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岩

作品数:32 被引量:66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服装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历史地理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轻工技术与工...
  • 9篇历史地理
  • 5篇艺术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染色
  • 5篇染色工艺
  • 5篇服饰
  • 4篇艺术
  • 4篇红花
  • 3篇图案
  • 3篇服饰图案
  • 2篇敦煌艺术
  • 2篇艺术再现
  • 2篇蓼蓝
  • 2篇媒染
  • 2篇供养
  • 2篇供养人
  • 2篇壁画
  • 1篇靛蓝
  • 1篇敦煌壁画
  • 1篇羊毛
  • 1篇羊毛染色
  • 1篇叶汁
  • 1篇藻井

机构

  • 25篇北京服装学院
  • 11篇清华大学

作者

  • 25篇崔岩
  • 11篇杨建军
  • 2篇刘元风
  • 2篇郑嵘
  • 1篇楚艳

传媒

  • 6篇丝绸
  • 3篇服装设计师
  • 3篇艺术设计研究
  • 2篇染整技术
  • 1篇毛纺科技
  • 1篇美术观察
  • 1篇装饰
  • 1篇上海纺织科技
  • 1篇敦煌研究
  • 1篇纺织高校基础...
  • 1篇中国服饰
  • 1篇服饰导刊
  • 1篇民艺

