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薛莲

作品数:6 被引量:79H指数:5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青蓝工程”基金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艾灸
  • 2篇术后
  • 2篇随机对照试验
  • 2篇胃肠功能
  • 2篇文献计量学
  • 2篇计量学
  • 2篇关节
  • 2篇关节炎
  • 2篇META分析
  • 2篇肠功能
  • 1篇代谢
  • 1篇代谢组学
  • 1篇心理
  • 1篇心理干预
  • 1篇性关节炎
  • 1篇诱导型
  • 1篇乳腺
  • 1篇乳腺癌
  • 1篇乳腺癌根治
  • 1篇乳腺癌根治术

机构

  • 6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江苏省中医院
  • 1篇江苏省肿瘤医...

作者

  • 6篇薛莲
  • 4篇孙志岭
  • 2篇姚芳
  • 2篇张永怡
  • 1篇胡月
  • 1篇赵江
  • 1篇邾萍
  • 1篇孟爱凤
  • 1篇李敏
  • 1篇智晓旭
  • 1篇朱娟芳
  • 1篇何静
  • 1篇秦雪
  • 1篇俞红
  • 1篇严杰
  • 1篇王洋
  • 1篇潘梦婷

传媒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护理研究
  • 1篇中国针灸
  • 1篇护理实践与研...
  • 1篇护理学报

