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流感
  • 4篇病毒
  • 3篇病原学
  • 2篇住院
  • 2篇病毒感染
  • 2篇病原学分析
  • 1篇冬春
  • 1篇冬春季节
  • 1篇新型冠状病毒
  • 1篇血凝
  • 1篇血凝素
  • 1篇阳性
  • 1篇阳性率
  • 1篇乙型
  • 1篇乙型流感
  • 1篇乙型流感病毒
  • 1篇影响因素
  • 1篇孕产
  • 1篇孕产妇
  • 1篇再感染

机构

  • 9篇苏州市疾病预...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张家港市疾病...
  • 1篇苏州市卫生计...

作者

  • 9篇庞媛媛
  • 7篇陈立凌
  • 6篇谭亚运
  • 5篇崔朋伟
  • 3篇刘成
  • 3篇张钧
  • 3篇包林
  • 1篇夏瑜
  • 1篇陆步来
  • 1篇沈强
  • 1篇邵海枫
  • 1篇刘洋
  • 1篇刘芳
  • 1篇覃江纯

传媒

  • 4篇江苏预防医学
  • 2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江苏卫生保健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现代医学

年份

  • 3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2021-2022年苏州市乙型流感病毒的基因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了解苏州市2021年7月至2022年1月流感流行期间乙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B virus,FluB)的基因组和遗传进化特征。方法采用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RT-PCR)法对标本进行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Flu)分型检测。对检出的FluB毒株,经全基因组捕获和文库构建,利用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对样本进行测序。采用MEGA X软件以邻接法(Neighbor-Joining method,NJ)构建FluB血凝素(hemagglutinin,HA)、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和基质蛋白(matrix protein,MP)基因系统发育树;采用NetNGlyc 1.0 server软件预测HA和NA蛋白潜在N-糖基化位点。结果在送检的1500份咽拭子样本中,280份检出FluB,对其中53株样本完成了FluB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序列分析显示,FluB毒株8个基因节段(PB1、PB2、PA、HA、NP、NA、MP、NS)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9.3%~100%、98.1%~100%、98.8%~100%、98.0%~100%、99.2%~100%、98.4%~100%、98.2%~100%、99.0%~100%。除2021年7月4份样本的FluB为V1A.3进化分支外,其余样本均为V1A.3a.2进化分支。与疫苗株B/Washington/02/2019相比,2021年10月份以后样本的FluB HA蛋白氨基酸序列存在9~11个差异位点,共享9个突变位点(H122Q、A127T、R133G、P144L、N150K、G184E、N197D、K203R、R279K);未发现奥司他韦等NA抑制剂相关耐药突变。FluB HA和NA蛋白分别具有11个和4个潜在糖基化位点。结论2021年7月至2022年1月期间,苏州市流行的FluB以V1A.3a.2毒株为优势流行株,HA和NA蛋白氨基酸序列发生多位点突变。
董泽丰杨瑞敏刘洋王笛徐智慧袁轩沈强庞媛媛夏瑜
关键词:乙型流感病毒血凝素神经氨酸酶突变糖基化
基于机器学习整合气象、互联网和监测数据的流感预测模型构建与评价
2024年
目的:探索气象因素、互联网数据在苏州市流感例预测方面的作用,并基于机器学习方法构建苏州市流感预测模型。方法:收集苏州市2012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29日气象资料、流感监测资料以及互联网流感关键词搜索资料,采用交叉相关分析方法检验初筛气象因素、流感关键词与流感病例在前、后4周时间范围内的时滞相互关系。根据时滞相关性分析,对关键词进一步过滤,基于确定的不同类型关键词、流感样病例百分比数据以及流感病原阳性检出率数据,构建流感预测模型,并选用SARIMA、LSTM、Att-LSTM 3种方法进行模型的训练和构建。以均方误差(MSE)、平均绝对误差(MAE)和均方根误差(RMSE)3个指标对各模型进行评价。结果:SARIMA模型的拟合度较低,Att-LSTM模型拟合度较高,其MSE、RMSE、MAE值分别为0.055、0.235、0.184。结论:基于气象、互联网和监测数据构建的Att-LSTM模型可以有效提高模型预测精度,其结果可为苏州地区实现更加精准的流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于树悦梁焱榆陈立凌庞媛媛汤景云朱杰
关键词:流感气象
2017年苏州市5岁以下住院儿童病毒性腹泻病原学分析被引量:13
2019年
目的了解苏州市5岁以下住院儿童病毒性腹泻病原体的分布情况,为病毒性腹泻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某儿童医院因腹泻住院的5岁以下儿童粪便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轮状病毒,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诺如病毒、札如病毒、肠道腺病毒及星状病毒。结果共采集300份样本,病毒阳性检出率为49.67%,其中,轮状病毒37.00%、诺如病毒19.33%、札如病毒1.33%、肠道腺病毒1.33%、星状病毒1.33%。单病毒阳性117份,阳性率39.00%;两种病毒阳性32份,阳性率10.67%。轮状病毒在19~24月龄患儿检出率最高(68.00%),其次为13~18月龄(51.67%);诺如病毒在49~59月龄检出率最高(38.46%),其次为13~18月龄(35.00%)。轮状病毒G分型以G9型为主(77.48%),P分型以P8型为主(98.20%)。结论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是苏州市5岁以下住院儿童病毒性腹泻主要病原体。
包林刘成庞媛媛覃江纯崔鹏伟谭亚运杭惠
关键词:病毒性腹泻病原学轮状病毒诺如病毒住院儿童
