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瑛
- 作品数:5 被引量:39H指数:3
- 供职机构:兰州中心气象台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 1961-2017年甘肃省霜冻演变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被引量:16
- 2019年
- 霜冻对农业安全影响巨大。为了提供防范霜冻危害的科学依据,利用甘肃省1961-2017年57个气象站温度资料和霜冻灾害资料,采用趋势系数、累计距平、Mann-Kendall(M-K)方法分析了不同等级霜冻日数的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结果表明:(1)甘肃省不同等级霜冻日数呈明显下降趋势,轻、中、重霜冻及早、晚霜冻日数分别以-2.3d·(10a)-1、-1.8d·(10a)-1、-1.2d·(10a)-1、-1.2d·(10a)-1、-1.1d·(10a)-1的速率减少;2010-2017年减少最明显。(2)甘肃省各区域不同等级霜冻日数均呈现下降趋势,其中河西中部和甘南北部为快速减少区,陇南地区及陇东地区减少幅度较小。(3)近57a甘肃省呈晚霜冻结束时间提前,早霜冻出现时间推迟的趋势,且存在霜期最长的甘南地区晚霜冻结束时间提前最多,霜期最短的陇南地区早霜冻出现时间推迟最多的特点。(4)90年代末以后因≥10℃积温的快速增加及特色作物的播种面积大幅提高增加了作物受冻风险,霜冻造成的农作物受灾面积处于上升趋势。
- 程瑛吴晶李红黄武斌王小巍
- 关键词:霜冻农业影响因素
- 甘肃省强降水变化特征被引量:9
- 2014年
- 利用甘肃省1960~2011年逐日降水量及1984~2011年暴洪灾害的灾情资料,分析了甘肃省强降水变化特征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1)近52 a来,甘肃省降水量整体上呈逐年减少趋势,空间上由东南向西北递减;(2)河西年降水在1986年以后均匀度明显下降,而河东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降水时间分布很不均匀、80年代后期较均匀,其它时间变化不大;河西5~9月降水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前期分布最不均匀,河东20世纪90年代后期到21世纪初期降水不均匀性有所增加,此后逐渐减小;(3)河西西部一直是近50 a甘肃降水量分布最不均匀的地区,20世纪70年代及21世纪以来不均匀度明显较高;(4)20世纪80年代以来,甘肃河西强降水明显增加,而河东在21世纪初有短时段的增加,2008年以后又逐渐减少;(5)甘肃省暴洪灾害的频次及其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均呈增加趋势,而因暴洪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在减少,2009年以后略有增加。
- 程瑛侯政君孔祥伟李荣庆
- 关键词:基尼系数
- 论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决策气象服务
- 2018年
-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各种重大突发事件发生的频率也逐步增多。这些突发事件往往是没有预见性的,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引起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关注,而且常与天气情况相关,因此,如何做好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决策气象服务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将从各种重大突发事件的角度出发,简要分析如何在无预见性,突发性强的情况下,做好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决策气象服务。
- 车玉川杨建才程瑛李荣庆
- 关键词: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决策气象服务
- 祁连山中段人工增雨(雪)的气候分析及其有利天气被引量:13
- 2006年
- 重点分析了祁连山下肃南的天气气候特点,探讨在祁连山区中段进行人工增雨(雪)的有利天气条件及其日数。结果表明,祁连山区中段的降水量远远大于河西盆地;降水量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大;有利人工增雨(雪)的年平均日数有146.4d;一年中3—10月每月有雨(雪)日在10d以上;5—8月以对流性降雨为主。
- 李宗义杨建才李荣庆程瑛
- 关键词:增雨气候分析
- 近60a黄河上游流域不同强度降水及大气湿润指数变化的新特征被引量:1
- 2024年
- 深入研究黄河上游流域降水及大气湿润度旨在为其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选用1961-2020年黄河上游流域36个测站降水、气压、气温、风速、相对湿度等资料,采用最小二乘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黄河上游流域近60 a不同强度降水量、雨日及大气湿润指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黄河上游流域年降水量总体呈现西南多、东北少的特征,近60 a以4.9 mm·(10a)^(-1)的速度增加,尤以夏季增加最显著。(2)除小雨雨日减少外,小雨雨量、中雨雨日、雨量及大-暴雨雨日、雨量均呈增加趋势,其中产流区夏季中雨雨量增加最为显著。(3)黄河上游流域各区域湿润指数均呈现一致的下降趋势,其中源头区下降最多,其突变发生在1989年。(4)随着气候变暖,黄河上游流域潜在蒸散量增加的速率比降水增加的速率大,进而造成空气中水分散失增加,大气湿润度下降,对植被生长的潜在风险增加。
- 程瑛宋兴宇付正旭黎倩王一丞韩兰英
- 关键词:降水量雨日湿润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