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锦

作品数:5 被引量:5H指数:2
供职机构:福建中医药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2篇薄层
  • 1篇信号
  • 1篇信号通路
  • 1篇液相
  • 1篇液相色谱
  • 1篇正交
  • 1篇正交法
  • 1篇乳膏
  • 1篇散片
  • 1篇色谱
  • 1篇山楂
  • 1篇通路
  • 1篇子机
  • 1篇萎缩性
  • 1篇萎缩性胃炎
  • 1篇胃炎
  • 1篇显微鉴别
  • 1篇相色谱
  • 1篇慢性
  • 1篇慢性萎缩性

机构

  • 5篇福建中医药大...

作者

  • 5篇陈锦
  • 1篇倪立坚
  • 1篇张宽
  • 1篇王典瑜

传媒

  • 4篇海峡药学
  • 1篇数理医药学杂...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山楂清脂分散片的工艺制备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山楂清脂分散片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摸索提取溶媒的加入量,以山楂提取物的收得率、熊果酸和齐墩果酸的总含量作为试验指标,优选山楂提取工艺;通过考察崩解剂、填充剂、粘合剂和助流剂等辅料的种类和用量,确定最佳成型工艺。结果山楂清脂分散片的最佳制备工艺为:取山楂药材,加4倍量70%的乙醇提取,水解、洗涤后,制得山楂提取物。取提取物60g,与16g交联CMC-Na、119g微晶纤维素按等量递增法混合均匀,以5%PVP-K30(40%乙醇配制)溶液作粘合剂,过18目筛网湿法制粒,60℃以下通风干燥,过24目筛网整粒,加入4g交联CMC-Na和1g SiO_2,按等量递增法混合均匀,8.5mm浅凹模压制成1000片,片重0.20g。结论该工艺简便、稳定、可行,适于山楂清脂分散片的生产。
何琳俐王典瑜陈艳锦陈锦
复方穿脊颗粒的制备工艺研究
2020年
目的优化复方穿脊颗粒的制备工艺,为制剂生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L9(3^4)正交设计结合单因素试验,优化了制剂的提取工艺并通过辅料、颗粒流动性、吸湿率等的实验研究,确定该制剂的最佳成型工艺。结果复方穿脊颗粒最佳制备工艺为:穿山龙粉碎,取细粉115g备用,剩余的粗粉加入7倍量70%乙醇,浸渍24h,以3mL·min^-1的速度渗漉,收集渗漉液,回收乙醇并浓缩成清膏(相对密度1.05~1.10,60℃)备用;其余淫羊藿等10味药材加10倍量水煎煮3次,1次1h,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成清膏(相对密度1.05~1.10,60℃),与穿山龙清膏合并,一同浓缩成稠膏(相对密度1.35~1.40,60℃),加入上述穿山龙细粉及适量糊精、甜菊素,混匀,制颗粒,60℃干燥,制成1000g,即得。结论该工艺操作简便,成品质量稳定,适用于复方穿脊颗粒的生产。
何琳俐陈锦
关键词:正交法
复方芩黄乳膏的质量标准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通过试验建立复方芩黄乳膏的质量标准。方法对方中黄连、黄芩、大黄、桂枝等4味药材进行薄层色谱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制剂中黄芩苷的含量:色谱柱为Agilent Eclipse Plus 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溶液(24:76),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70 nm,柱温30℃,进样量10μL。结果黄连、黄芩、大黄、桂枝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分离度好、专属性强。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复方芩黄乳膏质量标准简便、易行、重复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陈锦何琳俐
关键词: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
胃得安胶囊的鉴别方法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建立胃得安胶囊中茯苓、甘草、黄柏、香附(制)、姜半夏、黄芩、绿衣枳实、槟榔、麦芽等9味药的简易显微鉴别方法,并对方中甘草、黄柏、木香、厚朴4味药材进行薄层鉴别。方法采用显微鉴别法和薄层色谱法,考察供试品前处理条件、展开剂、展开条件、显色方法等。结果建立了胃得安胶囊中相应药味的简易显微鉴别和薄层鉴别方法。供试品在显微镜下特征明显,薄层色谱斑点清晰,且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本研究建立的胃得安胶囊鉴别方法简便易行、重复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陈锦倪立坚何琳俐
关键词:显微鉴别薄层鉴别
摩罗丹浓缩丸通过TNF/PI3K/AKT信号通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2024年
目的探究摩罗丹浓缩丸(Moluodan concentrated pill,MLD)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中医药综合数据库(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tegrated Database,TCMID)、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Integrative Pharmacologybased Research Platfor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IP)和中药免疫肿瘤学数据库(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n Immuno-Oncology,TCMIO)获取MLD的化合物和化合物相关靶点(compound-related target,CRT);DisGeNET和GeneCards数据库获取CAG相关靶点基因(CAG related target gene,CAG-RTG);采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MLD化合物-CRT网络,并将CRT和CAG-RTG取交集获取MLD相关疾病靶点(MLD-related disease target,MLD-RDT);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MLD-RDT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并进行拓扑结构分析,筛选重要靶点。采用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与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探索MLD治疗CAG的主要分子机制。结果MLD中共有259个活性分子,获得961个靶基因,其中179个可能与CAG相关。PPI网络显示,AKT1、TNF、IL-6、TP53、IL-1β等是MLD治疗CAG的关键靶点。富集分析显示,MLD治疗CAG的关键通路为PI3K-AKT信号通路和TNF信号通路。结论MLD可能通过介导TNF/PI3K/AKT信号通路治疗CAG。
陈锦何琳俐高颖张宽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分子机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