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尧

作品数:9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环境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政治法律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国际法
  • 3篇污染
  • 3篇核污染
  • 2篇国际法依据
  • 1篇单方
  • 1篇油气
  • 1篇油气资源
  • 1篇软法
  • 1篇事化
  • 1篇事务
  • 1篇全球治理
  • 1篇无核
  • 1篇武器
  • 1篇消极
  • 1篇联合国海洋法...
  • 1篇军事
  • 1篇军事化
  • 1篇公共事务
  • 1篇公约
  • 1篇管棚

机构

  • 9篇同济大学

作者

  • 9篇唐尧
  • 3篇夏立平
  • 1篇廖少明

传媒

  • 1篇国际展望
  • 1篇国际学术动态
  • 1篇南京政治学院...
  • 1篇太平洋学报
  • 1篇江南社会学院...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国际关系研究

年份

  • 3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中国参与北极航运治理的国际法依据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北冰洋海冰消融使得北极航道得以开通,而北极航道的利用也带来了相应的治理需求。作为世界航运大国,中国在北极享有航行、航行中的安全保障和环境保护以及航行中的搜寻和救助权利义务。《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极地水域船舶航行国际准则》等国际法律制度为中国参与北极航运治理提供了国际法依据。现有国际法依据主要围绕《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展开,同时它们还显现出了从软法向硬法过渡以及全球性条约区域化的特征。基于此,中国可以通过加强与北极国家合作以及提升本国履约能力等方式,充分利用相关国际法依据,积极参与北极航运治理。
唐尧夏立平
关键词:国际法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中国参与北极油气资源治理与开发的国际法依据被引量:5
2017年
气候变化和科技进步使得北极近海油气资源开发变得更加容易,但与之相关的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争端解决却成为人们面临的新的治理问题。这对作为世界能源贸易大国的中国参与北极油气资源治理与开发将产生深远影响。《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国际法律制度为中国的参与提供了国际法依据。现有国际法依据表现出四个特征:双边条约形式简便,但容易受到国家关系影响;《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是相关法律依据的核心,特别是其争端解决机制已成为缔约国权利诉求的法律工具;软法促使各国的参与方式更加多样化;和平与合作是相关法律依据的要旨所在。中国可以加强与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双多边合作、加强对国际司法判例的研究,积极参与北极油气资源治理与开发。
唐尧夏立平
关键词:国际法依据
北极核污染治理问题研究
由于气候变化的深刻影响,北极核污染问题逐渐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现有的治理法律制度表现出了多样化和碎片化特征,在实践中发挥作用有限。此外,部分北极国家基于各自的战略考量,不断加强在北极地区的军事存在,阻碍了既有的区域性合作...
唐尧
中美北极合作前景探讨
2016年
2015年5月16—17日,由同济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研究院、同济大学极地与海洋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共同主办的首届中美北极社科研讨会在上海同济大学举行。研讨会由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协办。同济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研究院院长、同济大学极地与海洋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夏立平教授主持开幕式,同济大学校长助理孙方霖、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书记秦为稼、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高级副总裁HemherA.Conley致开幕辞。
夏立平唐尧吉如
关键词:公共事务
建立北极无核武器区的国际法分析与思考被引量:1
2016年
21世纪人类面临的两大安全威胁是环境变化的影响和核武器的危害,北极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而经受着这样的考验。2007年加拿大帕格沃什组织倡议建立北极无核武器区,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虽然核军备控制条约和联合国大会决议等法律制度为建立北极无核武器区提供了国际法基础,但北极无核武器区的建立涉及多边条约的缔结和生效,以及各参与主体的义务和责任等问题。中国作为北半球的核武器国家,同样具有国际法和国内法依据参与北极地区的安全治理。基于此,当前可以结合《特拉特洛尔科条约》和《拉罗汤加条约》等已有经验,从北极国家和非北极国家两种不同视角探讨建立北极无核武器区的具体路径。
唐尧
核安全观视角下的北极核污染治理问题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随着北极地区资源、科研、地缘价值的不断凸显,北极核污染治理问题逐渐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现有的治理法律机制表现出了多样化和碎片化特征,在实践中发挥作用有限。北极国家基于各自的战略考量,不断加强在北极地区的军事存在,严重制约了既有国际合作框架的有效性。中国已成为北极理事会的正式观察员并在北极地区享有合法、合理的权益。核安全观的提出更是为北极核污染治理提供了新的视角。未来北极核污染的治理路径一方面要重视双边和多边框架下法律机制的构建。另一方面,还应发挥新多边主义和非传统外交的重要作用。
唐尧
关键词:全球治理核污染
北极核污染治理的国际法分析与思考被引量:3
2015年
北极地区是军事大国密布的地区,核威胁一直存在。近年来人类对北极能源和航道的开发更是直接导致了北极地区的再军事化。核设施的不断发展、核能利用中放射性事故的频发以及核恐怖主义威胁的加大使得北极放射性核污染治理问题日渐突出。既存的治理法律制度和合作框架发挥作用有限,表现在相关法律规定明确排出了军事污染来源,国际军控条约没有考虑到国际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国家责任也存在不当免除。基于上述问题,未来治理路径一方面要注重不同法域间的协调并明确有关各方的国家责任,另一方面,基于核污染议题所具有的双重属性,软法还应继续发挥主导作用,并最终形成稳定且有约束力的治理法律机制。
唐尧
关键词:软法核污染
论北极地区再军事化的新动向及其特征被引量:4
2015年
冷战时期,北极地区曾被高度军事化。近年来,俄关紧张关系的加剧以及北极东北航道的开通或将改变北半球的战略和能源格局,而环北极国家对北极战略和经济利益的诉求更是直接引发了该地区的再军事化。各国都通过建立北极部队、购买武器以及军事演习等方式加强在北极的军事存在。既有的涉及北极地区治理的法律条约和国际合作都缺乏对军事安全的规定。基于此,当前可以通过缔结条约、建立军事论坛以及赋予北极理事会协调处理北极地区军事问题职能的方式应对该地区的再军事化问题,同时明确各方在该议题治理进程中是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现实,从而确保北极的和平与稳定。
唐尧
隧道洞口段施工对仰坡稳定性影响研究
以富阳市东洲新城隧道为工程背景,对洞口段仰坡地表沉降及隧道拱顶沉降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到隧道在管棚支护条件下仰坡和拱顶的变形规律,以研究洞口段施工对仰坡稳定性的影响。根据隧道洞口段的实际情况,建立三维模型对洞口段隧道的...
周文锋廖少明唐尧
关键词:管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