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恒
- 作品数:4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武汉科技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miR⁃26a⁃5p靶向PTEN基因影响成骨细胞分化及基质矿化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究微小RNA-26a-5p(miR-26a-5p)对第10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TEN)的靶向作用及对成骨细胞分化及基质矿化的影响。方法通过在线软件预测miR-26a-5p与PTEN基因的结合位点,并经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验证。取生长状态良好的MC3T3-E1细胞,分为miR-26a-5p模拟物(mimic)组、miR-26a-5p mimic阴性对照(NC)组、pcDNA3.1-PTEN组、miR-26a-5p+pcDNA3.1-PTEN组,通过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研究细胞分化情况、骨钙素定量检测分析和茜素红染色观察细胞基质矿化情况、Western blot检测成骨分化标志物和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NC组比较,miR-26a-5p mimic组miR-26a-5p水平、细胞增殖率、碱性磷酸酶活性、Ⅰ型胶原(ColⅠ)、骨桥蛋白(OPN)、骨钙素、矿化率及β-catenin表达升高,PTEN mRNA及蛋白表达和糖原合成酶激酶-3b(Gsk-3b)表达降低(P<0.05),pcDNA3.1-PTEN组PTEN mRNA及蛋白表达和Gsk-3b表达升高,细胞增殖率、碱性磷酸酶活性、ColⅠ、OPN、骨钙素、矿化率及β-catenin表达降低(P<0.05);与miR-26a-5p mimic组比较,miR-26a-5p+pcDNA3.1-PTEN组PTEN mRNA及蛋白表达和Gsk-3b表达升高,细胞增殖率、碱性磷酸酶活性、ColⅠ、OPN、骨钙素、矿化率及β-catenin表达降低(P<0.05)。结论miR-26a-5p可靶向下调PTEN表达,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及基质矿化。
- 叶恒张卫华韩俊张建业蒋现永
- 关键词:分化能力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 封闭负压吸引技术临床运用的并发症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研究负压封闭引流(vacc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治疗后的常见并发症,同时分析并发症产生的可能原因及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对2008年6月~2011年12月间209例采用VSD技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本组病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2.9%。并发症发生率最高的是张力性水泡,其次是深部感染和低蛋白血症。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可以快速促进创面愈合和缩短修复时间,但必须注意手术中操作,并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
- 唐光平汤美玉叶恒
- 关键词:引流技术手术后并发症
- 骨化三醇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病人PKP术后骨折愈合的影响被引量:2
- 2024年
- 目的研究骨化三醇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病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治疗对骨折愈合和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LP)、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PINP)、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2020年我院接受PKP手术的106例OVCF病人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数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PKP术后给予钙剂+阿仑膦酸钠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骨化三醇进行治疗,2组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Cobb角、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的差异。结果2组治疗6个月有效率分别为90.57%和83.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优良率分别为73.58%和52.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1、3、6个月时Cobb角和ODI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6个月时ODI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3、6个月时骨密度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6个月时骨密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1、3、6个月时BALP和PINP水平明显升高(P<0.05),β-CTX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1、3、6个月时BALP和PIN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VCF病人PKP术后应用骨化三醇进行治疗具有良好效果,有利于改善骨代谢并增加骨密度,对促进骨折愈合、改善脊柱功能和提升日常生活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 叶恒张卫华韩俊张建业李永鸿
- 关键词:骨化三醇骨碱性磷酸酶
- 葛根素通过OPG/RANKL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介导对来曲唑引起骨流失的保护作用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来曲唑治疗的老年雌性大鼠骨量和骨密度影响,并探索可能的机制。方法30只24个月龄老年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ON组);来曲唑组(LQC组):每周给予0.1 mg/kg来曲唑治疗;葛根素+来曲唑组(GGS+LQC组):每天给予50 mg/kg葛根素联合每周给予0.1 mg/kg来曲唑治疗,为期12周,待治疗结束后使用Micro-CT、Masson染色切片、血清学检测以及蛋白质印迹观察治疗效果以及可能的机制。结果治疗12周后,与LQC组相比,GGS+LQC组的大鼠骨小梁数量和骨密度得到明显改善。GGS+LQC组大鼠BMD、BV/TV、Tb.N、Tb.Th和Tb.Sp较CON组明显改善(P<0.05)。治疗12周时,GGS+LQC组CTX-1和PINP水平较LQC组显著降低(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LQC组比较,GGS+LQC组的大鼠OPG/RANKL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被激活,OPG、Wnt3α、β-catenin水平显著上升,RANKL水平明显下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素通过激活OPG/RANKL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逆转来曲唑对老年雌性大鼠骨骼有害作用。
- 韩俊蒋现永叶恒陈东
- 关键词:来曲唑葛根素WNT/Β-CATENIN信号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