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6篇艾滋病
  • 8篇大学生
  • 8篇性行为
  • 8篇影响因素
  • 8篇知晓
  • 8篇知晓情况
  • 7篇在校
  • 7篇知识
  • 5篇在校大学生
  • 4篇艾滋病相关
  • 4篇艾滋病知识
  • 3篇知晓情况调查
  • 3篇中学生
  • 3篇流行病
  • 3篇流行病学
  • 3篇梅毒
  • 3篇结核
  • 3篇高中生
  • 3篇艾滋病相关知...
  • 3篇HIV

机构

  • 34篇北京市房山区...
  • 1篇牡丹江医学院
  • 1篇北京老年医院

作者

  • 34篇刘天军
  • 25篇王更新
  • 16篇阚震
  • 12篇黄少平
  • 2篇赵清水
  • 2篇周佳宇
  • 1篇高美丽
  • 1篇周伟
  • 1篇吴涛
  • 1篇史文凤
  • 1篇石芸
  • 1篇韩汾
  • 1篇王金燕
  • 1篇高舒
  • 1篇王丽辉
  • 1篇邢瑞婷
  • 1篇许春明

传媒

  • 11篇职业卫生与病...
  • 6篇中国艾滋病性...
  • 5篇职业与健康
  • 5篇预防医学情报...
  • 2篇国际流行病学...
  • 1篇天津医药
  • 1篇寄生虫病与感...
  • 1篇国际病毒学杂...
  • 1篇医学信息
  • 1篇医药前沿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7篇2019
  • 4篇2018
  • 5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某大学一年级男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调查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了解北京市房山区大一男生艾滋病相关知识认知情况,为开展艾滋病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利用微信扫码功能进行线上自主填写问卷。结果大一男生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等5项知识的知晓率分别为88.09%、83.27%、76.23%、10.21%和57.76%;获取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主要途径为网络(78.05%)、电视(72.83%)和学校教育(72.48%)。异性恋者和双性恋者4项知识的知晓率高于同性恋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与身边人的交谈"途径外,其他艾滋病相关知识来源途径所占比例比较,异性恋者、双性恋者均高于同性恋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性恋者获取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途径少、知识水平偏低,预防艾滋病传播的能力较差,应给予高度关注。
张曦月王更新刘天军阚震黄少平王贺
关键词:艾滋病知识
2005-2014年北京市房山区梅毒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了解2005—2014年北京市房山区梅毒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北京市房山区上报的梅毒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05—2014年北京市房山区共报告梅毒病例1560例,年均报告发病率15.63/10万。报告男性发病759例,女性发病801例,病例主要集中在20~49岁间。病例职业以家务及待业(30.06%)、农民(27.44%)、商业服务(13.91%)、离退人员(13.08%)为主,报告病例以隐性梅毒(65.29%)最多。结论北京市房山区梅毒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青壮年和老年男性是梅毒防治的重点人群;应根据梅毒的流行特点和流行趋势开展防治工作,有效预防与控制梅毒的流行。
刘天军阚震
关键词:梅毒流行病学
大学一年级新生艾滋病相关知识认知情况与性行为特征调查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了解北京市房山区大学一年级(以下简称"大一")新生艾滋病相关知识认知水平和性行为特征,为高校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利用微信扫码功能进行线上自主填写问卷。结果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总知晓率为77. 02%,女生总知晓率(78. 49%)高于男生(73. 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 96,P <0. 01)。"艾滋病是一种不可治愈的严重传染病吗?"等8项知识的知晓率分别为67. 67%、52. 16%、80. 95%、81. 66%、85. 11%、74. 55%、92. 07%和70. 74%。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主要来源渠道是"网络"、"学校教育"和"电视",分别占调查人数的82. 72%、76. 98%和69. 68%。大一新生性行为发生率为12. 25%,男生性行为发生率(22. 70%)高于女生(7. 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 04,P <0. 01)。大一新生安全套使用率为48. 72%,女生使用率(55. 22%)高于男生(43. 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 98,P <0. 05)。结论大一新生艾滋病相关知识认知水平偏低,发生性行为时自我保护意识差,应引起重视。
王更新刘天军张曦月
关键词:艾滋病性行为
北京市房山区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了解北京市房山区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的影响因素,为提高人群抗病毒治疗水平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5—2017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北京市房山区的391例HIV/AIDS患者信息,根据治疗情况分为治疗组(352例)和非治疗组(39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治疗的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3.341,95%CI:1.237~9.022)、居住地在农村(OR=2.039,95%CI:1.010~4.116)、本市户籍(OR=12.198,95%CI:2.856~52.103)和AIDS状态(OR=2.607,95%CI:1.025~6.629)是患者更加容易接受抗病毒治疗的影响因素。患者拒绝抗病毒治疗的主要原因有"身体健康,不用治疗"(15例,38.46%)和"怕别人知道"(9例,23.08%)。结论艾滋病防治机构需要根据患者的性别、居住地、户籍和疾病状态等影响因素开展个性化防治工作,以进一步提高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水平。
刘天军王更新张曦月穆怡静邢亚茹
关键词:HIV抗病毒治疗农村
北京市房山区在校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调查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了解北京市房山区在校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为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以班级为最小抽样单位,调查对象自主填写调查问卷。结果共调查在校大学生4498人,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31.636%。男生知晓率(43.634%)高于女生(25.9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848,P=0.000);大二、大三、大四年级知晓率(40.643%、40.430%和38.843%)高于大一年级(24.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979、47.492、22.117,均P=0.000)。大学生获取艾滋病相关知识来源排在前3位的途径分别是网络(84.082%)、学校教育(72.521%)和电视(69.386%)。结论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偏低,并具有性别和年级间的差异,应采取切实有效的宣传手段来提高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
