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平 作品数:7 被引量:55 H指数:4 供职机构: 邯郸市中心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两种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骨科手术后认知功能与睡眠障碍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8 2021年 目的对比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对老年患者骨科手术后认知功能与睡眠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邯郸市中心医院进行骨科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法,观察组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对两组患者术中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心率、睡眠质量、认知功能评分、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及临床治疗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中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和心率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观察组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硬膜外麻醉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和睡眠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低于全身麻醉,且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推荐在临床应用。 史炯 何平 赵翠党 赵广平 刘亚男 陈永学关键词:全身麻醉 硬膜外麻醉 认知功能障碍 睡眠障碍 沙滩椅体位及控制性降压下肩关节手术病人脑氧饱和度与脑部血流速度改变及其对术后神经认知的影响 2024年 目的分析沙滩椅体位及控制性降压下肩关节手术中脑氧饱和度(rScO_(2))与脑部血流速度的变化,及其对病人术后神经认知的影响。方法选取拟于本院以沙滩椅体位接受肩关节手术治疗的病人60例,均为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在静脉全身麻醉及控制性降压干预下,于麻醉前、麻醉并转入沙滩椅体位后5 min、手术开始时以及手术开始后每隔20 min直至手术结束进行rScO_(2)、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VMCA)和有创血压(心脏水平和耳道水平)的检测,并记录脑氧欠饱和事件(CDE)的发生。同时,于术前和术后24 h对病人进行神经认知能力测试。结果转入沙滩椅体位后所有病人的rScO_(2)和VMCA相比麻醉前都有所下降。经历CDE的病人耳道水平平均动脉压、rScO_(2)和VMCA均显著低于未经历CDE的病人,并且术后24 h时连线测试成绩也更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ASA分级Ⅰ、Ⅱ级病人,沙滩椅体位及控制性降压下肩关节手术中部分病人的rScO_(2)和VMCA较麻醉前显著下降并发生CDE,进而对术后神经认知产生不利影响。 何平 史炯 高杨 贺曼曼 董丽蕴 郭亚宁 陈永学关键词:肩关节手术 沙滩椅体位 控制性降压 脑氧饱和度 右美托咪定与地佐辛预防椎管内麻醉后寒战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与地佐辛预防椎管内麻醉后寒战反应的效果。方法:择期椎管内麻醉下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手术的骨科患者90例,随机分为D组(右美托咪定0.5μg/kg)、Z组(地佐辛0.1 mg/kg)及C组(0.9%氯化钠注射液),各3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L2~3腰硬联合麻醉,麻醉平面固定后,微量注射泵输注相应药物。观察麻醉后寒战反应及分级、氧饱和度情况,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记录患者麻醉平面固定后( T0)、药物泵注结束时( T1)、手术开始30 min ( T2)和60 min ( T3)及手术结束( T4)时的心率( HR)、平均动脉压( MAP)及Ramsay镇静评分。结果:D、Z、C组的寒战分级以及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和Z组在T3和T4时间点的HR均较C组降低(P〈0.01);3组间T0~T4MA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镇静效果在T1~T4时间点均优于Z组和C组(P〈0.01),且无过度镇静现象。结论:右美托咪定既能有效降低椎管内麻醉后寒战的发生率,又具备良好的镇静作用,且不增加麻醉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适合临床应用。 何平 翟明 王涛涛 王南海关键词:地佐辛 寒战 脑氧饱和度监测控制性降压对麻醉患者脑保护及认知的影响 2024年 目的分析脑氧饱和度(rSO_(2))监测控制性降压(CH)对麻醉患者脑保护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行rSO_(2)监测CH麻醉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行rSO_(2)监测CH患者术后是否发生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ND)分为正常组(n=137)和PND组(n=63),收集患者治疗前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确定行rSO_(2)监测CH患者术后并发PND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筛选行rSO_(2)监测CH患者术后并发PND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筛选出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其预测价值。结果年龄、术中出血量、行血管外科手术、术中20 min rSO_(2)监测值、术中20 min中心静脉压(CVP)和合并高血压、脑卒中以及手术时间是行rSO_(2)监测CH患者术后并发PND的影响因素(P<0.05)。患者年龄>55岁、术中20 min CVP高、术中20 min rSO_(2)监测值低及行血管外科手术是行rSO_(2)监测CH患者术后并发PN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预测模型曲线下面积(AUC)为0.855。结论临床可通过控制术中CVP以减少失血量,并依据rSO_(2)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从而降低行rSO_(2)监测CH患者(年龄>55岁,行血管外科手术)术后并发PND的风险。 贺曼曼 何平 史炯 高杨关键词:脑氧饱和度监测 控制性降压 脑保护 认知功能障碍 血管外科手术 盐酸纳美芬对行声带息肉摘除术患者麻醉复苏的影响 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评价盐酸纳美芬对行声带息肉摘除术患者麻醉复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拟行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盐酸纳美芬组(N1组、N2组)和对照组(C组),各30例。