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孔德川

作品数:21 被引量:242H指数:11
供职机构: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猩红热
  • 5篇流行病
  • 5篇流行病学
  • 5篇急性
  • 5篇急性呼吸
  • 5篇急性呼吸道
  • 4篇染病
  • 4篇呼吸道感染
  • 4篇急性呼吸道感...
  • 3篇疫情
  • 3篇流感
  • 3篇流行病学特征
  • 3篇感染病例
  • 3篇病毒
  • 3篇病原学
  • 2篇时间序列
  • 2篇时间序列分析
  • 2篇流感样病例
  • 2篇流行病学特征...
  • 2篇流行性

机构

  • 18篇上海市疾病预...
  • 6篇上海市预防医...
  • 5篇复旦大学
  • 1篇上海市奉贤区...
  • 1篇上海市金山区...
  • 1篇上海市虹口区...

作者

  • 18篇孔德川
  • 14篇郑雅旭
  • 13篇潘浩
  • 12篇陈健
  • 11篇吴寰宇
  • 8篇姜晨彦
  • 4篇张曦
  • 4篇陈明亮
  • 3篇滕峥
  • 3篇朱奕奕
  • 3篇袁政安
  • 3篇毛盛华
  • 2篇王晔
  • 2篇金必红
  • 2篇肖文佳
  • 2篇陈敏
  • 2篇吴凡
  • 2篇宫霄欢
  • 1篇孙晓冬
  • 1篇宋灿磊