周佳宇刘天军王更新张曦月
关键词:在校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
北京市房山区8所在校大学生性行为特征分析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了解北京市房山区在校大学生性行为特征,为开展艾滋病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以班级为最小抽样单位,抽到班级的所有学生均为调查对象,由调查对象自主填写调查问卷。结果共调查大学生4 498人,大学生性行为发生率为14.896%,大学生初次性行为未满18岁发生率为6.269%,多性伴发生率为6.536%,安全套正确使用率为50.896%,男男同性性行为发生率为5.093%,艾滋病检测率为12.090%。男大学生的性行为发生率、大学生初次性行为未满18岁发生率、多性伴发生率和艾滋病检测率(26.015%、12.870%、13.076%和14.815%)均高于女大学生(9.589%、3.120%、3.415%和8.5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学生性行为发生率、多性伴发生率、男男性行为发生率随着年级的升高呈增长趋势,年级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学生危险性行为较普遍,并具有性别和年级间的差异,应制定多样化的干预措施来控制艾滋病的传播。
刘天军王更新张曦月崔晓云穆怡静阚震黄少平
关键词:大学生性行为
2019年北京市房山区在校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了解北京市房山区在校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高校更科学地防控艾滋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采取多阶段抽样的方法,抽取北京市房山区在校大学生于2019-03/06利用微信扫码功能进行线上自主填写问卷。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250名在校大学生的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为80.56%,高年级大学生和医学专业大学生的艾滋病知晓率高于低年级大学生和非医学专业大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023、12.504,P<0.05)。艾滋病知识“来自学校教育”、“来自网络”和“来自报纸、杂志、书籍”的大学生知晓率高于非来源于以上3条途径的大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65、17.654、14.716,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级(OR=1.807,95%CI:1.353~2.413)、专业(OR=2.063,95%CI:1.398~3.043)、艾滋病知识“来自网络”(OR=1.953,95%CI:1.359~2.806)、艾滋病知识“来自报纸、杂志、书籍”(OR=1.543,95%CI:1.144~2.080)对大学生艾滋病知晓率有影响。结论北京市房山区大学生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偏低,高年级、医学专业、艾滋病知识“来自网络”和艾滋病知识“来自报纸、杂志、书籍”为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的促进因素。
王更新刘天军张曦月穆怡静邢亚茹
关键词: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影响因素
2014-2018年北京市房山区梅毒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了解2014-2018年北京市房山区梅毒流行病学特征和发展趋势,为政府制定梅毒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4-2018年梅毒疫情资料信息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人口学资料来源于房山区统计局。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4-2018年北京市房山区报告的梅毒病例进行趋势及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2014-2018年间,北京市房山区共报告梅毒病例1 771例,报告发病率波动在28.95/10万~37.64/10万之间,年均发病率为33.24/10万(χ2=342.63,P<0.05),年均增长2.04%。梅毒分期中各年均以隐性梅毒为主,占全部梅毒病例的74.20%(1 314/1 771),2015-2018年早期显性梅毒所占的比例有所增高,历年均有胎传梅毒病例报告;男女性别比为0.94∶1,60岁及以上年龄组病例数最多,占5年全部梅毒病例的45.17%(800/1 771);家务及待业、农民、离退人员以上3种职业占总病例数的74.59%(1 321/1 771)。北京市房山区28个乡镇均有病例报告,报告病例数居前3位的分别是城关街道办事处、拱辰街道办事处和长阳镇,占到2014-2018年间房山区梅毒报告病例总数的36.93%(654/1 771)。结论北京市房山区梅毒疫情仍处于较高的水平,应针对重点地区和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干预工作,控制梅毒流行。
张曦月王更新刘天军阚震黄少平
关键词:梅毒流行病学
有性行为大学生安全套正确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8
2019年
近年来青年学生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的报告数呈上升趋势[1-2],安全性行为是控制和遏制HIV传播的关键所在,推广正确使用安全套是最主要、最有效的控制措施[3]。本文对北京市房山区有性行为大学生的安全套正确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控制该区大学生人群的危险性行为提供依据。1对象与方法1.1对象北京市房山区4所高校138个班级中的3 852名在校大学生。
刘天军王更新张曦月穆怡静邢亚茹阚震黄少平
关键词:大学生性行为安全套影响因素
在校大学生男男性行为者艾滋病相关知识和行为调查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了解在校大学生男男性行为者艾滋病认知情况和性行为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北京市房山区8所大学在校男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采用自行编制的《房山区在校男大学生性行为与艾滋病相关情况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基本情况、男男性行为者对艾滋病的认知情况、性行为及安全套的使用情况和艾滋病咨询检测等4个方面。结果共调查在校男大学生2 444例,检出男男性行为者138例,检出率5.65%。大一、大二和大三男男性行为者检出率分别为4.28%(73/1 704)、6.52%(39/598)、18.31%(26/142),大三高于大一、大二年级(P<0.017)。138例男男性行为者4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分别为25.36%、15.22%、9.42%、13.77%。44.93%的男男性行为者第1次发生性行为时年龄<18岁,大一男男性行为者第1次发生性行为时年龄<18岁者比例(58.90%)高于大二、大三年级(30.77%、26.92%)。男男性行为者中双性性行为发生率43.48%,多性伴者占73.91%,安全套正确使用率31.16%,艾滋病咨询检测率27.54%。结论大学生男男性行为者检出率高、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偏低、多种高危性行为普遍存在,需要对大学生加强艾滋病相关知识教育和艾滋病高危行为干预。
刘天军黄少平阚震王更新张曦月王贺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性行为问卷调查男男性行为者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