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雷瑶

作品数:11 被引量:33H指数:4
供职机构:福州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教育厅资助项目国家留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理学金属学及工艺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航空宇航科学...
  • 4篇理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7篇旋翼
  • 7篇气动
  • 5篇数值模拟
  • 5篇值模拟
  • 4篇气动干扰
  • 3篇动特性
  • 3篇悬停
  • 3篇旋翼飞行器
  • 3篇双旋翼
  • 3篇气动特性
  • 3篇气动性能
  • 3篇气液两相流
  • 3篇两相流
  • 3篇共轴双旋翼
  • 3篇飞行
  • 3篇飞行器
  • 2篇悬停状态
  • 2篇功率载荷
  • 1篇旋翼气动
  • 1篇优化设计

机构

  • 11篇福州大学

作者

  • 11篇雷瑶
  • 6篇纪玉霞
  • 4篇雷瑶
  • 1篇杨晓翔
  • 1篇林宗伟

传媒

  • 2篇计算力学学报
  • 2篇兵工学报
  • 1篇力学与实践
  • 1篇现代制造工程
  • 1篇福州大学学报...
  • 1篇机床与液压
  • 1篇机械设计与制...
  • 1篇机械科学与技...
  • 1篇实验流体力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型四旋翼飞行器最佳旋翼间距布局研究被引量:7
2020年
为研究悬停状态下不同翼间距对微型四旋翼飞行器气动性能的影响,结合整机试验和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旋翼间距下微型四旋翼飞行器拉力和功耗的变化规律。在样机试验中,通过搭建试验平台对间距比l/d范围1.1~2.0的微型四旋翼飞行器进行了拉力和功耗的测量,确定了相同功耗条件下具有较大拉力的最佳旋翼间距范围。为更直观地得到旋翼间气动干扰对整机气动性能的影响,通过CFD方法对微型四旋翼飞行器流场进行了仿真,得到了不同间距下的压力、流线和涡量分布情况,进而对四旋翼飞行器在不同旋翼间距下表现出的不同气动特性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与无干扰状态下的孤立单旋翼相比,四旋翼间存在的气动干扰在合理的旋翼间距下可以保持涡流完整,并有助于提升四旋翼系统的拉力。最后,通过试验和仿真对比发现,在旋翼间距为1.8d时,四旋翼飞行器具有较大的功率载荷和良好的气动特性,是该四旋翼飞行器整机的最佳气动布局。
雷瑶雷瑶叶艺强黄宇晖
关键词:四旋翼悬停状态CFD气动干扰
不同旋翼间距下共轴双旋翼无人机的气动特性被引量:3
2022年
为了获得共轴双旋翼的最佳气动性能,对不同旋翼间距比的共轴双旋翼无人机进行了试验和数值模拟。首先,对共轴双旋翼的气动性能参数进行了理论分析。然后,构造共轴双旋翼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并通过自行设计的试验获得了升力和功率。同时,将试验获得的升力和功耗转化为功率载荷和悬停效率进行气动分析。最后,结合试验和仿真结果表明,工作转速2 200 r/min下,与i=0.75在相比,当间距比i=0.385时,功率载荷提高了1.5%,总效率提高了大约5.64%。该间距比下的气动性能较好,可以作为共轴旋翼无人机的最佳气动布局。
雷瑶雷瑶王恒达黄宇晖
关键词:共轴双旋翼功率载荷气动性能
微型共轴双旋翼气动性能数值模拟与试验分析被引量:9
2017年
为研究悬停状态下旋翼的间距对微型共轴双旋翼气动性能的影响,文中通过搭建试验平台对间距比h/r分别为0.32、0.38、0.45、0.51、0.58、0.65和0.75下的共轴双旋翼进行气动性能测试,以测量不同旋翼转速下所得共轴双旋翼的拉力和功耗对共轴双旋翼气动布局进行优化,试图找出具有最佳气动特性的共轴旋翼布局。另外,通过试验误差分析确定了相应的拉力系数、功率系数和功率载荷,且试验误差均小于2%。同时,为更直观得到不同间距下气流干扰对旋翼系统气动性能的影响,文中采用数值模拟得到了不同间距比下旋翼的流线分布和压力分布。最后,对比试验结果,综合分析旋翼间气动干扰的影响,最终得到间距比h/r为0.38时的共轴双旋翼具有最佳的气动布局。研究结果表明,悬停状态的共轴双旋翼可以通过改变间距大大提高气动性能,且同一间距下转速越大虽然旋翼间干扰越强烈,但此时开始出现耦合,使得系统的气动性能可能更好,同时,由于上下旋翼间的相互诱导,虽然转速较低时升力较小,但是功耗明显低于高转速,使得系统具有更大的功率载荷。
雷瑶纪玉霞汪长炜
关键词:共轴双旋翼悬停状态气动干扰数值模拟
节水水嘴起泡器气液两相流数值模拟被引量:2
2016年
为了研究节水水嘴起泡器内部两相流的流动规律,采用Fluent软件对其内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根据起泡器内部流场的流动特性,采用欧拉两相流模型以及RNG(re—normalization group)κ-ε湍流模型,分析起泡器出口截面气液两相体积分数和速度的分布特点.结果表明:增大入口水流速度可以加快分散出口截面气液两相的分布,缩短流体流动的稳定时间;整流网具有分散流体,降低流速的作用;错开整流网相邻层之间的网格可以改善出口截面的液相分布;本模型中整流网采用三层网格达到较好的出水效果.
林宗伟雷瑶杨晓翔
