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乔树宾

作品数:9 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7篇动脉
  • 7篇冠状
  • 7篇冠状动脉
  • 6篇介入
  • 6篇介入治疗
  • 6篇经皮冠状动脉...
  • 6篇冠状动脉介入
  • 5篇动脉介入治疗
  • 5篇经皮冠状动脉...
  • 5篇冠状动脉介入...
  • 4篇病变
  • 2篇动脉疾病
  • 2篇冠状动脉疾病
  • 1篇导丝
  • 1篇动脉病变
  • 1篇动脉造影
  • 1篇心病
  • 1篇心肌
  • 1篇心肌病
  • 1篇心内膜

机构

  • 9篇国家心血管病...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石河子大学
  • 1篇哥伦比亚大学
  • 1篇云南省阜外心...

作者

  • 9篇乔树宾
  • 4篇吴永健
  • 4篇杨跃进
  • 4篇徐波
  • 3篇窦克非
  • 3篇宋雷
  • 1篇杨进刚
  • 1篇涂圣贤
  • 1篇高润霖
  • 1篇袁晋青
  • 1篇王水云
  • 1篇高展
  • 1篇颜红兵
  • 1篇邱洪
  • 1篇王勇
  • 1篇宋云虎
  • 1篇田涛
  • 1篇高立建

