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武欣迎

作品数:4 被引量:14H指数:3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武汉市青年科技晨光计划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动脉
  • 1篇动脉支架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死
  • 1篇心肌梗死后
  • 1篇血压
  • 1篇药物
  • 1篇胰岛
  • 1篇胰岛素
  • 1篇胰岛素抵抗
  • 1篇预防使用抗菌...
  • 1篇支架置入
  • 1篇支架置入术
  • 1篇置入
  • 1篇置入术
  • 1篇沙坦
  • 1篇肾损
  • 1篇肾损伤
  • 1篇肾脏
  • 1篇肾脏损伤

机构

  • 4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4篇武欣迎
  • 3篇李晶晶
  • 2篇顾晔
  • 2篇宋红萍
  • 1篇陈冠容
  • 1篇韩勇
  • 1篇成忠
  • 1篇肖杰
  • 1篇邹武松
  • 1篇陈镜楼
  • 1篇杜丽芬
  • 1篇徐隽

传媒

  • 3篇医药导报
  • 1篇中药材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对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感染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是否需要常规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2月156例(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组)和2014年1月—12月466例(未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组)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组术后感染发生率。结果未使用和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组与支架植入术相关的感染如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分别为0.2%,1.3%(P>0.05);血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分别为0.6%,1.9%(P>0.05),以及与手术无直接相关的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无需常规预防性使用抗感染药物。
李晶晶武欣迎徐隽杜丽芬宋红萍陈冠容顾晔
关键词:抗菌药物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
前列地尔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急性肾损伤37例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连续筛选急性心肌梗死后发生急性肾损伤的患者共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10μg+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qd,连用7 d。对两组患者肾功能指标进行分析。治疗组患者使用前列地尔注射液期间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血清肌酐、尿素氮、胱抑素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肾小球滤过率、尿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治疗组患者使用前列地尔注射液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前列地尔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后急性肾损伤患者肾功能恢复有一定促进作用。
武欣迎李晶晶顾晔成忠邹武松肖杰
关键词:前列地尔心肌梗死急性肾损伤急性
渐尖毛蕨总黄酮通过miR-29/TGF-β_1调控慢性镉暴露诱导的大鼠肾脏损伤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研究渐尖毛蕨总黄酮对慢性镉暴露诱导大鼠肾脏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暴露于含250 mg/L氯化镉饮水16 w的方式诱导大鼠慢性肾损伤模型,灌胃渐尖毛蕨总黄酮干预。实验周期结束后检测大鼠血肌酐(Cr)和尿素氮(BUN)含量、肾脏胶原沉积情况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丙二醛(MDA)水平,并检测肾脏TGF-β1和微小RNA(miR)-29a/b/c的表达。结果:渐尖毛蕨总黄酮能显著改善镉诱导的大鼠肾脏胶原沉积,降低血清Cr、BUN、MDA水平,提高血清SOD和GSH-Px活性,抑制肾组织TGF-β1表达并上调miR-29a/b/c表达。结论:渐尖毛蕨总黄酮对慢性镉暴露诱导的大鼠肾脏损伤具有潜在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氧化应激,调控肾脏TGF-β1及miR-29a/b/c表达有关。
武欣迎陈镜楼
关键词:肾脏损伤
替米沙坦和缬沙坦对肥胖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和缬沙坦对肥胖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影响。方法肥胖标准为体重指数(BMI)≥25 kg·(m2)-1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8例,随机分为替米沙坦组33例和缬沙坦组35例,服药前及服药16周后监测血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Fins)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两组服药前后比较,收缩压/舒张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替米沙坦组治疗前和治疗16周后Fins分别为(12.9±2.5),(10.9±2.2)m U·L-1,HOMA-IR分别为(3.1±0.7),(2.5±0.8)(均P<0.01),缬沙坦组治疗前和治疗16周后Fins分别为(13.3±4.7),(14.5±4.1)m U·L-1,HOMA-IR分别为(3.2±1.4),(3.2±1.0)(均P>0.05)。两组治疗后Fins和HOMA-I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替米沙坦和缬沙坦有等同的降压效应,但替米沙坦在改善肥胖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方面优于缬沙坦。
武欣迎李晶晶宋红萍韩勇
关键词:替米沙坦高血压肥胖胰岛素抵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