传媒

  • 5篇中华流行病学...
  • 4篇疾病监测
  • 2篇中华传染病杂...
  • 2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国际病毒学杂...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5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7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1-2018年上海市公共场所人工水环境中军团菌污染情况调查及其病原型别鉴定被引量:12
2021年
目的了解2011-2018年上海市公共场所人工水环境中军团菌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病原学特征,为军团菌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1-2018年累计采集上海市黄浦、静安、徐汇、松江4个区内的31家公共场所人工水环境标本4817份,对采集的年份和月份的时间特征、地区和场所类型特征、标本的类型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在对采集的水样进行处理、培养和分离鉴定后,再对检测阳性的标本进行军团菌型别特征分析。结果4817份标本中,军团菌阳性率为21.57%(1039份),其中单种型别阳性占96.25%(1000/份),以嗜肺军团菌1型为主,占84.31%(876份),其次为嗜肺军团菌7型和6型,分别占4.72%(49份)和3.75%(39份);同时检出多种型别阳性29份占2.79%(29份);有10份标本无法进一步分型。5-10月份中,以7和8月份的阳性率最高,分别为27.61%(222份)和28.61%(230份),不同月份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以中央空调冷却水和冷冻水的阳性率最高(32.40%),不同水样类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不同场所和不同类型的公共场所人工水环境中均为嗜肺军团菌1型、7型、6型为主的多样性分布,以嗜肺军团菌1型占比最高,不同情况下占阳性标本的比例均超过71.64%。结论上海市公共场所人工水环境中存在以嗜肺军团菌1型为主的较严重污染,每年夏季需加强大型商场、超市、地铁站等公共场所的中央空调冷却水/冷冻水的消毒。
孔德川肖文佳陈明亮王刚毅陈艳新张曦陈健吴寰宇陈敏潘浩
关键词:病原公共场所
上海地区2015-2019年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中腺病毒感染情况分析被引量:19
2020年
目的研究2015-2019年上海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中腺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和混合感染情况,为腺病毒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5-2019年上海地区3家医院内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对纳入病例进行相关信息登记和采样,进行呼吸道病原体的多重PCR检测。结果共纳入1543例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腺病毒阳性率2.92%(45/1543),流感样病例(ILI)和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SARI)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74%(29/1058)和3.30%(16/485)。ILI在2019年1-5月的阳性率5.43%(7/129)高于2015-2018年同期的0.52%~4.48%(Fisher精确检验值=8.92,P=0.036)。45例腺病毒阳性病例的发病时间主要分布在第一、二季度,合计占62.22%(28/45),各季度发病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2,P=0.006),以第二季度的阳性率最高(6.03%),高于其他季度的1.89%~2.93%。各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94,P=0.001),且随着年龄的增加阳性率有降低的趋势(χ^2=10.16,P=0.001),13~19岁组的阳性率(9.43%)高于其他年龄组(1.48%~4.81%);学生组阳性率(12.07%)高于其他职业(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3,P=0.001)。45例腺病毒阳性病例中混合感染占31.11%(14/45)。ILI和SARI的混合感染率分别为34.48%(10/29)和25.00%(4/16),14例混合感染病例中,腺病毒的主要混合感染病原是甲型流感病毒和冠状病毒。结论上海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中存在一定比例的阳性病例,需进一步加强青少年人群中的腺病毒监测,重点是关注第二季度的学生等重点人群。
孔德川郑雅旭姜晨彦姜晨彦潘浩吴寰宇陈健
关键词:急性呼吸道感染腺病毒
2020-2022年上海市成年人急性呼吸道感染监测病例中病毒感染情况研究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了解2020—2022年上海市急性呼吸道感染(ARI)病例中病毒病原学构成和流行规律,为呼吸道疾病的防控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以2020—2022年上海市监测哨点医院采集的4325例ARI病例标本为研究对象,利用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进行常见呼吸道病原体的检测,采用Excel 2211和SPSS 22.0软件对病毒检出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325例ARI病例病毒检出率为17.80%(770,770/4325),冬季为病毒感染的高峰季节。2020年检出率最高的病毒为鼻病毒/肠道病毒(HRV/HEV),2021—2022年检出率最高的为乙型流感病毒(FluB);流感病毒(IFV)、人偏肺病毒(hMPV)感染高峰在冬春两季,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和副流感病毒(PIV)感染高峰在秋冬两季,全年都可观察HRV/HEV流行,腺病毒(ADV)和人博卡病毒(HBoV)没有明确的流行趋势;IFV是青年和中老年组ARI病例中最常检出的病毒,老年组中HRV/HEV检出率最高。结论FluB和HRV/HEV是2020—2022年上海市成年人ARI病例中主要流行病毒病原体,不同呼吸道病毒的流行情况存在年龄和时间差异,应持续加强ARI病例的病原学监测。
刘嘉婧邱琪张万菊周艳秋孔德川崔晓青郑雅旭张曦滕峥
关键词:急性呼吸道感染呼吸道病毒
上海市1例境外输入性霍乱疫情的调查结果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 探讨2017年2月上海市发生的1起境外输入性霍乱病例的应急处置经过,分析其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为制定境外输入性霍乱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霍乱防治手册(第6版)》的相关要求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现场处置。结果 感染来源为菲律宾,传播途径可能是由于游泳时误喝入大量不洁泳池水后致病;该起疫情得到科学及时的调查和处置,未发生二代病例。结论 境外输入性霍乱问题不容忽视,需要加强境外输入性霍乱的防控,尤其注意国际和国内联防联控机制的建设。
孔德川朱奕奕韩若冰黄绿澜季晓帆张宸罡宋灿磊于晓楠吴寰宇何懿潘浩
关键词:卫生应急联防联控
上海市实施急性呼吸道感染综合监测应对新发呼吸道传染病的实践与思考被引量:21
2020年
上海市CDC试点实施了成年人急性呼吸道感染综合监测,对流感样病例(ILI)和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SARI)开展主动监测和多种呼吸道病原体的检测鉴定。在2019年172例ILI中以流感病毒感染为主,其中新甲型H1N1型、H3N2亚型和B/V亚型流感病毒的检出阳性率分别为30.81%、14.53%和30.55%,新甲型H1N1型的流行高峰为第一季度。肠道病毒/人鼻病毒总检出阳性率为6.40%,高峰在第三季度。腺病毒总检出阳性率为4.65%,高峰在第二季度。人类冠状病毒OC43型2份、HKU1型和NL63型各1份、229E型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17.44%,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为9.88%;1447例SARI病例也以流感病毒感染为主,其中新甲型H1N1型、H3N2和B/V亚型流感病毒的检出率分别为5.46%、1.73%和0.30%,新甲型H1N1型流感流行高峰也为第一季度,检出阳性率为17.50%。肠道病毒/人鼻病毒总检出阳性率为2.97%,高峰在第一季度。肺炎支原体检出阳性率为3.25%,军团菌检出阳性率为1.04%。检出人类冠状病毒229E型5份、OC43型10份、HKU1型7份、NL63型6份;细菌培养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8株,铜绿假单胞菌4株,肺炎克雷伯菌3株。通过开展主动监测,不仅发现了个别少见的新发传染病如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同时也初步掌握了上海市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病原谱特征及其季节性变化趋势。近年来,通过逐步增加监测哨点医院,不断改进监测方法,尤其是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过程中在全市推广了基于医院HIS系统的监测信息上报系统,初步建立了覆盖全市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综合监测网络,为开展新发呼吸道传染病主动监测预警打下了基础。