传媒

  • 5篇中国介入心脏...
  • 2篇中国分子心脏...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Chines...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老年无保护左主干病变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1年
目的分析老年(≥65岁)无保护左主干冠状动脉病变(unprotected left main coronary disease,ULMCA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疗效。方法200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阜外医院行ULMCAD-PCI治疗的患者3960例,其中1397例年龄≥65岁(老年组),2563例年龄<65岁(非老年组)。临床终点事件包括3年随访时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MACE)、全因死亡、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的发生率。结果与非老年组相比,老年组患者的MACE(16.2%∶13.5%,P=0.002)、全因死亡(6.1%∶2.3%,P<0.0001)、心肌梗死(6.1%∶3.5%,P<0.0001)、再次血运重建(7.7%∶9.6%,P=0.04)明显升高。应用倾向性评分校正后,两组之间的MACE(危险比[HR]:1.16,95%可信区间[CI]:0.93~1.53,P=0.18)以及再次血运重建(HR:0.81,95%CI:0.61~1.06,P=0.13)无统计学差异。然而,全因死亡(HR:2.08,95%CI:1.35~3.22,P=0.0007)和心肌梗死(HR:1.73,95%CI:1.16~2.56,P=0.0056)在老年组患者中发生率更高。结论3年随访结果表明,老年无保护左主干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介入治疗的临床预后劣于非老年ULMCAD患者。
刘圣文胡奉环陈珏窦克非杨伟宪吴永健杨跃进徐波乔树宾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在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稳定型冠心病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被引量:7
2023年
目的 比较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在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稳定型冠心病(SCAD)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8年1—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接受PCI治疗的SCAD患者4 89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出院时根据患者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的情况将患者分为替格瑞洛组(n=697)和氯吡格雷组(n=4 197)。分析两组患者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和心肌梗死溶栓(TIMI)出血事件。结果 经过倾向性评分匹配后,替格瑞洛组患者MACCE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氯吡格雷组患者[4.0%比6.7%,风险比(HR)=0.55,95%置信区间(95%CI):0.32~0.79,P=0.019]。且替格瑞洛组患者全因死亡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氯吡格雷组患者(1.6%比3.3%,HR=0.49,95%CI:0.21~0.84,P=0.037)。而两组患者TIMI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9%比4.3%,HR=1.35,95%CI:0.84~1.72,P=0.609)。结论 在接受PCI治疗的SCAD患者中,与氯吡格雷组相比,替格瑞洛组患者MACCE的发生率较低,而TIMI出血风险无明显增加。
栗佳男王勇邱洪郭婷婷席子惟师皓天吴永健窦克非乔树宾杨跃进高润霖
关键词:稳定性冠心病氯吡格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安全性有效性
SYNTAX评分对冠状动脉单双支病变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长期预后的价值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SYNTAX评分对冠状动脉单双支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术后1年临床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PANDAⅢ临床试验是一项前瞻性、多中心、全人群、随机对照研究,共入选了2013年12月至2014年8月来自46家中心的2348例患者。前瞻性地收集所有患者的SYNTAX评分,其中有1663例为冠状动脉单支或双支病变患者。根据SYNTAX评分将患者分为3组,其中SYNTAX评分≤22分为低分组(1388例),22分32分为高分组(63例)。结果低、中、高分组中分别有1378例(99.28%)、211例(99.53%)、63例(100.00%)患者完成了1年随访。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分别为低分组6.31%(87/1378)、中分组10.90%(23/211)、高分组20.63%(13/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高分组全因死亡率明显高于低、中分组(11.11%比1.45%比1.42%,P<0.001)。所有患者心肌梗死的发生率随着SYNTAX评分的升高而增加(3.63%比7.58%比14.29%,P<0.001)。低、中、高分组中靶病变失败(TLF)事件的发生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4.57%比9.95%比12.70%,P<0.001)。随着SYNTAX评分升高靶血管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增高(3.27%比7.58%比12.70%,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HR 1.039,95%CI 1.020~1.057,P<0.001)和术前SYNTAX评分(HR 1.031,95%CI 1.012~1.050,P<0.001)是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冠状动脉单双支病变患者,SYNTAX评分是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且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王娟许浩博乔树宾管常东崔锦钢张敏
关键词:SYNTAX评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14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IE)病例的临床特征。方法:2006年8月至2018年6月阜外医院收治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7427例,IE患者668例,其中HCM合并IE者14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描述14例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原学特征、超声心动图发现、治疗及出院转归等。结果:HCM合并IE发生率为0.19%,在HCM患者中IE的发病率为0.15/1000人年;HCM合并IE 14例患者中男性占11例,发热及心脏杂音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心功能不全(12/14)及细菌性栓塞(8/14)为最常见并发症;致病微生物均为革兰阳性球菌,以链球菌最常见(5/8);超声心动图提示室间隔厚度(21.2±2.7)mm,左心室流出道梗阻重,14例均有赘生物形成,赘生物最多分布于二尖瓣前叶(12/14),体循环栓塞(8/14)及瓣叶损害(12/14)发生率高;好转出院10例,其中8例为接受外科手术治疗者;2例自动出院后死亡,2例院内死亡。结论:HCM合并IE发生率低,HCM合并IE患者细菌性栓塞及瓣叶损害的发生率较高,且住院病死率高,预后较差,外科手术是治疗HCM合并IE成功的基石。
