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秋燕

作品数:8 被引量:14H指数:3
供职机构:福建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宫颈
  • 5篇上皮
  • 5篇上皮内
  • 5篇上皮内瘤
  • 5篇上皮内瘤变
  • 5篇皮内
  • 5篇瘤变
  • 5篇内瘤
  • 4篇宫颈上皮
  • 4篇宫颈上皮内
  • 4篇宫颈上皮内瘤
  • 4篇宫颈上皮内瘤...
  • 2篇阴道
  • 2篇阴道微生态
  • 2篇人乳
  • 2篇人乳头瘤
  • 2篇人乳头瘤病毒
  • 2篇乳头
  • 2篇乳头瘤
  • 2篇乳头瘤病毒

机构

  • 8篇福建中医药大...

作者

  • 8篇陈秋燕
  • 6篇吴冬梅
  • 3篇刘倩
  • 2篇龚婷婷
  • 1篇肖静
  • 1篇方舒

传媒

  • 2篇中医药信息
  • 1篇按摩与康复医...
  • 1篇当代医药论丛
  • 1篇临床个性化医...
  • 1篇医学诊断
  • 1篇基层中医药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紫术消瘤散对P16/Ki67在子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观察紫术消瘤散治疗湿热瘀结型子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LSIL)患者的疗效,为临床运用中医药治疗LSIL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08月至2022年1月就诊我院妇科门诊,经组织病理学证实为LSIL合并HR-HPV感染,P16/Ki67双染阳性,中医辨证符合湿热瘀结证的患者共120例。中药治疗组将紫术消瘤散涂抹于宫颈及宫颈管治疗3个疗程,西药治疗组将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胶囊(辛复宁®)置于阴道的穹窿处治疗3个疗程,空白对照组不采取治疗措施,比较治疗前后高危型HPV病毒转阴及P16/Ki67表达情况。结果:中药治疗组治疗后HR-HPV转阴率高于西药治疗组、空白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西药组治疗后HR-HPV转阴率高于空白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167)。中药治疗组治疗后P16/Ki67双染表达转阴率高于西药治疗组、空白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西药治疗组治疗后P16/Ki67双染表达转阴率高于空白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167)。结论:紫术消瘤散、干扰素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逆转HR-HPV感染,但紫术消瘤散在抗HPV感染、逆转LSIL进展更具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陈秋燕吴冬梅杨青青
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锥切术前后中医证候演变规律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探讨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宫颈锥切术前后中医证候演变与治疗结局关系。方法:组织病理学确诊为CIN 3,首次行宫颈锥切治疗且切缘阴性的患者,术后规范随访2年(1、3、6、12、24个月)至随访终点(复发、治愈)。随访时行中医证候分析、阴道镜表征调研,比较复发组与治愈组随时段证候演变情况。结果:复发组与治愈组比较,中医证候术前及术后3个月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为脾虚湿热证、肝郁湿热证、阴虚夹湿热证。术后6个月两组证候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 <0.05)。至治疗结局,两组的证候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 <0.001),复发组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愈组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 <0.001),其中正常证候者为主占92.11%,肾阴虚证占7.89%。结论:CIN证候是湿热为主兼夹脾虚、肝郁、肾虚。湿热盘踞是CIN复发的标志,随时段证候发生湿热祛除演变是CIN良性结局的标志。
吴冬梅刘用诚刘倩龚婷婷陈秋燕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变中医证候宫颈锥切术
宫颈病变中湿热证分布及其与miR-10b表达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宫颈病变不同病理级别中证型为湿热证的分布特征及其与miR-10b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将全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早期宫颈癌的患者根据病理级别分为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组(LSIL组,71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组(HSIL组,45例)和早期宫颈癌组(23例)。对所有患者行中医证候判定,比较不同病理级别中湿热证的分布情况;对辨证为湿热证的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评分,比较不同病理级别中湿热证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法测定患者宫颈病变组织中的miR-10b含量,比较不同病理级别患者miR-10b含量差异;根据有无湿热证见症将患者分为湿热证组和非湿热证组,比较两组患者宫颈病变组织中miR-10b含量差异。结果:早期宫颈癌组中湿热证的构成比高于HSIL组(P<0.001),HSIL组高于LSIL组(P<0.001);早期宫颈癌组中湿热证的中医证候积分高于HSIL组(P<0.01),HSIL组高于LSIL组(P<0.01);早期宫颈癌组miR-10b表达量低于HSIL组(P<0.05),HSIL组低于LSIL组(P<0.001);湿热证组miR-10b相对表达量低于非湿热证组(P<0.05)。结论:湿热是CIN最常见的证候要素,也是促进宫颈病变进展的主要病理因素,抑制miR-10b表达可能是湿热促进CIN病变进展的机制之一。
吴冬梅刘倩龚婷婷陈秋燕刘用诚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癌湿热证MIR-10B
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LEEP术后残留/复发的危险因素及其与中医证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以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high grade s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的妇女为研究对象,行宫颈环形电切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