年份

  • 4篇2018
  • 2篇201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代谢组学在关节炎领域的研究现状及文献计量学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背景:研究表明,关节炎的诊断与治疗机制研究可以从代谢组学的角度,进行代谢产物分析。代谢组学结合文献分析,可全面地了解其在骨关节炎领域的研究现状。目的:基于文献计量学对代谢组学在关节炎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与总结,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Pub Med、EBSCO、Web of Science、Elsevier数据库中有关代谢组学在关节炎领域研究的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到2017年5月。中文检索词:"(代谢组学"OR"代谢组")AND"关节炎";英文检索词:"Metabolomics"AND"Arthritis"。初步检索得到文献201篇,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59篇进行文献进行基本信息与研究内容的分析。结果与结论:(1)从2007年开始出现相关文献,文献数量逐年增加;(2)第一作者研究单位是高校、医院、研究院,发文量分别是37篇(63%)、15篇(25%)和7篇(12%);(3)收录期刊文献44篇(75%)、学位论文11篇(19%)、会议论文4篇(7%),44篇期刊文献收录在38种期刊杂志;(4)基金支持:36篇文献获得基金资助(6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文献最多,共29篇(49%),厅局级基金18篇(31%),省部级基金10篇(17%),国外基金5篇(8%),校级项目5篇(8%);(5)关节炎类型:类风湿关节炎40篇(68%)、骨关节炎7篇(12%)、痛风性关节炎6篇(10%),其他类型6篇(10%);(6)文献研究方向:关节炎治疗机制研究30篇(51%),发病机制研究17篇(29%),关节炎中医症候研究6篇(10%),综述6篇(10%);(7)代谢组学检测样本:体液样本53篇(90%),组织样本6篇(10%);(8)代谢组学分析技术: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33篇(56%)、核磁共振15篇(25%)、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10篇(17%)、联合液相与气相色谱-质谱技术1篇(2%);(9)由此提示,代谢组学已经普遍应用到关节炎领域中,并成为研究热点。另外,基于代谢组学了解中医药治疗关节炎副作用代谢途径,可为中医药�
张永怡孙志岭彭琳秀薛莲焦文娟何静
关键词:代谢组学痛风性关节炎文献计量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刮痧治疗颈肩痛的效果及安全性系统评价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系统评价刮痧对颈肩痛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为临床推广刮痧疗法提供循证依据。[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EBSco、Web of Science、Cochrane图书馆4个英文数据库以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网(CBM)3个中文数据库中关于刮痧干预颈肩痛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纳入研究的文献进行偏倚风险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项随机对照试验,涉及1 044例病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刮痧疗法可有效地改善颈肩痛疗效[Rr=1.14,95%CI(1.08,1.19),P<0.000 01],提高颈部活动功能[MD=-6.11,95%CI(-10.44,-1.77),P=0.006],但在缓解病人疼痛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1.51,95%CI(-3.06,0.04),P=0.06]。[结论]刮痧治疗颈肩痛安全、有效,但是由于纳入研究的数量和质量均不高,其确切疗效还需要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来验证。
姚芳薛莲严杰俞红
关键词:颈肩痛刮痧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中医
不同时机艾灸对腹腔镜全麻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被引量:40
2018年
目的:评价术前、术后不同时机艾灸对促进腹腔镜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108例患者随机分为术前艾灸组(36例)、术后艾灸组(36例,1例剔除)、对照组(36例,1例剔除)。3组均接受腹腔镜术后常规护理,术前艾灸组与术后艾灸组分别从术前1d、术后6h开始艾灸双侧足三里,每穴20min,至患者出现首次排气或排便即停止干预。记录各组患者首次自主排气或排便时间、耐受固体食物时间、术后1~3 d视觉模拟量表(VAS)腹痛评分及干预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与术后艾灸组、对照组比较,术前艾灸组排气或排便时间较早(均P<0.01),术后耐受固体食物时间较早(均P<0.01),术后1~3d VAS评分均较低(P<0.05,P<0.01);术后1~3d,术后艾灸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3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术前艾灸能更有效地促进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薛莲李敏赵江孙志岭
关键词:腹腔镜术后艾灸胃肠功能
不同艾灸距离对Ⅱ型胶原诱导型关节炎疗效的影响被引量:10
2017年
背景:有研究表明艾灸能够改善类风湿关节炎的关节症状、降低炎症反应,但艾灸操作缺乏标准。艾灸距离成为影响艾灸疗效的因素之一。目的:对比不同艾灸距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差异,探索最佳灸距。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出8只作为对照组,其他32只均造模处理。建立Ⅱ型胶原诱导型关节炎模型大鼠,分别按不同艾灸距离1,2,3 cm灸"肾俞(BL23)"及"足三里(ST36)"穴,每日灸1次,每个穴位10 min,每个疗程为6 d,各疗程间休息1 d,总共干预3个疗程,同时设置模型组。结果与结论:(1)一般情况及炎性反应情况:模型组大鼠除体质量外,足趾容积、关节炎评分、血清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艾灸干预后上述各指标艾灸各组较模型组均明显降低(P<0.01),并且艾灸1,2 cm组优于艾灸3 cm组(P<0.01);(2)踝关节组织学变化:模型组可见关节腔变窄、关节腔内可见炎细胞及血管翳形成,艾灸1,2,3 cm组可见中度炎细胞浸润,血管翳较少;(3)结果说明,艾灸在改善关节功能、调节免疫方面具有一定作用,可下调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减轻滑膜增生。艾灸距离为1或2 cm时,可提高艾灸的效果。
王洋吴心雨孙志岭张永怡薛莲秦雪
关键词:骨组织工程艾灸胶原诱导型关节炎白细胞介素1Β
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根治术后乳房缺失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meta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通过meta分析来探讨心理干预能否对乳腺癌根治术后乳房缺失的患者生活质量产生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万方,维普,CBMdisc,Cochrane Library,JBI Library,Pub Med,Web of science,MEDLINE,Embase等中英文数据库,检索关于对于乳腺癌根治术后进行心理干预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是至建库以来至2016年5月。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由2名评价者单独进行文献的筛选,纳入最终文献后进行质量评价、信息提取,采用RevMan 5.3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3个RCT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生活质量相比,自行设计量表MD=8.76,95%CI(6.60,10.93),P<0.00001,生活质量核心问卷MD=5.56,95%CI(2.71,8.41),P=0.0001,癌症康复评价简表MD=-4.81,95%CI(-7.24,-2.39),P=0.0001,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使用单个量表描述性分析,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现有的研究证据下,心理干预能够改善乳腺癌根治术后乳房缺失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还存在阴性结果,并且纳入的研究质量并不高,还需进一步证实可靠性。
潘梦婷孟爱凤智晓旭邾萍胡月姚芳薛莲朱娟芳
关键词:心理干预乳腺癌根治术生活质量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
1998-2017年我国艾灸治疗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文献计量分析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了解我国艾灸治疗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依据与方向。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维普数据库(VIP)、Pubmed、Web of science中从建库起至2017年10月的艾灸治疗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相关文献,根据所检结果收集和整理文献,并对文献调研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检索出152篇文献,文献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发表地区主要集中在浙江省(23篇)、广西壮族自治区(23篇)、江苏省(14篇);21.7%的文献有基金支持,均为省级课题,主要集中在浙江省。灸法以温和灸为主;穴位使用频次最高的是足三里,其次是神阙;干预时间以20 min/穴较为常见;评价指标多集中于胃肠功能恢复临床指标,其中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最为常用,实验室指标相对缺乏。结论艾灸可以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但仍需要以中医理论作为指导,规范艾灸治疗方案、艾灸时间及选择穴位以提高研究质量,进一步利用现代技术,深入机制研究,拓宽研究的广度与深度。
薛莲李敏孙志岭
关键词:艾灸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文献计量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