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云
- 作品数:5 被引量:10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国家动物海绵状脑病检测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级星火计划星火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PrP 106-126刺激巨噬细胞后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介导的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
- 为进一步揭示TSE发病过程中PrP和巨噬细胞的相互作用分子机制,探究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在PrP致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本研究检测了PrP106-126诱导的前炎症因子(IL-1β,TNF-α,IL-6)和i...
- 鲁云姜秋月赵德明
- 关键词: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NF-ΚB信号通路巨噬细胞PRP
- 羊瘙痒因子263K感染金黄地鼠后生物学特性的检测
- 2011年
- 本次研究将感染羊瘙痒因子263K的脑匀浆通过颅内接种于金黄地鼠,应用临床特征观察、组织病理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观察以及Western blotting等技术对该毒株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检测,分析和探讨其对金黄地鼠有无致病性以及致病特点,并为国内朊病毒的研究建立263K动物模型。结果表明,根据潜伏期及临床症状、组织病理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等判断,该毒株在金黄地鼠体内所表现的生物学特性与原毒株基本一致,由此也建立了国内该毒株的金黄地鼠动物研究模型,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朊病毒疾病打下重要的基础。
- 鲁云赵德明杨利峰
- 关键词:生物学特性朊病毒羊痒病
-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自然衰减曲线的测定被引量:1
- 2011年
- 研究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在自然环境中的衰减规律,有助于养殖场中IBV的防控和检测。本试验模拟养殖场的空气环境,应用气管环组织培养(TOC)法对IBV进行散布试验。试验通过采集不同时间段的空气样品,对SPF鸡胚气管环进行攻毒试验,以气管环纤毛运动情况及上皮细胞完整性为判定依据,绘制IBV自然衰减曲线。结果显示,IBV在进入自然环境1 h内其存活率显著下降,1~4 h趋于平缓,4 h后其存活率极低。
- 鲁云刘爱林张晓立林敬钧赵德明尹晓敏
- 2010年实验用鼠健康状况的病理学调查和分析被引量:8
- 2011年
- 应用石蜡切片及H.E染色法,于2010年5月和10月分别对10家和14家实验动物单位的4~6周龄实验用鼠的心、肝、脾、肺、肾、大肠和小肠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的实验用鼠为健康动物,而非健康动物以脂肪肝和轻度肺炎为主要病变,且发病率稳定。这可能与饲养的环境和饲料有关,加强饲养管理可以使这种情况得到改善。
- 丁天健王进甘文强林敬钧张晓立赵炜吴文玉张思明尹菲鲁云李星寓王敏姜秋月何柳周向梅杨利峰尹晓敏赵德明
- 关键词:病理学诊断
- 朊病毒检测方法综述被引量:1
- 2011年
- 传染性海绵状脑病(transmissibl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ies,TSEs)是由朊病毒引起的人和多种哺乳动物以神经退行性变化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慢性消耗性传染病,也称作朊病毒病;其是由体内正常细胞表面的PrPC转变成PrPSc蛋白所导致。但PrPSc主要在脑内表达,在其他组织表达量很低,因此快捷准确的诊断方法对于该病有重要意义。作者重点介绍以朊病毒的致病特点为依据建立的检测方法,便于对该疾病的早期诊断、预防以及食品安全检测提供帮助,保障畜牧业的有序发展以及人类的健康。
- 鲁云李滋薇杨利峰赵德明
- 关键词:朊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