足迹的区域差异分析被引量:4
2010年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生态足迹理论出发,利用2007年中国能源消费截面数据,通过能源足迹测算方法测算出我国30个省区的能源消费足迹省区差异;通过能源足迹强度测算方法测算出能源足迹强度的区域分布,分析其规律;并通过STIRPAT影响因素模型的构建,揭示能源足迹与人口、经济影响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能源足迹高的省份主要集中于工业较发达的中东部地区,如山东、河北、辽宁等省;而能源足迹低的省份主要分布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如广西、宁夏、青海等省,这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分布较为吻合。能源足迹强度由西向东逐渐减少;随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能源足迹强度存在下降趋势。人口数量对能源足迹大小的影响显著;人均GDP并没有显示出与能源足迹有反向关系,不能证明能源足迹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存在。
李琦韩亚芬陈建永
关键词:能源足迹省际差异环境影响STIRPAT模型
基于环境学习曲线的中国省际碳排放及减排潜力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研究碳排放及其减排潜力的区域差异,为认识碳排放的空间格局及减排目标的地区分解提供理论参考.基于1996~2008年的案板数据,从人均排放量、万元产值碳排放两个指标,对其区域分布格局及其成因进行定量的分析,并建立各省区万元产值碳排放随着人均GDP变化的环境学习曲线,依此计算出各省区万元产值碳排放的减排潜力.研究表明:碳排放区域差异明显,人均碳排放量呈北高南低,万元产值碳排放量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呈阶梯式增长;万元产值碳排放量随人均GDP增长呈规律性下降,满足幂指数衰减特征;碳排放减排潜力的空间分布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呈负相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减排潜力就越小.
韩亚芬孙根年李琦陈建永
关键词:碳排放减排潜力低碳经济
中国造纸行业的环境负荷及环境学习曲线被引量:1
2011年
利用1992-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以万元产值能源消耗、水资源消耗、废气排放、SO2排放、烟尘排放、粉尘排放、废水排放、COD排放和固体废物排放为指标,分析了其随着环境保护意识增强、造纸行业技术改造和经济发展而呈现的规律性变化,建立了造纸行业的环境学习曲线。并以9个指标的环境学习曲线为依据,分析了不同时段造纸行业的环境负荷变化及节能一减排潜力,结构发现:①9个指标的万元产值负荷随人均GDP的增长而呈幂指数下降,且具有显著的相关性;②由于造纸行业的技术进步和环保意识的增强,万元产值环境负荷呈现出下降的趋势;③中国造纸行业节能减排潜力也是逐渐下降的,但现阶段仍有较大潜力。
陈建永韩亚芬
关键词:造纸行业环境负荷环境学习曲线
淮北市城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遥感分析被引量:6
2009年
利用Landsat卫星的2景TM遥感影像和1景Quickbird遥感影像监测和分析淮北市城区1987—2005年共18年间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特征和土地利用类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并探讨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为淮北市城市环境变化研究和城市规划及城市化前景展望提供理论及依据。结果表明,随着淮北市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淮北市城区在1987—2005年18年间土地利用发生了很大变化,建设用地和林地始终处于优势地位,土地利用类型稳定区域面积为12.15km^2,占区域总面积的29.94%,18年间土地利用发生变化的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70.06%,土地利用类型变化面积比平均每年为3.89%,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为1.84%。
方刚张生陈建永
关键词:遥感
近20年来淮北市植被变化遥感动态监测与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通过遥感技术对淮北市主城区(相山建成区)18年间植被变化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并对所得结果进行了分析。
方刚陈建永
关键词:植被指数遥感
黄淮砂姜黑土区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及改善途径——以宿州市为例被引量:5
2006年
从环境生态学的角度,运用生态持续性、经济持续性等理论,以农作物生态环境为突破口,探讨了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为中心的砂姜黑土的新治理理念及途径。
陈建永
关键词:砂姜黑土生态环境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