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红
- 作品数:5 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吉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3种蛋白含量大豆生育期内不同部位GS基因家族成员表达量差异及GS活性分析
- 2015年
- 【目的】研究谷氨酰胺合成酶(GS)各基因家族成员在不同蛋白含量大豆生育期间的表达量,认识高蛋白大豆籽粒蛋白质形成的特点.【方法】选择普通栽培大豆、高蛋白栽培大豆和高蛋白野生大豆为材料,研究了整个生育期间邯基因家族各成员在根、茎、叶和根瘤的表达量差异以及不同类型大豆根、茎和叶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GSA)的变化.【结果和结论】结果表明:不同蛋白含量大豆各器官中嬲基因家族不同成员的表达量具有明显的差异.GSβI在根、茎、叶和根瘤中都能高效表达;叶中GS2表达量显著升高,超过其他器官和根瘤.GSβl在根、茎、叶中表达量极低,而根瘤GSβl的表达量明显增加.生育期内各器官GSβI及V3~R3期GS总表达量、叶GS2、根瘤GSβl都表现为高蛋白类型大豆高于普通栽培大豆,这与不同蛋白含量大豆GSA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在生育期间高蛋白类型大豆较普通栽培大豆能更有效地调控邯基因家族各成员的表达,获得GSA是籽粒蛋白质含量较高的生理特点之一.
- 杨美英韩红张婷婷王春红汲添于婷武志海
- 关键词: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
- 大豆GmOLPa基因的蛋白序列分析及原核表达
- 2012年
- 以盐诱导后的大豆根为材料,提取总RNA,RT-PCR得到GmOLPa目的片段。对其蛋白序列分析表明,该蛋白属于GH64-TLP-SF同源超家族中的PR-5蛋白,第25-244位氨基酸是其保守结构域,与番茄中的PR-5亲缘关系最为接近。构建GmOLPa基因ORF的原核表达载体pET-28-GP,并对其在大肠杆菌BL21中的表达条件进行优化。SDS-PAGE证实重组质粒能够在大肠杆菌BL21中表达,目的蛋白分子量约为30 kD,最佳诱导时间为4 h,最佳IPTG诱导浓度为1.0 mmol/L。
- 田智蕊韩红武志海李东哲杨美英
- 关键词:基因克隆蛋白序列分析原核表达
- 不同蛋白含量大豆氮代谢物及GS和GLba基因表达量分析
- 大豆是当今社会理想的植物蛋白来源。蛋白质含量的高低是衡量大豆品质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决定作物经济价值的主要因素之一。在东北地区大豆种植面积较广,提高大豆籽粒蛋白质含量对提高大豆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韩红
- 关键词:谷氨酰胺合成酶豆血红蛋白原核表达
- 文献传递
- 高蛋白野生大豆叶片氮代谢物及根瘤GSγ1和Glba表达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为明确高蛋白野生大豆籽粒高蛋白形成过程中特有的遗传规律,以高蛋白栽培大豆为对照,对两类材料整个生育期叶片氮同化物相关指标,及根瘤谷氨酰胺合成酶基因(GSγ1)和豆血红蛋白基因(Glba)表达量的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类型大豆间存在明显差异。R3之后,栽培大豆比野生大豆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趋势明显。野生大豆叶片GSA在R3之前增长明显,R3之后下降缓慢。整个生育期间野生大豆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都要高于栽培大豆。野生大豆根瘤中GSγ1表达量在R3之前明显高于栽培大豆,R3期之后相反。从V6开始直到成熟,栽培大豆根瘤Glba的表达量都要高于野生大豆。说明野生大豆生育前期氮代谢及各种物质的合成、代谢较旺盛,而且能长时间地保持叶片高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及硝酸还原酶活性是籽粒高蛋白形成的原因之一。
- 韩红张婷婷王春红汲添于亭杨美英
- 关键词:高蛋白野生大豆栽培大豆谷氨酰胺合成酶硝酸还原酶活性
- 野生大豆根瘤GmGS1γ基因序列分析及原核表达
- 2016年
- 旨在明确大豆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 synthetase,GS)基因家族各成员的结构特点及功能。利用同源克隆的方法从野生大豆根瘤克隆Gm GS1γ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ORF为1 071 bp,与大豆GS1γ(AF363022.1)部分序列的相似性为100%,与序列号为X81700.1相似性为99%。该序列具备植物GS的两个保守结构域,GS beta-Grasp功能区(17-97 aa)和GS催化功能区(103-350 aa)。系统发生树表明该基因编码的GS可能属于胞质2型同工酶。该基因可以在大肠杆菌DE3.0中表达,蛋白分子量为44 k D。
- 杨美英岳胜天韩红孙合美刘晶晶卢冬雪
- 关键词:野生大豆原核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