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义齿
  • 3篇树脂
  • 2篇单端
  • 1篇应力
  • 1篇应力分析
  • 1篇粘接
  • 1篇粘接桥
  • 1篇纤维
  • 1篇局部义齿
  • 1篇机械强度
  • 1篇固定局部义齿
  • 1篇固位
  • 1篇固位体
  • 1篇复合树脂
  • 1篇MEDLAR...

机构

  • 3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张倩
  • 3篇邱海燕
  • 2篇高国宁
  • 1篇姜文静
  • 1篇景倩
  • 1篇刘德峰
  • 1篇徐梦蓉

传媒

  • 2篇齐鲁医学杂志
  • 1篇国际口腔医学...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纤维增强复合树脂粘接桥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3年
纤维增强复合树脂粘接桥是一种微创伤修复技术,在口腔修复领域有较大的应用前景,其研究也越来越多。本文就增强树脂粘接桥纤维的位置和走向、纤维的排列、纤维的数量、纤维表面的处理、聚合体基质的吸水性、纤维与树脂基质的浸润性、纤维增强复合体与表层树脂之间的粘接强度等影响纤维增强树脂粘接桥强度的因素作一综述。
邱海燕邱海燕
关键词:纤维复合树脂固定局部义齿机械强度
单端粘结桥不同固位型设计的应力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分析不同固位型设计对单端粘结桥抗力值和失败模式的影响。方法将54颗离体上颌第一前磨牙按不同固位型设计随机分为C组(传统固位型)、D组(传统固位型+面连接杆)、L组(传统固位型+舌尖覆盖)3组,牙体预备后制作54个镍铬合金单端粘结桥,PANAVIA F粘固。24h后分别测量和观察单端粘结桥试件在垂直向加载和45°舌向加载后的抗力值及失败模式(脱粘、基牙断裂、修复体断裂)。结果垂直加载时,D组、L组抗力值均高于C组,差异有显著性(F=28.059,q=6.390、6.580,P<0.01)。45°舌向加载时,D组、L组抗力值均高于C组,差异有显著性(F=17.066,q=3.907、5.715,P<0.01)。每组的垂直加载与45°舌向加载的抗力值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t=3.351~6.090,P<0.01)。C组的失败模式均为脱粘,D组、L组的失败模式主要为基牙断裂。结论不同固位型设计可影响单端粘结桥的抗力值和失败模式。与C组相比,D组、L组固位型可更有效地提高单端粘结桥的抗力值。与垂直向外力相比,45°舌向外力对单端粘结桥的破坏更大。
高国宁张倩姜文静刘德峰邱海燕景倩
关键词:单端固位体应力分析
单端树脂粘结固定桥的系统评价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采用系统评价的方法研究单端树脂粘结固定桥的存留率和成功率。方法在Pubmed上以"denture,partial,fixed,resin-bonded"为检索词,检索1990年1月1日—2010年10月10日期间发表的文章,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后,采用Stata 10.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在501篇论文中最终筛选出13篇论文(12项临床研究),共计930个修复体。针对不同实验设计类型进行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单端树脂粘结固定桥存留率是95%(95%CI 92%~98%),成功率是90%(95%CI 86%~94%);上颌修复体的单端树脂粘结固定桥成功率(89%)低于下颌(93%),差异有显著性(P=0.042);前牙区修复体的成功率(89%)低于后牙区(96%),但两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5)。其他影响因素无法建立有效的回归模型。结论上颌单端树脂粘结固定桥的成功率低于下颌;建议以后对单端树脂粘结固定桥进行高质量、大范围、长期的临床随机对照实验并提供详细的临床数据。
邱海燕张倩徐梦蓉高国宁
关键词:义齿MEDLARS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