手术结束时N1组、N2组和C组分别静脉注射盐酸纳美芬0.25μg/kg、0.5μg/kg和相同容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于给药即刻、给药后2 min、给药后10min及拔管后5 min观察并记录3组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和给药后10 min呼吸恢复情况;记录患者的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拔管后15 min时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情况;记录拔管后5、30、60、120 min时的镇静评分(Ramsay评分)、疼痛评分(VAS评分)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N1、N2组给药后10 min时患者呼吸恢复率升高,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缩短,拔管后15 min时氧分压升高,二氧化碳分压、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均降低(P〈0.05~P〈0.01),而N1组与N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1、N2组在拔管后5、30、60、120 min时意识状态均优于C组(P〈0.01),而N1组与N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在各个时间点的生命体征以及在拔管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恶心呕吐及拔管后呼吸抑制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纳美芬用于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患者麻醉复苏效果好,且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临床值得推广。 翟明 王涛涛 何平 王南海关键词:麻醉复苏 纳美芬 声带息肉摘除术 支撑喉镜 老年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定联合椎管内麻醉的镇静效果及影响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2021年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定(Dex)联合椎管内麻醉的镇静效果及影响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邯郸市中心医院2016年8月~2018年8月椎管内麻醉患者132例,分为对照组和Dex组,各66例。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POCD,分为POCD组和非POCD组。各组患者均行椎管内麻醉,Dex组静脉泵入Dex辅助镇静,对照组静脉泵入生理盐水。通过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分析不同时间段对照组和Dex组的麻醉镇静效果,并统计两组术中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情况。此外设计老年患者应用椎管内麻醉POCD危险因素调查表,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POCD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ex组泵注Dex后各时间Ramsay评分均较泵入前显著升高(P<0.05),泵入10 min后患者显著镇静;Dex组术后1周内POCD累计发生6例(9.1%),对照组24例(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试验共选择了14个可能与术后POCD有统计学关联因素进行χ^(2)检验,初步筛选出6个(ASA分级、糖尿病、认知水平、术后第1d VAS评分、术中Dex使用、手术时间)与术后POCD有关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SA分级、术后第1d VAS评分、认知水平、术中Dex使用为POCD危险因素。结论老年患者椎管内麻醉时Dex静脉泵注可以产生适度镇静,降低POCD发生。影响椎管内麻醉老年患者POCD的危险因素较多,需受到人们的重视。 史炯 何平 赵翠党 赵广平 刘亚男 陈永学关键词:老年 椎管内麻醉 认知功能障碍 丙泊酚抑制前列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机制研究 2023年 目的 探究丙泊酚对前列腺癌(PCa)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及对lncRNA转移相关肺腺癌转录本1(MALAT1)/miR-185-5p的调控作用。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丙泊酚处理人PCa DU145细胞或丙泊酚80μmol/L处理24、48、72 h,采用CCK-8法、EdU染色、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细胞活力、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采用qRT-PCR检测lncRNA MALAT1和miR-185-5p的表达,采用免疫印记实验检测Ki67、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丙泊酚处理同时单独或联合转染oe-MALAT1和miR-185-5p mimic检测MALAT1和miR-185-5p对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应用生物信息学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分析MALAT1和miR-185-5p间的靶向关系。结果 ≥40μmol/L丙泊酚处理后DU145细胞活力显著降低,且80μmol/L丙泊酚处理后细胞毒性具有时间依赖性(P<0.01)。与对照组比较,丙泊酚显著抑制了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下调Ki67、N-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上调E-cadherin表达(P<0.01);并显著下调细胞中MALAT1的表达,上调miR-185-5p的表达(P<0.05,P<0.01)。过表达MALAT1明显逆转了丙泊酚对DU145细胞的作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证实MALAT1靶向结合并负调控miR-185-5p的表达。与丙泊酚+oe-MALAT1+miR-NC组相比,丙泊酚+oe-MALAT1+miR-185-5p组EdU阳性细胞率、细胞迁移率明显降低,侵袭细胞数目明显减少,Ki67、N-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显著下调,E-cadherin表达显著上调(P<0.01)。结论 丙泊酚可显著抑制PCa DU145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其作用机制与lncRNA MALAT1/miR-185-5p轴有关。 赵翠党 史炯 赵红雷 赵广平 何平关键词:前列腺肿瘤 丙泊酚 细胞增殖 细胞运动 细胞侵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