关键词:气液两相流数值模拟
小型旋翼气动特性研究
2018年
为研究小型旋翼的气动特性,运用CFD方法对旋翼的流场进行数值模拟,通过旋翼表面压力分布、速度矢量、流场流线以及升阻比来详细分析旋翼的流场分布特点和气动特性。设计试验系统并搭建气动测试实验平台,实际测量旋翼的拉力和功耗并验证数值模拟结果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旋翼桨尖处压力最大且存在负压区域,桨尖压力梯度最大的地方逸出了桨尖涡。在雷诺数范围0.8×10~5~1.16×10~5内,旋翼翼型在雷诺数约为90 000时的升阻比达到最大。低转速下旋翼的功率载荷较大,在转速约为1 700 r/min时,旋翼的拉力较大同时功耗较小。
雷瑶纪玉霞汪长炜
关键词:数值模拟升阻比流场特性
虹吸管道内流场数值模拟研究及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以虹吸式坐便器产品中的虹吸管道为研究对象,应用FLUENT软件对虹吸管道冲水过程中的气液两相流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虹吸管道结构对虹吸性能的影响。通过改变管道结构参数(阻水段倾斜角度和爬坡段长度),分别对管道内流场进行对比分析,并依据数值模拟结果提出了虹吸管道结构优化设计的建议。模拟结果表明,虹吸管道结构直接影响虹吸性能,在管道内流场中,管顶驼峰处会产生明显的负压,影响虹吸起始时间;管道出口处均产生正压,且该处气液两相变化变得剧烈;适当缩短爬坡段长度,有利于延长虹吸持续时间;适当增加阻水段倾斜角度,有利于维持虹吸稳定。
雷瑶汪长炜纪玉霞
关键词:气液两相流数值模拟优化设计
共轴双旋翼单元不同旋翼间距的气动性能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为设计合理的旋翼布局来展现出共轴双旋翼系统的气动性能,通过搭建试验平台测量了共轴双旋翼飞行器的间距比为0.32R-0.75R的功耗和升力。另外,采用ANSYS建立了共轴双旋翼飞行器的全尺寸模型,并进行了一系列仿真,得到了不同间距下共轴双旋翼的压强、速度和流线分布。分析结果表明:共轴双旋翼间的气动干扰在合适的间距下被削弱,此时桨尖涡流完整。同时,整体的升力比单旋翼至少可以提升58%,最高可以提升72%。此外,还发现在产生相同升力时,在较低转速下产生的功率载荷PL值比较大。最后,值得注意的是,在旋翼间距h为0.385R时的气动性能较良好,是共轴双旋翼单元最佳的布局。
雷瑶雷瑶王恒达
关键词:共轴双旋翼气动性能功率载荷
小型多旋翼飞行器悬停效率分析被引量:5
2019年
多旋翼的不同配置方式直接影响着小型飞行器整机悬停效率。为了得到不同气动参数下多旋翼系统的悬停效率,通过搭建试验平台测量了多旋翼系统在不同的旋翼位置、桨叶数量、旋翼臂形状尺寸、共轴间距、非共轴旋翼重叠区域时的推力和功耗,分析了不同旋翼配置方式下整机悬停效率随桨盘载荷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旋翼桨叶数为2且在旋翼下置时多旋翼飞行器的悬停效率最高;旋翼臂尺寸比形状对悬停效率的影响更大;不同间距比的共轴旋翼在桨盘载荷较高时可以接近无干扰单旋翼的效率,且在间距比为30. 4%时具有较高的悬停效率;通过合理配置非共轴重叠区域的竖直间距比和水平间距比可以有效降低能量损失,且在较小竖直间距比时将水平间距比保持在10%~15%的范围可以大幅度提高悬停效率。
雷瑶雷瑶吴智泉
关键词:螺旋桨
共轴八旋翼飞行器气动特性三维数值模拟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以周向均布四组共轴单元组成的八旋翼飞行器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通过商业软件FLUENT对整机飞行器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得到旋翼附近流场的涡流粘度云图、压力云图和流线图.由结果分析可知,采用单相流模型及Spalart-Allmaras湍流模型可以有效地模拟该共轴八旋翼在工作转速下的气动特性.当旋翼旋转时,靠近旋翼壁面的流速明显变快,并在旋翼横截面曲率最大处达到最大值.由于上旋翼尾迹的影响,压差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旋翼桨尖附近,此时流线分布也表明共轴上下旋翼之间以及相邻共轴旋翼单元之间存在强烈的气动干扰,这部分干扰可能有利于提高整机升力.
雷瑶吴智泉汪长炜纪玉霞
关键词:气动特性计算流体力学气动干扰
虹吸管道气液两相流数值模拟被引量:2
2018年
为了给节水型坐便器设计提供理论依据,运用Fluent软件模拟了虹吸管道内部气液两相流动态行为,采用VOF(Volume of Fluid)模型以及RNG k-ε模型,研究了管道内部结构对虹吸性能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展示了虹吸管道冲水过程中气液两相体积分数、压强以及流速的分布规律,并通过冷模试验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可靠性。分析表明:1)采用气液两相流数值模拟,能够有效地对虹吸管道进行仿真分析;2)管道内负压和流速的大小与虹吸的持续时间直接相关;3)喷射口高速流出的水流形成的负压为虹吸的形成提供初始条件;4)喷射口与出口间的压差及管道内负压越大虹吸越稳定。
雷瑶汪长炜纪玉霞
关键词:气液两相流负压冷模试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