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传龙

作品数:6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旅游
  • 2篇旅游地
  • 1篇地方化
  • 1篇学科
  • 1篇学科背景
  • 1篇学术
  • 1篇学术沙龙
  • 1篇研究氛围
  • 1篇疫情
  • 1篇元研究
  • 1篇园区
  • 1篇在线教育
  • 1篇在职
  • 1篇在职培训
  • 1篇三文鱼
  • 1篇沙龙
  • 1篇社会
  • 1篇社会流动
  • 1篇摊贩
  • 1篇徒步

机构

  • 6篇中山大学
  • 1篇西北师范大学

作者

  • 6篇吴传龙
  • 3篇罗秋菊
  • 2篇孙九霞
  • 1篇李怡飞
  • 1篇凌玲

传媒

  • 2篇旅游论坛
  • 1篇南开管理评论
  • 1篇人文地理
  • 1篇旅游学刊
  • 1篇地理科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旅游地流动摊贩的空间生存状态及其影响机制被引量:5
2020年
流动摊贩的空间治理成效关系着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建立了关于弱势群体空间政治中"不得其所"与"安适其位"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应用于阳朔西街的流动摊贩空间生存状态的案例分析中。发现:(1)受新自由主义思想主导下的城市管理模式影响,阳朔西街的流动摊贩被政策法规在正式制度层面认定为"不得其所",但其在旅游经营活动中却受到其他空间使用者的欢迎,在非正式制度层面是"安适其位";(2)西街流动摊贩的空间生存状态具有"不得其所"与"安适其位"的双重性,由此也塑造出流动摊贩在阳朔西街时空嵌入的空间结构;(3)内部群体特征(灵活流动性、规范化提升)与外部社会文化情景(和谐稳定的社会话语、旅游场域的特殊性)两个方面因素不仅有效消解了正式制度层面所形塑出的"不得其所"空间规范,同时也强化了非正式制度层面与空间结构上西街流动摊贩的"安适其位"。
吴传龙孙九霞邓家霖
关键词:流动摊贩空间政治
旅游地特色饮食的地方化:丽江三文鱼的生产与消费被引量:18
2018年
饮食作为一种体验地方特色的途径,其地方性在"物的全球化"流动过程中受到巨大冲击。随着跨地方饮食与旅游饮食消费的兴起,饮食的地方性变得模糊,而丽江三文鱼则成功实现了从全球到地方饮食的身份转变,为旅游地特色饮食的地方化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以丽江三文鱼的生产与消费为切入点,分析了丽江三文鱼地方饮食身份的建构过程与机制。研究发现,社会行动者在旅游地特色饮食的地方化实践中呈现动态性的嵌入过程,内外部主体在生产与消费过程中互动,最终实现了饮食的地方性生产。丽江三文鱼的地方性,不仅是通过生产与消费互动而营造出的与丽江地域特征、旅游文化、社会经济等联结的符号表征,更是一种来源于多元主体的情感认同。在生产实践中,三文鱼产业建立起与丽江地域特征的联结,进而在企业家精神的驱动下,原材料供应商成功转型为餐饮企业,成为三文鱼地方化的基础;在消费实践中,通过饮食方式的在地化改造,丽江三文鱼实现了内在形象与旅游文化的统一,作为一种地方符号被传播、展示、消费、认可,并引导生产,最终推动社区内部由"他者凝视"转向"我者认同"。本研究丰富了旅游对地方性的影响研究,深化了全球化背景下对地方的认识与理解,同时对旅游饮食开发实践具有指导性作用。
孙九霞吴传龙凌玲
关键词:旅游饮食三文鱼
旅游研究:问题与方法之争——第三届“粤港澳青年学者旅游研究学术沙龙”综述
2016年
