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调查福建省鼠伤寒沙门菌β-内酰胺耐药状况及其与ESBLs耐药基因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83 株鼠伤寒沙门菌对β-内酰胺类及ESBLs菌株其他18种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并计算耐药率;同时用PCR方法检测菌株ESBLs相关基因 bla TEM 、 bla CTX-M 、 bla OXA 及 bla SHV 的携带情况,并对 bla CTX-M 阳性基因进行测序分型。结果两类不同来源菌株均对氨苄西林和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较高,腹泻患者来源株对第三、四代头孢有不同程度的耐药。腹泻患者来源株中检出10株ESBLs阳性菌株,检出率16.39%(10/61),该类菌株全部为多重耐药。腹泻患者来源株 bla TEM 、 bla CTX-M 和 bla OXA 基因检出率分别为55.74%(34/61)、16.39%(10/61)和19.67%(12/61);健康人员来源株 bla TEM 和 bla OXA 基因检出率分别为22.73%(5/22)和18.18%(4/22),未检出 bla CTX-M 基因,两类菌株均未检出 bla SHV 基因。10株 bla CTX-M 基因阳性株测序表明 bla CTX-M-14 基因型4株、 bla CTX-M-15 和 bla CTX-M-55 基因型各3株。相关性分析表明 bla TEM 基因与氨苄西林耐药表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P <0.001, Ka=0.546), bla CTX-M 基因与头孢噻肟和头孢吡肟耐药表型高度一致( P <0.001, Ka=1.000),与头孢他定( P <0.001, Ka=0.626)和氨曲南( P <0.001, Ka=0.668)一致性较好。结论福建省鼠伤寒沙门菌对头孢菌素及ESBLs耐药主要由 bla CTX-M 基因介导且ESBLs菌株多重耐药现象严重。
目的对来自人感染猪链球菌患者血培养的分离株进行病原学分离鉴定,了解该菌株分子生物学特征,提供分子流行病原学依据。方法通过常规分离培养、生化鉴定、质谱检测分析、病原诊断基因及相关毒力基因检测和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multi 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分析。结果菌株为猪链球菌血清型5型,毒力基因携带模式为mrp+/ef-/sly+/gdh+/gapdh+/fbps-/orf2-,MLST分型为ST373,该分离株对氯霉素和四环素耐药。结论猪链球菌血清型5型也可以引起人感染,可通过相关的分离培养鉴定以及相关的病原学基因进行快速诊断和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评价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ultiple-locus variable-number tandem-repeat analysis,MLVA)对福建地区宋内志贺菌的分型能力,为了解宋内志贺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及疫情暴发时病原的溯源提供分析方法和基础数据。方法选择8个VNTR(Variable Number of Tandem Repeats)位点对68株临床分离株宋内志贺菌进行PCR扩增和毛细管电泳,利用BioNumeric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并构建最小生成树(Minimum spanning tree,MST),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分析分型结果。结果 68株宋内志贺菌经MLVA分型后遗传关联度在20.647%~100%之间,按照100%的相似水平可分为66个MLVA型,呈遗传多态性,分辨系数为0.9986;有6个优势基因群(G1~G6),表现出时间地区聚集性。在最小生成树中,芗城分离株显示不同程度的亲缘关系,形成本土流行的优势克隆群;新罗分离株来源分散,存在少数优势基因簇。结论福建临床分离株宋内志贺菌具有基因多态性,MLVA方法对该菌有较好的分型能力,可用于研究菌株间的亲缘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