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斌
- 作品数:7 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中药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吸食对蚂蟥不同组织抗凝血酶活性影响的研究被引量:5
- 2018年
- 为了研究吸食对蚂蟥不同组织抗凝血酶活性的影响,取成年蚂蟥吸食后第1,3,5,7,11天的唾液腺、嗉囊、肠和肌肉称重,同时采用凝血酶直接滴定法测定各组织抗凝血酶活性。结果表明,蚂蟥唾液腺在吸食后不同阶段的抗凝血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在吸食后11d内,肌肉组织抗凝血酶活性随着停食时间的延长呈先升后降趋势,最高峰出现在吸食后第5天(P〈0.05);唾液腺、嗉囊、肠在吸食后第1天抗凝血酶活性最高(P〈0.05),随停食时间的延长呈逐渐降低趋势。整体抗凝血酶总量在吸食后第5天最高(P〈0.05),比吸食后第1,3,7,11天分别提高49.5%,73.5%,69.1%,126.0%。综上,吸食行为和食物均可诱导唾液腺和消化道分泌抗凝活性物质;投喂第5d对蚂蟥进行采收加工其药材水蛭抗凝血酶总量最高。
- 吴曼郡郭巧生史红专刘飞施国伟吴斌
- 关键词:水蛭抗凝血酶活性
- 蚂蟥Guamerin基因的克隆及吸食后时空表达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该研究对非吸血蛭蚂蟥体中弹性蛋白酶抑制剂基因(wp Guamerin)进行了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对该基因在蚂蟥不同组织、不同吸食阶段的时空表达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蚂蟥wp Guamerin基因全长295 bp,相对分子质量为9 145.95 Da,包含1个编码83个氨基酸的开放阅读框,与吸血蛭Guamerin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均在29%~65%;wp Guamerin编码的蛋白无信号肽,属于亲水性蛋白,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延伸链、折叠和无规则卷曲组成。wp Guamerin在肌肉中表达量显著高于唾液腺,在嗉囊和肠中无表达;吸食后wp Guamerin在肌肉和唾液腺的表达量分别在第1,3天达到最高。因此,wp Guamerin是有别于吸血蛭Guamerin的小分子多肽蛋白,在蚂蟥消化道中不表达,主要在肌肉中表达,吸食行为可刺激蚂蟥肌肉和唾液腺wp Guamerin基因的表达而不能诱导蚂蟥消化道wp Guamerin的表达。
- 吴曼郡郭巧生史红专刘飞吴斌施国伟闫士猛勾玲
- 关键词:蚂蟥弹性蛋白酶抑制剂吸食
- 黄芪对蚂蟥生长和免疫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 2018年
- 为了研究黄芪对蚂蟥生长和免疫影响及作用机制,在蚂蟥养殖水中添加黄芪,使养殖水中黄芪质量分数分别为0,0.01%,0.03%,0.05%,0.07%,0.09%。养殖60 d后测定生长性能、消化酶和抗逆酶活性、内在品质以及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IGF-1)和消化酶相关基因相对表达量;同时观察和统计热应激对蚂蟥生存状况的影响,测定热激蛋白HSP70和免疫相关基因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黄芪组最终体质量、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消化酶和抗逆酶活性以及GH,IGF-1和消化酶相关基因相对表达量均高于空白组,且随浓度的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其中0.05%组显著高于其他组别(P<0.05);黄芪组与空白组蚂蟥内在品质无显著性差异。蚂蟥存活率与热应激处理时间呈负相关;随着热应激处理时间的延长,蚂蟥HSP70和免疫相关基因相对表达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热应激24 h时最高;黄芪组存活率、HSP70和免疫相关基因相对表达量均高于空白组,其中0.05%组显著高于其他组别(P<0.05)。综上,黄芪能提高蚂蟥消化酶、抗逆酶活性及相关基因的表达,促进蚂蟥生长、提高免疫能力、增加其抗热应激能力。建议在蚂蟥实际生产中添加0.05%黄芪以提高养殖效益。
- 吴斌郭巧生史红专施国伟闫士猛吴曼郡王帅芦鑫陈盼盼严晓芦
- 关键词:蚂蟥消化酶抗热应激HSP70
- 蚂蟥出冬眠模式的研究被引量:3
- 2018年
