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慧芳
- 作品数:5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武汉工程大学化工与制药学院绿色化工过程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冶金工程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 DIBK-P204体系萃取锆铪的热力学研究被引量:10
- 2013年
- 以二异丁基甲酮(DIBK)为萃取剂,二(2-乙基己基)磷酸酯(P204)为改质剂,利用对数函数外推法对DIBK-P204体系从HSCN介质中萃取锆和铪的热力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锆铪与SCN-所形成配合物的一级稳定性常数分别为1×1010.07和1×10-0.12,DIBK-P204体系萃取锆和铪的热力学平衡常数分别为lg(K12,Zr)=5.00和lg(K12,Hf)=-4.69,焓变分别为ΔHZr=-13.76 kJ·mol-1和ΔHHf=-13.05 kJ·mol-1,说明对锆铪的萃取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不利于萃取反应的进行,并计算出常温下萃取反应的自由能变分别为ΔGZr=-28.06 kJ·mol-1和ΔGHf=26.32 kJ·mol-1,熵变分别为ΔSZr=48.78 J·(K.mol)-1和ΔSHf=-134.30 J·(K.mol)-1。
- 徐志高王力军吴延科池汝安吴明阳慧芳
- 关键词:锆铪萃取热力学
- DIBK-P204体系萃取分离锆和铪的机理被引量:11
- 2013年
- 为了解二异丁基甲酮(DIBK)和二(2乙基己基)磷酸(P204,HA)组成的混合萃取剂萃取锆和铪的化学行为,分别采用斜率法和饱和容量法研究DIBK-P204体系在HSCN介质中萃取锆和铪的性能及机理。结果表明:DIBK-P204体系萃取分离锆和铪时优先萃取铪,具有正协萃能力,萃取反应为加合反应机理;萃合物中Zr4+(Hf4+)、P204、DIBK的摩尔比为1:2:1,其萃合物组成分别为Zr(SCN)3·HA2·DIBK和Hf(SCN)3·HA2·DIBK;采用红外光谱分析负载有机相,推测萃合物可能存在的结构。因此,DIBK和P204混合使用可以改善HSCN介质下锆和铪的萃取分离效果。
- 徐志高王力军吴延科池汝安李攀红阳慧芳
- 关键词:锆铪萃取分离
- 撞击流反应制备钇稳定氧化锆超细粉体被引量:3
- 2014年
- 以氧氯化锆和硝酸钇及碳酸氢铵为原料,PEG4000为分散剂,在撞击流反应器中制备钇稳定氧化锆前驱体,焙烧后得到钇稳定氧化锆(YSZ)粉体,考察PEG4000用量、搅拌速率、反应时间和焙烧时间对粉体粒径的影响,并对粉体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优化工艺条件为:PEG4000用量1.4g/L,转速1 000r/min,反应时间65min,前驱粉体在1 460℃焙烧120min,可制得球形、粒度分布均匀、表观直径小于0.5μm的YSZ超细粉体。
- 阳慧芳徐志高池汝安李攀红赵骏祝都明
- 关键词:撞击流超细粉体沉淀法
- DIBK-TBP体系萃取铪和锆的动力学研究被引量:6
- 2014年
- 在恒界面池中研究DIBK-TBP协同萃取体系萃取铪、锆的动力学,考察了温度、界面积和搅拌强度等对萃取速率的影响。结果显示,DIBK-TBP体系萃取铪和锆的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对铪的萃取为相内反应和扩散共同影响的混合控制类型,表观活化能-43.106kJ/mol;对锆的萃取与搅拌强度、比界面积无关,为相内反应控制类型,表观活化能-16.024kJ/mol。
- 徐志高吴明池汝安李攀红王力军阳慧芳
- 关键词:TBP萃取锆铪动力学
- 聚乙烯亚胺对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浸取传质过程研究
- 2024年
- 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原地浸出时通常采用(NH_(4))_(2)SO_(4)作为浸取剂,存在稀土浸取传质效率低、浸取剂消耗多和浸矿工期长等难题。为解决上述难题,本文将表面活性剂聚乙烯亚胺(PEI)与2.0%(质量分数)的(NH_(4))_(2)SO_(4)进行复配组成复合浸取剂,借助色谱塔板理论探讨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柱式浸取时浸取剂流速、PEI浓度、温度和pH对稀土和铝的浸取传质过程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复合浸取剂对稀土和铝的浸取传质过程符合Van Deemter方程,PEI的加入能强化(NH_(4))_(2)SO_(4)对稀土和铝的传质过程。随着浸取液温度和pH的增加,稀土和铝浸出时的理论塔板数增大,理论塔板高度(HETP)减小,浸出传质效率增加。考虑到黏土矿物具有较好的pH缓冲性,稀土矿浸取作业时不需要调节浸取液的pH。复合浸取剂浸取稀土和铝的优化传质条件是:(NH_(4))_(2)SO_(4)浓度为2.0%,PEI浓度为0.4%,流速为0.5 mL·min^(-1),夏季作业时可强化稀土浸取的传质效果。
- 阳慧芳沙傲阳徐志高何正艳吴晨捷池汝安
- 关键词:聚乙烯亚胺浸取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