年份

  • 3篇2025
  • 5篇2024
  • 2篇2023
  • 5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蓼蓝鲜叶煮染工艺研究与实践被引量:2
2021年
蓼蓝鲜叶煮染工艺独特、历史悠久,文章针对该工艺在中国早已失传的现状,在梳理前人研究成果和赴贵州及日本调研基础上,采用实践研究方法分析改变材料配比和热煮、染色时间及加入鲜叶汁量等对染色效果的影响。试染结果表明,所染纤维与蓼蓝鲜叶1︰12,煎煮时间10 min,染色时间30~40 min,鲜叶汁加入量为10%左右最为适合。研究认为,蓼蓝鲜叶煮染工艺不使用任何媒染剂和助剂,100%绿色环保,且色彩亮丽,色牢度高,在当代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空间。
杨建军崔岩
关键词:蓼蓝靛蓝染色工艺
敦煌图案的情景式应用
2024年
在2024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上,创意节目《年锦》惊艳了全国观众,于融合古今的视听盛宴中为大家展现了跨越千载的中国传统纹样变迁图景。而这正出自93岁的敦煌艺术和工艺美术设计研究专家常沙娜之手。她自幼随父常书鸿在敦煌临摹壁画,数十年来已将其应用于人民大会堂宴会厅等知名建筑的装饰设计中。本文基于常沙娜教授访谈实录,以敦煌藻井、平棋、背光、人字披图案转化应用于人民大会堂宴会厅、接待厅、北大厅等建筑装饰设计中的典型作品为案例,展现了敦煌图案在现代装饰设计中进行创新转化的应用风貌,为弘扬民族文化精神、坚定文化自信作出先导性、示范性的积极探索。
崔岩
关键词:敦煌艺术建筑装饰设计工艺美术设计春节联欢晚会视听盛宴
敦煌壁画中的鱼袋及其反映的章服制度——以供养人题记和画像为中心
2024年
针对敦煌壁画中的鱼袋及其反映的章服制度问题,以供养人题记和画像为中心,对唐至宋代相关文献和图像资料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出土实物,对此时期流行的鱼袋的形制和材质进行推理。研究表明:鱼袋佩戴者身份主要为归义军节度使及高级官员;鱼袋从皮囊木胎演变至木底金质,并最终发展定型为长方形底、顶面有连续拱形凸起且尾部翘起的物件;结合紫绯等品官服色成为唐代章服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具有实用功能和恩荣符号的双重属性。敦煌壁画中的鱼袋以及反映的章服制度对五代宋时期产生深远影响,成为归义军政权在服制方面延续唐制、奉中原王朝为正朔的历史见证。
崔岩
关键词:敦煌壁画供养人画像
敦煌图案创新应用探微——以1952年亚太和平会议国礼和平鸽丝巾设计为例
2024年
以1952年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下文简称亚太和平会议)专用礼品设计为例,追溯当年清华大学营建系师法传统、活化创新的实践探索。当时林徽因先生带领常沙娜等年轻设计师,以敦煌莫高窟第314窟隋代藻井图案为灵感来源,结合时代精神和功能特征,圆满完成了契合会议主题的和平鸽专属礼品丝巾设计。70年过去了,国礼和平鸽丝巾传递出的功能与审美、传统与时尚融为一体的设计理念以及富有民族文化内涵和装饰韵味的设计方法,在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下,仍然具有示范性启示作用。
崔岩
关键词:和平鸽
敦煌艺术让孩子理解“真善美”——专访常沙娜被引量:1
2023年
敦煌艺术博大精深,涵盖并综合了公元4世纪至14世纪、自十六国至元代十个历史时期的壁画、彩塑和建筑精品,是佛教艺术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集中体现,是世界闻名的文化遗产。其多元融合的艺术形式和积淀丰厚的学术内涵,对民众文化视野的拓展和审美素养的积累有着重要作用。如何在民众中特别是青少年和儿童群体中弘扬敦煌艺术,成为艺术教育体系整体建构的关键环节。对标2022年3月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方案和标准,怎样为儿童撰写既尊重历史又符合其认知与期待的敦煌艺术史?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常沙娜教授从个人成长经历出发,分享了她的体验与观点。
崔岩
关键词:艺术美育
敦煌五代时期供养人像服饰图案及应用研究
敦煌位于中国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和中外文化、经济、宗教的交流荟萃之地。随着佛教由古印度传入中国,其信仰、思想、艺术、文化东渐并与中国本土传统融合发展,形成独具魅力的佛教石窟艺术,自公元366年起始开...
崔岩
关键词:五代时期供养人像服饰图案
蜀锦的红花染色工艺研究被引量:8
2016年
通过对中国四大名锦之一蜀锦的色彩研究,分析其使用红花染色工艺的历史渊源和地理优势。依据文献材料和染色实践,探究红花染色工艺的步骤,还原古代蜀锦染制红色丝线的工艺技法,并从濯锦于江的历史角度证明了蜀锦中红花染色工艺的应用传统,为研究蜀锦传统色彩与工艺提供染色理论与实践支撑。研究认为,蜀锦艺人在唐代就已经能熟练利用红花色素的性质,从红花中先分离出黄色素,再以提取的红色素进行染色。以红花染料染制丝线织造而成的红色调织锦,是蜀锦的典型特征。
崔岩刘元风郑嵘
关键词:蜀锦红花染色工艺唐代
随色象类·曲得其情——敦煌服饰艺术再现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论文基于从事敦煌服饰艺术理论研究和工艺实践的经验,围绕敦煌石窟历代壁画中的典型人物服饰形象,佐以历史文献考证和服饰纺织品文物对比研究,通过理论研究、工艺技术和展演造型等综合因素作用,阐述敦煌服饰艺术再现的研究过程和成果,明晰敦煌服饰艺术再现的学术意义和实践价值。
崔岩
关键词:服饰图像
红花染色名与染色工艺探析
2025年
红花是古代非常重要的红色染料。我国典籍中记载了退红、真红、大红、莲红、桃红、银红、水红等红花染色名,反映了红花染工艺的发展状况,丰富了传统色彩体系。文章以红花染工艺及诸多色名为研究对象,探讨工艺发展与色名产生的内在联系,并通过色素萃取及染色的实践印证,追溯与再现了古代红花染技艺成熟的真实面貌。
崔岩
关键词:红花染色工艺
中国蓝印花布与日本蓝型染的比较研究被引量:4
2020年
[研究方法]通过对中国蓝印花布与日本蓝型染文化特征、制作工艺的对比研究,分析各自在不同风土气候、审美取向环境中形成的技术差异和艺术独特性,探究中国蓝印花布与日本蓝型染的内在联系和渊源关系。[研究结果与结论]比较发现,中国蓝印花布与日本蓝型染在文化特征上底蕴相异,在工艺上自成体系,但同时二者之间也存在着一脉相承的发展脉络,具有明晰的源流特征。研究认为,日本蓝型染是在中国蓝印花布直接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杨建军崔岩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