- 采用石蜡切片和常规染色方法研究正常、冬眠及不同复温模式下蚂蟥消化道组织形态结构,同时采用生物学观测法、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对-棕榈酸硝基苯酯(p-NPP)比色法和福林-酚法观测和测定不同复温模式和投喂方式对蚂蟥出冬眠活动状态、消化道淀粉酶、脂肪酶和蛋白酶活性的影响,筛选适宜蚂蟥的出冬眠模式。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时间延长和温度升高,蚂蟥活跃程度增强,除直接复温投喂组在复温24,48 h有死亡外,其余方式均未出现死亡现象。与常温养殖相比,蚂蟥冬眠期间消化道结构松散,黏膜层褶皱稀疏,直接复温48 h、梯度复温15℃(第5天)前,组织结构无明显恢复;直接复温72 h、梯度复温20℃(第8天)后黏膜层褶皱增多、肌层增厚,已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各处理组消化酶活性随着处理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且投喂组比非投喂组恢复较快,其中投喂组直接复温模式48 h、梯度复温20℃后,基本达到25℃正常养殖水平,并显著高于非投喂组活性(P<0.05)。直接复温和梯度复温都可应用于蚂蟥人工出冬眠处理,梯度复温模式按照2℃·d^-1的速度复温至15℃或20℃后投喂或直接复温模式复温72 h后投喂能减少蚂蟥出眠时死亡,有效提高蚂蟥人工养殖的经济效益。
- 闫士猛郭巧生史红专吴斌施国伟吴曼郡王帅芦鑫刘译允
- 关键词:蚂蟥组织学淀粉酶脂肪酶蛋白酶
- Cu2+富集与释放对蚂蟥生长、内在品质及相关基因表达影响的研究被引量:4
- 2018年
- 该研究旨在探究Cu^2+富集与释放对蚂蟥生长和内在品质影响,以及蚂蟥不同组织对Cu^2+富集与释放规律。在安全浓度范围内,在蚂蟥日常养殖中添加适宜浓度Cu^2+,养殖50 d后停止添加Cu^2+继续养殖50 d,测定不同时期蚂蟥生长指标、不同组织Cu^2+含量、以及内在品质变化。结果表明,0.014 mg·L^-1 Cu^2+能显著促进蚂蟥生长(P<0.05),降低死亡率;在Cu^2+富集初期40 d内蚂蟥特定生长率、消化酶活性、生长与消化酶相关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释放期无明显差异;Cu^2+组蚂蟥免疫酶活性、免疫酶基因表达量与对照组比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P<0.05);蚂蟥不同组织对Cu^2+富集能力为消化道>肌肉>皮肤,释放能力为肌肉>消化道>皮肤;Cu^2+组蚂蟥内在品质、水蛭素基因表达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综上,Cu^2+能提高蚂蟥消化酶、抗逆酶活性及相关基因的表达,促进蚂蟥生长、提高免疫能力,但并不影响药材水蛭内在品质,蚂蟥至少需要30 d才能完全释放体内富集的Cu^2+。
- 施国伟郭巧生史红专吴斌吴曼郡闫士猛王帅芦鑫严晓芦陈盼盼
- 关键词:CU^2+蚂蟥
- 高温环境下蚂蟥病害病原初探被引量:2
- 2018年
- 该文以健康蚂蟥为对照利用高通量测序对高温环境下患病蚂蟥病变肌肉、肠道、发病蚂蟥养殖水体环境与沉积物的细菌进行16S rDNA序列测定,分析细菌多样性,分析高温环境下患病蚂蟥细菌性疾病的致病菌。结果表明,各处理原始序列达83 000以上,并且有效序列占比在87%以上,GC量在52%~54%,细菌多样性丰富。细菌相对丰度分析表明各处理中均以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厚壁菌门细菌含量最为丰富。与健康蚂蟥肌肉、肠道相比,发病蚂蟥肌肉、肠道中拟杆菌属、假单胞菌属、脱硫弧菌属细菌相对丰度显著升高,且在发病蚂蟥养殖水体和沉积物中具有丰富的含量,推测诱发蚂蟥夏季高温细菌性疾病的致病菌为拟杆菌属、假单胞菌属、脱硫弧菌属细菌。
- 魏伟威史红专郭巧生刘飞王嘉闫士猛丁安东施国伟吴斌
- 关键词:蚂蟥养殖环境细菌多样性致病菌
- 蚂蟥冬眠临界温度的研究被引量:10
- 2016年
- 采用生物学观测法、静水法、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对棕榈酸硝基苯酯(ρ-NPP)比色法、福林-酚法观测和测定不同温度下蚂蟥生物学特征、耗氧量、耗氧率、消化道淀粉酶、脂肪酶和蛋白酶的活性。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降低,蚂蟥活动减弱、进食减少,4℃后不食不动,头部和尾部弯曲呈"弯月"状;耗氧量、耗氧率以及消化道酶活性随温度下降逐渐下降,10℃后下降趋势减缓,4℃后趋于稳定,不随温度降低而变化;在4℃状态40 d过程中,淀粉酶变化不显著,脂肪酶、蛋白酶活性在20d时有所降低,其中脂肪酶下降后又轻微上升后保持较低水平。结论,4℃为蚂蟥冬眠的临界温度,"弯月"状可作为其冬眠状态的标志。
- 闫士猛史红专郭巧生王嘉吴斌施国伟李蒙蒙戴道新吴曼郡
- 关键词:蚂蟥耗氧量耗氧率消化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