陈秋燕
关键词:中医证
文献传递
清热利湿法治疗湿热下注型宫颈HPV感染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3年
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病变发生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现代医学尚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HPV感染,中医药治疗此病有一定优势。HPV感染归属于中医学中“带下病”范畴,湿热为其重要致病因素,湿热下注为其主要证候,相关治疗多立足于清热利湿,治疗效果得到临床广泛认可。笔者查阅相关文献,对清热利湿法治疗湿热下注型宫颈HPV感染作一系统综述,阐释中医对HPV感染的认识及治疗,并概括相关作用机制。
杨青青吴冬梅陈秋燕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湿热清热利湿
基于“主客交”学说论阴道微生态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关系
2024年
试从吴有性《瘟疫论》中“主客交”学说阐述阴道微生态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关系。本文认为,“主”素有任脉不固、带脉失约以致阴道微生态失衡,“客”乃湿热、阴虚、血瘀等致病因素,主客交浑而致宫颈上皮内瘤变。正愈虚,则邪愈盛,使疾病进展,病邪久留,乘精血之衰而深入阴分和血脉之中,并与瘀滞之气血互结,是宫颈上皮内瘤变进展且最终发展为宫颈癌的重要病机。在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上,应初起“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扶正祛邪”一以贯之;继而兼以清热利湿,行气活血;病瘥后注重调护,维持阴道微生态稳定。
林雨晴吴冬梅陈秋燕
关键词:阴道微生态宫颈上皮内瘤变
紫术消瘤散对持续性HPV感染患者阴道微生态的影响
2024年
目的:研究紫术消瘤散对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持续感染湿热瘀结型患者阴道菌群的调控作用,探讨紫术消瘤散清除人乳头瘤病毒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研究,选取来源于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妇科门诊及体检中心,符合间隔12个月或以上,连续两次同一亚型HR-HPV检测为阳性者,且严格遵循三阶梯(HPV + TCT–阴道镜检查–宫颈活检)的诊疗规范,经由宫颈活检病理明确诊断为 ≤ LSIL,中医辨证为湿热瘀结型的患者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治疗组:紫术消瘤散宫颈局部上药,每3天1次,1次4 g,1个月1个疗程,连续使用3个疗程。对照组:予阴道用乳杆菌活菌胶囊,每晚睡前清洗外阴后塞入阴道深部,10天为1个疗程,连续用药3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HPV转阴率、中医证候积分、阴道微生态指标(菌群密集度、菌群多样性、优势菌、pH、Nugent评分)的变化。结果:① 治疗组HR-HPV转阴率(65.6%)比对照组(37.5%)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P P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gulatory effect of Zishu Xiaoliu Powder on vaginal flora in patients with persistent cervical 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 (HR-HPV) infection of damp-heat stasis type, and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of Zishu Xiaoliu Powder in clearing human papillomavirus. Methods: Through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patients from the gynecological outpatient clinic and physical examination center of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Fujian Province who were positive for the same subtype of HR-HPV for two consecutive times with an interval of 12 months or more and strictly followed the three-step (HPV + TCT-colposcopy-cervical biops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standards were selected. 64 patients were diagnosed as ≤LSIL by cervical biopsy pathology and damp-heat stasis type by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
陈秋燕吴冬梅林丽君刘倩
耳穴埋豆对预防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术拔尿管后尿潴留的护理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耳穴埋豆法在预防广泛子宫切除术拔尿管后尿潴留中的护理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宫颈癌腹腔镜下行广泛子宫切除术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实施术后常规治疗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术后回病房即开始实施耳穴埋豆法,比较两组患者拔尿管后有否存在排尿困难、尿潴留以及膀胱残余尿量阳性率的情况并分析。结果:试验组排尿困难、尿潴留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膀胱残余尿量为105.64±6.51 mL,对照组膀胱残余尿量为45.47±3.68 mL,试验组膀胱残余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穴埋豆法操作简便、安全,无不良反应,能促进广泛子宫切除术拔尿管后患者排尿,预防尿潴留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方舒肖静陈秋燕
关键词:耳穴埋豆广泛子宫切除术腹腔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