陈健郑雅旭孔德川吴寰宇袁政安吴凡
关键词:新发传染病流感样病例
猩红热发病趋势、临床特征和病原学特征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22年
猩红热是我国儿童和青少年重要的传染病之一,易在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聚集性疫情。2011年以来,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猩红热发病率升高,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M蛋白emm基因型和主要超抗原型别的病原学特征是否出现明显变化仍不明确。虽然猩红热的重症率和病死率极低,但猩红热易发生聚集性疫情,加重我国儿童和青少年传染病的疾病负担。为进一步做好猩红热的预防控制工作,一方面需加强病例监测,持续关注猩红热疫情的动态变化;另一方面需全面深入开展病原学、免疫学、传播动力学、多学科交叉的生态学研究。
孔德川蒋先进邱琪郑雅旭陈明亮陈敏陈健潘浩吴寰宇
关键词:猩红热发病趋势病原学特征
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早期境外输入病例流行特征及防控措施分析被引量:12
2020年
目的分析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早期境外输入病例流行特征及防控措施,为输入性疫情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全国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截至2020年3月30日上海市COVID-19境外输入病例数据及上海市各级CDC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相关防控措施信息来源于政府相关部门官网及发布平台。采用EpiData 3.1、Excel 2019和SAS 9.4软件进行数据整理与统计学分析。结果截至2020年3月30日,上海市累计报告境外输入病例171例(确诊病例170例,无症状感染者1例)。其中,中国籍122例(71.3%,122/171),外籍49例(28.7%,49/171);年龄中位数为23(P25,P75:18,35)岁,男女性别比为1.3∶1,学生占56.6%(97/171);入境前发病者占45.6%(78/171);临床分型为轻/普通型病例占96.5%(165/171),中国籍和外籍病例的临床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流行曲线按确诊日期于3月24日达到峰值,随着防控措施"口岸联防联控机制闭环管理模式"落实,病例数逐渐下降。171例病例来源国主要为英国(37.3%,64例)、美国(18.6%,32例)、法国(11.0%,19例)和意大利(9.4%,16例)等24个国家及地区。需中转至国内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病例占40.4%(69/171)。病例发现方式主要为海关检疫和社区留验点,分别占43.9%(75/171)和31.0%(53/171)。结论上海市COVID-19早期境外输入病例以年轻人和学生为主,各国输入风险与其疫情严重程度基本一致。"口岸联防联控机制闭环管理模式"对境外输入病例的发现及管理效果明显。
方绮雯宫霄欢肖文佳金必红俞晓崔鹏韩若冰孔德川吴寰宇潘浩
关键词:输入病例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前后上海市猩红热流行病学特征的变化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发生前后上海市猩红热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变化情况,为科学防控猩红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发病时间为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的上海市猩红热病例的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COVID-19疫情发生前后(疫情发生前为2020年之前,疫情发生后为2020年1月及之后)上海市猩红热报告病例时间趋势、地区分布和年龄、性别分布的差异。结果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猩红热月报告发病率为(0.22~4.02)/10万,中位数为1.13/10万;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猩红热月报告发病率为(0.01~1.64)/10万,中位数为0.14/10万,为COVID-19疫情发生前的12.39%。2021年2月至6月,猩红热月报告发病率为(0.18~0.58)/10万,较2020年同期的(0.01~0.05)/10万有上升趋势。2016年至2019年各区年报告发病率为(0.55~65.48)/10万,中位数为9.57/10万;2020年各区年报告发病率为(0.29~9.85)/10万,中位数为2.18/10万,为COVID-19疫情发生前的22.78%;发病率出现大幅下降,但仍以闵行区最高。报告病例以4~8岁人群为主,COVID-19疫情发生前后占比无明显差异,仍以6岁组发病率最高。报告病例中男性多于女性,COVID-19疫情发生前后男性占比无明显差异。结论COVID-19疫情发生后,上海市猩红热发病水平较疫情发生前出现大幅下降,病例所在地区和人群分布的主要流行病学特征未出现明显变化。
孔德川邱琪韩若冰郑雅旭姜晨彦蒋先进崔鹏王晔陶芳芳陈健潘浩吴寰宇
关键词:猩红热流行病学
ARIMA模型在上海市猩红热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被引量:17
2020年
目的探讨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ARIMA)模型在上海市猩红热月发病率预测的应用。方法利用ARIMA时间序列模型拟合2004年1月—2017年6月上海市猩红热的月发病率资料,并利用最优模型对2017年7—12月猩红热的月发病率进行预测。结果最终拟合ARIMA(1,1,0)(0,1,1)12模型,其标准化贝叶斯信息准则值(Bayesian information criterion,BIC)(-2.247)最小,残差经Ljung-Box Q(18)检验为白噪声序列,预测值与实际值基本吻合,相对误差在0.35%~16.74%的范围内。结论ARIMA模型用于上海市猩红热月发病率的短期预测,可应用于定量风险评估等猩红热疫情的预警预测。
孔德川潘浩郑雅旭姜晨彦姜晨彦吴寰宇
关键词:猩红热ARIMA模型时间序列分析
2013-2018年上海市人感染H7N9禽流感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了解上海市2013—2018年报告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临床、病原学特征,分析流行现状,评价防控效果并提出防控建议。方法收集整理确诊病例个案资料,开展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3—2018年共报告实验室确诊病例55例,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冬春季;2014年起上海市开始实施季节性关闭活禽市场政策,市场关闭期间仅报告2例,均有且仅有外省市活禽接触史。60岁及以上病例占报告病例总数54.55%;80.0%为男性;职业分布以离退人员为主(47.27%)。地区分布高度散发,郊区多于市区。90.91%病例有活禽暴露史,29.09%的病例有吸烟喝酒等不良习惯,74.55%病例有至少一项基础性疾病史。81.82%病例发展至重症肺炎,病死率56.36%。结论上海市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高度散发,病例多数发展成重症,预后较差。感染的主要暴露因素为直接接触活禽或暴露于活禽市场。采取季节性关闭活禽市场等综合性防控策略,可有效防控包括新型禽流感病毒感染在内的人禽流感疫情。
韩若冰毛盛华姜晨彦潘浩郑雅旭孔德川袁政安陈健
关键词:流行病学特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