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艳
- 作品数:6 被引量:46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处理CH_4排放关键因子被引量:8
- 2014年
- CH4是大气中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研究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处理CH4排放关键因子对于准确估算CH4排放量具有重要意义.在综合分析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处理场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处理技术类型、管理方式、垃圾成分和理化特性的基础上,结合北京阿苏卫垃圾填埋场对不同深度(至填埋层下18 m)钻井提取的12组垃圾样品数据,借鉴《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推荐的CH4排放关键因子,确定了MCF(CH4修正因子)、DOC(可降解有机碳质量分数,下同)、t1/2(半衰期)和k(CH4产生率).结果表明:MCF在不同历史阶段表现出鲜明的时间特征,1978年前、1979—1990年、1991—2000年、2001—2005年和2006—2011年5个阶段的MCF分别为0.40、0.60、0.75、0.92和0.96;我国南、北方城市生活垃圾DOC随时间变化均呈增加趋势,1959—1990年、1991—2000年和2001—2011年3个阶段的DOC分别为9.34%、15.22%和15.05%;我国城市生活垃圾t1/2为2.30 a,k为0.30 a-1.
- 刘俊蓉马占云张艳艳宋丽丽李文涛李毅高庆先
- 关键词:填埋处理排放因子
- 气候变化背景下陇东塬区‘红富士’苹果始花期研究被引量:21
- 2017年
- 【目的】分析苹果始花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提取主要影响气象因子,并提出优势苹果花期预报方法;为苹果开花期气象灾害防御和管理措施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对西峰农业气象试验站多年观测的苹果始花期与光、热、水气象因子进行分析,并开展了苹果始花期预测。【结果】苹果始花期的早晚与2月下旬至4月上旬的旬平均气温及3月平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苹果开花日期与积温呈现显著的相关性,≥0℃、≥5℃积温越大或<0℃积温越小,花期出现越早,反之则迟;说明气温升高,开花日期出现早,反之则迟。苹果始花期与稳定通过10℃初日接近,较稳定通过5℃初日晚超过20 d。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预报苹果始花期,预测日期与实际日期相符率为97%。【结论】影响陇东苹果开花早晚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因子,日照次之,降水影响最小,气候变暖和高光照使苹果始花期提前。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预测苹果始花期较传统回归模型和线性分析法预报苹果始花期更为科学。
- 张艳艳赵玮高庆先张谋草
- 关键词:气候变化
- 我国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情况及温室气体减排启示
- 对我国城市固体废弃物清运量、无害化处理量、卫生填埋量和场所、焚烧量和堆肥量的变化进行了趋势分析、相关性分析以及时空分布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我国MSW 的清运量、无害化处理量和填埋量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并且有一定的一...
- 张艳艳景元书高庆先马占云
- 关键词:城市固体废弃物温室气体
- 我国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情况及温室气体减排启示
- 对我国城市固体废弃物清运量、无害化处理量、卫生填埋量和场所、焚烧量和堆肥量的变化进行了趋势分析、相关性分析以及时空分布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我国MSW的清运量、无害化处理量和填埋量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并且有一定的一致...
- 张艳艳景元书高庆先马占云
- 关键词:城市固体废弃物温室气体减排
- 文献传递
- 我国城市固体废物处理情况及温室气体减排启示被引量:13
- 2011年
- 对我国城市固体废物(MSW)清运量、无害化处理量、卫生填埋量和场所、焚烧量和堆肥量的变化进行了趋势分析、相关性分析以及时空分布分析;并且对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官方网站公布的《京都议定书》中附件1国家温室气体的排放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城市固体废物清运量和卫生填埋量很大并逐年增加;城市固体废物卫生填埋处理厌氧消化产生的温室气体随着填埋量以及标准卫生填埋场所的变化而变化;从发达国家各领域的温室气体排放情况来看,废物领域的减排潜力很大,尤其是城市固体废物卫生填埋处理,这对我国开展城市固体废物卫生填埋处理温室气体减排有一定启示.
- 张艳艳景元书高庆先马占云
- 关键词:城市固体废物温室气体减排
- 陇东塬区玉米灌浆期气象因子变化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被引量:5
- 2016年
- 为了了解气象因子的变化对陇东塬区玉米灌浆期生长的影响,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利用西峰农业气象试验站观测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该区玉米在灌浆前期(开花至乳熟)、灌浆后期(乳熟至成熟)及整个灌浆期(开花至成熟)光、热、水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灌浆期的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温度日较差、光照时数对产量构成因素呈现较高的负效应,平均最低气温、≥10℃积温对产量构成因素呈正效应;降水量在整个灌浆期对百粒重呈现较强的正相关,在灌浆前期和后期对株籽粒重和百粒重呈现较弱正相关,作物耗水量在灌浆后期对产量构成因素呈现较强正效应。同时分析得出玉米灌浆期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温度日较差和光照时数呈现逐年降低趋势,平均最低气温、≥10℃积温和降水量呈现逐年增加趋势。总而言之,在陇东塬区热量和光照基本能满足玉米不同灌浆期的需求,水分是限制产量的关键因素,气候变化有利于陇东塬区玉米灌浆,对提高产量有利。
- 赵玮张艳艳张锋王琴翟晓琴邱宁刚张谋草
- 关键词:气象因子产量构成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