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丽萍
- 作品数:5 被引量:43H指数:4
- 供职机构: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大豆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玉米连作障碍主要因子对苗期玉米生长影响的初步分析被引量:16
- 2017年
- 为了明确玉米连作障碍的主要影响因子对苗期玉米生长的影响,模拟玉米连作过程可能的影响因子展开研究,结果表明低浓度的根系分泌物、腐解物、风干物、浸提液和苯甲酸对苗期玉米生长性状的影响不明显,但高浓度的根系分泌物、腐解物、风干物、浸提液和苯甲酸对苗期玉米生长性状的抑制作用较大。也就是说,随着玉米连作年限的增加,对苗期玉米生长的抑制作用越加明显。
- 李永刚王丽艳张思奇孙丽萍赵同雪徐澜坤
- 关键词:玉米连作障碍化感作用分泌物腐解物
- 抗、感大豆品种对尖镰孢根腐病菌侵染及毒素的反应被引量:2
- 2017年
- 为了进一步明确大豆抗感品种对根腐尖镰孢的抗病机制,通过透射电镜和形态观察分析了尖镰孢(M38)侵染及产生的毒素对抗感大豆品种的影响。研究表明大豆幼苗胚根经粗毒素处理后,抗病品种‘东农56’幼苗胚根生长没有显著差别,但显著抑制了感病品种‘黑农53’胚根的伸长和侧根的生长;尖镰孢毒素高浓度和低浓度(V粗毒素∶V无菌水=1∶0和1∶15)对抗感品种的致萎能力无显著差异,高浓度处理平均萎蔫指数为100,低浓度处理为17.9~18.1左右;但中等浓度(V粗毒素∶V无菌水=1∶1,1∶5,1∶10)对于感病品种的致萎作用更大;同时,发现尖镰孢侵染感病大豆品种根内侵染量要明显多于抗病品种,且感病品种组织中菌丝的直径明显大于抗病品种,都出现很明显的质壁分离和细胞壁加厚的现象。
- 黄铭慧张思奇孙丽萍张丽李永刚
- 关键词:大豆根腐病尖镰孢毒素抗病机制
- 2016年黑龙江省玉米大斑病调查与分析被引量:8
- 2017年
- 为充分了解黑龙江省玉米大斑病的发生动态及危害情况,2016年选择在黑龙江8个地级市50个地点对玉米大斑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50个不同地理区域玉米大斑病均有发生,但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大庆市让胡路区发病最轻,病情指数为1.48,哈尔滨市双城区周家镇发病最重,病情指数为60.37,但8个地级市之间玉米大斑病发生程度不存在显著差异。总体上说,黑龙江省玉米大斑病不同地理区域病害发生不均衡,田间病原物的数量丰富,预测2017年黑龙江省玉米大斑病中等程度发生,局部地区玉米大斑病有严重发生的趋势。
- 孙丽萍张思奇赵同雪徐澜坤李永刚
- 关键词:玉米大斑病
- 玉米茎基腐病生防菌的筛选及应用被引量:13
- 2017年
- 【目的】拟针对禾谷镰孢进行生防菌的筛选和应用研究,以期为玉米茎基腐病生防菌剂的研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对峙培养法对玉米茎基腐病的主要致病菌禾谷镰孢进行玉米内生生防细菌的筛选,从玉米主栽品种九单48幼苗内部获得一株具有较强抑菌效果的内生生防细菌(简称48SJ7-1);基于传统鉴定、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及系统发育分析,对48SJ7-1进行鉴定;并通过盆栽试验测定该生防菌株的防效。【结果】菌株48SJ7-1经鉴定为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GenBank登录号为KU377993,48SJ7-1盆栽防效为68.47%,与对照药剂2%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差异不显著。【结论】48SJ7-1对玉米茎基腐病的主要致病菌禾谷镰孢有较好防效,对玉米生长还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且表观上无药害发生。
- 张思奇孙丽萍赵同雪徐澜坤耿肖兵李永刚
- 关键词:玉米茎基腐病拮抗菌禾谷镰孢防效
- 一种引起大豆根腐病的尖镰孢致病性苗期鉴定方法被引量:5
- 2015年
- 通过试验研究,建立了一个科学、快速和准确的尖镰孢侵染大豆所致根腐病苗期鉴定方法。利用该鉴定方法,分析了6株尖镰孢与11个大豆品种的互作。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抗性差异较大,如绥农28与菌株K31互作病指为15.24,而与菌株YA25互作病指为44.90;东农54与菌株M63互作病指为19.31,而与菌株H1互作病指为71.43。通过应用该鉴定方法,证明其适用于大批量、快速和准确地进行尖镰孢与大豆品种(品系)互作中的尖镰孢致病性测定及抗源筛选。
- 王春玲耿肖兵黄铭慧孙丽萍李永刚
- 关键词:大豆根腐病尖镰孢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