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石延召

作品数:6 被引量:83H指数:4
供职机构:兰州中心气象台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气象局气象科研项目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短时强降水
  • 2篇强降水
  • 2篇降水
  • 2篇暴雨
  • 1篇对流云
  • 1篇对流云团
  • 1篇云团
  • 1篇散度
  • 1篇闪电
  • 1篇水汽
  • 1篇水汽通量
  • 1篇水汽通量散度
  • 1篇物理量
  • 1篇夏季
  • 1篇雷达
  • 1篇河西走廊东部
  • 1篇反射率因子
  • 1篇高温
  • 1篇暴雨天气
  • 1篇暴雨天气过程

机构

  • 6篇兰州中心气象...
  • 1篇兰州大学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武威市疾病预...

作者

  • 6篇石延召
  • 2篇刘维成
  • 2篇伏晶
  • 2篇肖玮
  • 1篇傅朝
  • 1篇狄潇泓
  • 1篇孔祥伟
  • 1篇李江林
  • 1篇刘抗
  • 1篇杨晓军
  • 1篇王锡稳
  • 1篇杨建才
  • 1篇刘世祥
  • 1篇李照荣
  • 1篇宋强
  • 1篇车玉川

传媒

  • 3篇干旱气象
  • 2篇高原气象
  • 1篇中南农业科技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河西走廊东部一次极端大暴雨的分析
2024年
利用常规观测图、卫星云图、物理量场和区域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对2018年8月1—2日河西走廊东部一次极端对流性大暴雨的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暴雨发生在高低空西南急流和副高边缘的偏东南急流水汽辐合区,中低层的切变线和辐合中心在河套高压阻挡下缓慢东移,配合地面风场辐合。中低层正涡度大值中心的强辐合、高层辐散的抽吸作用是此次大暴雨过程发生、发展的动力条件;第一阶段中低层辐合高层辐散明显,对流发展旺盛,中尺度对流云团合并增强发展;第二阶段水汽辐合深厚,辐合中心在武威市且明显加强,系对流单体、对流云团发展增强以及降水云系的共同影响;θse高能舌延伸到偏东偏北位置,K指数均在29℃以上且位于梯度区是此次大暴雨的重要指标。
杨梅李茹冰聂羽彗石延召孔祥伟李玲萍罗晓玲
关键词:物理量对流云团河西走廊东部
近10年夏季西北地区水汽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分析被引量:36
2012年
利用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近10年(2000-2009年)夏季西北地区整层大气水汽的时空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近10年西北地区夏季大气可降水量和水汽通量分布呈两头多、中间少。700~200hPa的水汽通量值要比地面至700hPa的大,在南疆盆地,地面至700hPa的水汽通量值比700~200hPa的大,水汽通量在600~450hPa之间比较丰富;(2)整层水汽通量散度辐合区对降水落区的预报具有指导意义,除甘肃河西地区外,其他地区低层(700hPa以下)和高层(700hPa以上)的水汽通量散度呈反位相分布。(3)近10年西北地区水汽输送主要来自西风带在青藏高原西侧分为南北两支所携带的水汽、孟加拉湾的水汽随西南风输送以及西风带爬上青藏高原沿高原南边输送,而造成整层水汽通量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西风带输送水汽能力的大小。(4)近10年西北地区整层水汽通量呈线性增加,整层水汽通量的年变化趋势基本上可以指示地面降水的年变化趋势。(5)西北地区近10年夏季水汽来源主要以经向输送为主,纬向水汽通量对于西北区水汽净收支起决定作用。
李江林李照荣杨建才石延召伏晶
关键词:水汽通量水汽通量散度
2010年7月下旬甘肃省持续高温天气成因被引量:14
2013年