旅游作为一个既是复杂现象又是新兴学科的领域,近年来吸引了众多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交叉互动。多元研究视角与方法共同推动了当代旅游研究不断走向深入。与此同时,旅游学术共同体在创设中国旅游一级学科的热潮下开始形成,新一代T-generation开始在国际化的旅游研究氛围中展示新生代力量。在这样的背景下,由中山大学旅游学院主办,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中山大学旅游休闲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协办的第三届"粤港澳青年学者旅游研究学术沙龙”于2016年6月11至12日在中山大学南校区文科楼隆重举行。
吴传龙李怡飞
关键词:学术沙龙交叉互动研究氛围元研究学科背景
转危机为契机:后疫情时代数字化对我国文旅人才继续教育模式的重构--以在职培训为例被引量:3
2021年
新冠肺炎疫情导致了社会生活的多重区隔,传统自上而下的“在场”式文旅人才继续教育模式难以持续推进,这将给文旅行业人才高质量发展带来极大的冲击。在此背景下,数字化快速嵌入到文旅人才培养体系中,推动了我国文旅人才继续教育模式的重构。本研究基于焦点小组和半结构访谈,以在职培训为例,深入剖析了新冠肺炎疫情情景下数字化重构我国文旅人才继续教育模式的过程与逻辑。研究发现:(1)数字化技术重构了参与主体的“在场”和“离场”,即传统模式要求培训主体时空“在场”,而数字化使得文旅人才继续教育的参与主体更加多元化,在职人员能够以时空“离场”的方式参与培训;(2)数字化技术创新了培训的组织形式,即在传统自上而下的垂直形式的基础之上,催生出新兴的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形式;(3)数字化技术消解了传统文旅人才继续教育中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梯度区隔,更有利于培养复合创新型文旅人才,也有助于实现继续教育终身化愿景,为文旅人才培养体系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罗秋菊王中可吴传龙
关键词:在职培训在线教育
景德镇创意阶层的成长与培育被引量:2
2023年
基于对23名陶瓷创客与10名地方精英的访谈,利用个体小故事与地方大故事结合的叙事分析方法,探索了创意阶层的在地成长过程及地方的培育作用。研究发现,陶瓷创客的创意阶层身份是动态发展的,他们在身份进阶不同阶段对创意能力与创意价值的提升有着显著的差异化诉求;陶溪川有效整合并丰富了景德镇城市尺度所拥有的发展性资源,结合陶瓷创客不同发展状态进行针对性的资源供给,高效地培育了创意阶层;经过陶瓷创客的不断实践,陶溪川与景德镇成为了创意阶层社会流动的理想平台,进而又吸引并留存了更多创意人才集聚,推动创意经济与创意城市发展的持续繁荣。
吴传龙潘源元罗秋菊
关键词:创意阶层创意人才创意园区创意城市社会流动
功能断联与精神联结——河西走廊止语徒步者的本真自我实践过程研究
2024年
现代社会中,青年群体普遍遭遇自我迷失与生存性焦虑的精神危机,经常出现身体在场但精神断联的状况。近些年,青年群体通过荒野徒步户外旅游活动进行本真自我实践,逐渐找到上述问题的应对之道。文章以河西走廊止语徒步活动为例,对18位参与者进行深度访谈,探索活动参与者在荒野徒步中的本真自我实践过程,并剖析了其中的关键性条件与内在性机理。研究表明:(1)河西走廊止语徒步活动参与者成功完成了存在主义本真自我实践,这种本真自我具有多维结构,以包括身体本能与自我认知的内在本真自我为基础,在与自然、历史、他者紧密联结中又塑造出自然本真性、时间本真性、人际本真性组成的关系本真自我;(2)参与者的本真自我实践经历了陷入自我怀疑、学会自我掌控、促进自我反思和建立联结能力4个阶段,是一个“向内看见自己、向外联结世界”的过程;(3)身心挑战的荒野自然环境与功能断联的强行设置(断网与禁言)在其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真正为参与者创造了一个能够回归身心的行走环境,呈现出功能断联与精神联结的辩证关系。文章揭示了荒野徒步这类户外旅游与严肃休闲活动在当代青年应对精神危机中的重要作用及过程机制,同时也扩展了现有研究对旅游世界与日常生活关系的理解。
陈曦吴传龙罗秋菊
关键词:青年群体户外旅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