王鹏宋雷高晓津王水云宋云虎乔树宾
关键词:心内膜炎细菌
评价分叉病变不同边支保护技术中不同导丝对主支支架药物涂层完整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通过体外分叉血管流体模型模拟不同的边支保护技术,评估不同边支保护技术中不同导丝对主支支架药物涂层的影响。方法在体外分叉血管流体模型中分别进行拘禁导丝技术、被动拘禁球囊技术、球囊支架对吻技术的操作,每组操作完成后,均使用电镜观察弹簧圈护套导丝和聚合物护套导丝对支架涂层影响的程度。结果在三组不同的边支保护技术中,弹簧圈护套导丝均显示出对支架涂层更大的破坏性。而聚合物护套导丝对支架涂层的破损均较轻微。结论在分叉病变的三种边支保护技术中,从支架涂层损伤程度看,聚合物护套导丝更适合边支保护。
杨敏谢荣爱王欢欢刘海明王磊宋莹崔成高展陈珏徐波袁晋青乔树宾陈纪林高立建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分叉病变药物洗脱支架
非顺应球囊高压处理半顺应球囊不能扩张的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使用非顺应性球囊高压扩张对常规半顺应性球囊不能扩张的冠状动脉病变的治疗效果,评估非顺应性球囊高压扩张对于部分不能扩张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冠心病中心收治的36例常规半顺应性球囊不能充分扩张的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患者,首选非顺应性球囊高压扩张处理,观察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并随访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结果36例患者中,使用高压非顺应性球囊扩张后,25例(69.4%)达到了病变充分扩张,随后顺利置入支架(3例为支架术后膨胀不全再狭窄患者);5例(13.9%)经旋磨治疗后使用顺应性球囊高压扩张后管腔扩张成功;1例(2.8%)旋磨后使用非顺应性球囊高压仍不能扩张病变;2例(5.6%)旋磨后常规半顺应性球囊仍不能充分扩张病变,经高压扩张最终置入支架;2例(5.6%)由于血管钙化迂曲非顺应性球囊不能到达病变处,旋磨后仍不能通过非顺应性球囊,仅适用半顺应性小球囊扩张病变;1例(2.8%)经高压球囊扩张后置入支架发现病变仍未充分扩张,使用非顺应性球囊高压扩张仍未成功,建议术后予加强抗血小板治疗。所有患者无血管穿孔等并发症及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结论采用非顺应性球囊高压扩张常规球囊不能扩张的病变,为此类病变的预处理提供了简便有效的策略选择。
崔锦钢田涛管浩王天杰胡奉环杨伟宪袁建松吴永健杨跃进乔树宾
关键词:冠状动脉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基于影像计算的冠状动脉功能学评价的研究进展
2021年
在冠状动脉疾病的临床评价方面,血流储备分数因能特异性地反映出冠状动脉病变的功能学特征,被国内外指南推荐应用于指导临界病变或多支病变患者血运重建策略的制订。随着近年来冠状动脉CT、冠状动脉造影、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及血管内超声等冠状动脉成像技术的不断进步,在成像的基础上,经人工模拟计算得出的新型冠状动脉功能学评价手段应运而生。本文对近年来基于影像计算的冠状动脉功能学评价主要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马越宋雷乔树宾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血流储备分数
Transradial Versus Transfemoral Approach fo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in Elderly Patients in China: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2017年
Objective To compare hospital costs and clinical outcomes between transradial intervention (TRI) and transfemoral intervention (TFI) in elderly patients aged over 65 years. Methods We identified 1229 patients aged over 65 years who underwent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in Fuwai Hospital, Beijing, China, between January 1 and December 31, 2010. Total hospital costs and in-hospital outcom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RI and TFI. An inverse probability weighting (IPW) model was introduced to control potential biases. Results Patients who underwent TRI were younger, less often female, more likely to receive PCI for single-vessel lesions, and less likely to undergo the procedure for ostial lesions. TRI was associated with a cost saving of CNY7495 (95%CI: CNY4419-10 420). Such differences were mainly driven by lower PCI-related costs. TRI patients had shorter length of stay (1.9 days, 95%CI: 1.1-2.7 days), shorter post-procedural stay (0.7 days, 95%CI: 0.3-1.1 days), and fewer 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 (adjusted odds ratio = 0.47, 95%CI: 0.31-0.73).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in the incidence of post-PCI bleeding between TRI and TFI (P〉0.05). Such differences remained consistent in clinically relevant subgroups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nd stable angina. Conclusion The use of TRI in patients aged over 65 years was associated with significantly reduced hospital costs and more favorable clinical outcomes.
金辰徐奕乔树宾唐欣然吴永健颜红兵窦克非徐波杨进刚杨跃进
FAVOR Ⅲ China试验设计和最新进展被引量:1
2021年
定量血流分数(QFR)是一种基于血管造影,可在不使用压力导丝和充血药物情况下快速计算血流储备分数的创新技术。FAVORⅢChina是一项由研究者发起的、多中心、对患者和临床评估者设盲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其目的是评估QFR增强血管造影指导(QFR指导组)策略与单纯血管造影指导(造影指导组)策略用于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和成本效益。主要终点是1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包括全因死亡、任何心肌梗死及任何缺血驱动的血管重建)的发生率。2018年12月开始入组,2020年1月完成入组。目前,1年的临床随访已经完成,主要结果将在2021年美国经导管心血管治疗大会上公布。
宋雷徐波涂圣贤Leon MB乔树宾
关键词: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造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