利用实时观测资料和物理量诊断对2010年7月26~31日出现的甘肃区域性持续高温天气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流层上层青藏高压、中层大陆高压、低层高原暖脊、地面热低压是造成这次持续高温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青藏高压季节性北抬与东移,为持续高温天气的发生发展提供了大尺度环流背景条件;青藏高压与大陆高压相互叠加形成深厚的暖性高压系统,由其引起的晴空区辐射增温和下沉绝热增温,是造成持续高温天气的直接原因;高原暖脊和地面热低压发展东移引起的地面气温上升,是造成这次持续高温天气的重要原因;另外,大气湿度小,上层辐合、低层辐散、强反气旋环流并伴有下沉运动的空间动力场结构是这次持续高温天气形成的重要条件。
刘世祥王锡稳刘抗车玉川石延召伏晶
关键词:持续高温
两种类型短时强降水形成机理对比分析——以甘肃两次短时强降水过程为例被引量:16
2018年
利用"2014·06·18"和"2013·06·19"两次短时强降水过程的实况资料及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比分析了发生在甘肃省中南部地区相同季节、相似气候背景下的不同类型短时强降水过程实况特征、天气形势配置、动力热力特征、云图及雷达特征。结果表明:两次过程雨强均较大,但"2014·06·18"降水过程分散性强、持续时间短,且伴随冰雹、雷暴大风等多种强对流天气,而"2013·06·19"降水过程区域性强、持续时间长。前者是发生在中低层冷暖空气强烈交汇,并伴有明显温度锋区和锋生,地面有冷锋活动形势下,是斜压锋生类短时强降水。后者是发生在低层强烈发展的暖湿平流中,暖湿平流对建立热力不稳定起了主导作用,是暖平流强迫类短时强降水。不稳定指数显示前者不稳定能量大于后者,且存在一定的对流抑制能量,有利于强对流的发展。暖平流强迫类短时强降水湿层厚度高于斜压锋生类,而斜压锋生类短时强降水高层垂直风切变表现得更强。"2013·06·19"暖平流强迫类短时强降水云图特征为沿暖湿气流迅速发展北上的带状云系。"2014·06·18"斜压锋生类短时强降水则表现为与低空"人"字形切变相对应的逗点云系,云系的发展变化与形势场变化密切相关,是降水落区及其发展变化的重要原因。雷达反射率因子显示"2013·06·19"是积状云为主的混合性降水回波,回波梯度小,质心低。"2014·06·18"是层积云中分散着块状对流单体回波,回波梯度大,回波质心发展较高,回波强度可发展到很强。当50 d Bz强反射率因子核心区接近8 km高度,达到-20℃层高度,回波顶高也达到12 km时,有冰雹产生。
许东蓓苟尚肖玮孟丽霞沙宏娥狄潇泓石延召
关键词:短时强降水
甘肃陇南两次暴雨天气过程对比分析
2024年
2017年8月甘肃陇南出现暴雨天气,礼县、武都气象站24 h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极端性和局地性突出。应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第5代全球大气再分析产品ERA5、雷达资料及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对2017年8月6—7日、19—20日发生在甘肃省陇南地区的2次暴雨过程进行对比分析,重点讨论2次过程的环流背景以及强降水时段雷达反射率因子、径向速度、物理量特征。结果表明,2次暴雨过程均发生在西风槽偏北气流与中低层偏南暖湿气流交汇处,但是2次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及触发条件不同;雷达回波显示8月6—7日由冷式切变线引起的暴雨系统对流性较强,反射率因子值较高、中心高度较低,降水率较大,持续时间短;19—20日暖区降水的反射率因子值较低、中心高度较高,降水率较小,持续时间较长。
石延召刘维成傅朝付正旭徐丽丽郑新
关键词:暴雨反射率因子
甘肃中部地区短时强降水与闪电关系初步分析被引量:17
2015年
利用2008~2013年甘肃中部地区布网的LD-Ⅱ闪电定位系统观测到的地闪定位资料及区域自动站小时降水资料,将闪电单位资料处理成时间分辨率为1 h、空间分辨率为0.1°×0.1°(经纬度,面积约为100 km2)的空间网格闪电密度数据,并与该区域中的区域站降水量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正闪比例与降水强度有较好的正相关;闪电密度的时空分布与强降水时空分布有较好的一致性,但在时间上闪电密度的变化提前于强降水落区的变化;闪电密度〉9次/100 km2·h和〉5次/100 km2·h阈值分别对〉20 mm/h和10 mm/h短时强降水预警,其命中率很高。
杨晓军刘维成宋强肖玮乔丫芸石延召
关键词:短时强降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