苏州市居民人感染H7N9禽流感知识态度行为调查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了解苏州市居民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知信行水平,为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并对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共调查611人,其中594人(97.22%)听说过该病,对发热、咳嗽和头痛主要症状的知晓率分别为93.27%、71.21%、31.99%。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的人相关症状知晓率较低,81.82%认为在该病流行期间,有必要暂停活禽市场交易,疫情发生后购买活禽比例明显下降。结论在制定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政策时,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制定科学的防控健康宣传资料,并以老年人和文化程度低的人群作为重点对象,从而使防控措施达到更好的效果。
庞媛媛陈立凌晁湘琴吴向青陆步来刘成谭亚运
关键词:知信行知晓率健康教育
流感与气象因素相关性分析和预测模型的建立
2024年
目的分析苏州市流感发病水平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运用2016—2019年苏州市流感监测数据和气象数据,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分析流感发病水平和气象因素的相关性;运用2016年第1周—2019年第48周苏州市周流感病例数和气象因素数据建立Poisson回归模型,对2019年49~52周数据进行预测,计算AIC和RMSE值对模型预测效果进行评估。结果2016—2019年,苏州市流感发病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发病高峰均在12月至次年2月。流感病例数与平均气温(r=-0.58)呈负相关,与平均气压(r=0.47)和最大温差(r=0.21)均呈正相关(P值均<0.05)。将平均气温、平均气压和最大温差纳入预测模型,基于3周前的气象因素和2周前的流感活动强度建立的Poisson回归模型,AIC值(28811.87)和RMSE值(166.12)均最小,拟合值和实际值差距最小,预测效果最好。结论周平均气温、气压和最大温差对苏州市流感发病水平有显著影响,运用气象因素资料可以建立预测模型,对流感的发病水平进行预测和预警。
庞媛媛谭亚运崔朋伟陈立凌
关键词:流感气象因素
苏州市2015-2018年孕产妇季节性流感病毒感染的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2015-2018年苏州市孕产妇季节性流感病毒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基于2015-2018年在苏州市开展的孕产妇人群流感随访队列资料,描述队列人群的基本情况和流感病毒感染后的临床特征,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孕产妇实验室确诊流感病毒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招募19006名孕产妇,其中实验室确诊流感病例479名,A(H3N2)(42.8%)为主要的病毒亚型。在有流感流行期暴露风险的人群中,非条件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产妇或者其丈夫户籍在苏州市、职业为保育员及保姆、除本人外家中常住人口>2人、在苏州市有医疗保险、在苏州有生育险、纳入时为孕晚期、近一个月有过咳嗽、第一次怀孕、已有孩子、怀孕前后户外时间比以前多、怀孕前后戴口罩频率比以前多、怀孕前后聚会频率有改变均与孕产妇流感病毒感染有关,其中第一次怀孕、怀孕前后户外时间比以前多、怀孕前后戴口罩频率比以前多、怀孕前后聚会频率有改变为保护因素;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中常住人口>2人(aOR=1.24,95%CI:1.01~1.52)、孕晚期(aOR=1.56,95%CI:1.26~1.91)是孕产妇感染流感病毒的危险因素。结论家中常住人口数较多及孕晚期的孕产妇更要注意预防季节性流感。
冯倩张媛媛包林庞媛媛谭亚运崔朋伟张钧陈立凌
关键词:流感孕产妇影响因素
2018—2020年苏州市住院肺炎病例病原学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 了解苏州市住院肺炎病例的病原谱和流行动态,为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苏州市呼吸道传染病综合监测项目,选取2018年4月—2020年3月期间苏州市264例住院肺炎病例进行11种常见呼吸道病原体RT-PCR检测,描述病原谱和流行动态。结果 264例住院肺炎病例共检出阳性标本134份,阳性率50.8%,其中33份(占24.6%)为混合感染。检出率居前3的病原体为肺炎链球菌(14.0%)、呼吸道合胞病毒(8.7%)及流感嗜血杆菌(7.2%)。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人偏肺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流感嗜血杆菌、肺炎支原体的检出率在不同年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链球菌、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以及人偏肺病毒在冬春季(11月—次年4月)更易检出,冬春季检出占比分别为64.9%、91.3%、76.9%、90.9%。结论 肺炎链球菌是苏州市住院肺炎病例中最常见的病原体,同时也是混合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体。各类病原体在人群和季节分布上有所不同,应针对重点人群、重点病原体采取更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谭亚运崔朋伟庞媛媛刘芳杭惠张钧邵海枫陈立凌
关键词:肺炎病原学冬春季节住院病例
苏州市新型冠状病毒既往感染者再感染情况调查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既往感染者的再感染率,比较分析再感染者和初次感染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方法对2020年1月22日至2022年11月8日苏州市报告的新冠病毒既往感染者开展2022年12月8日至2023年1月18日新冠病毒感染情况问卷调查。1∶2成组匹配,从苏州市新冠病毒感染社区随访队列人群中选取与再感染者居住社区、年龄组和性别相同的初次感染者,采用χ^(2)检验比较再感染者和初次感染者感染后的临床症状和预后情况。结果既往感染者的再感染率为13.01%(147/1130);初次感染1~6个月未发现再感染者,距初次感染间隔时间7~12个月和≥24个月者再感染率分别为10.59%(95/897)和45.61%(52/114)。完成新冠病毒疫苗加强免疫4剂次的既往感染者再感染率最低(9.09%,1/11)。再感染者感染后出现的主要症状与初次感染者基本相同,除干咳、恶心/纳差和其他症状外,其余各项临床症状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最高体温低于初次感染者且发热持续时间短。再感染者的就诊率为4.08%(6/147),低于初次感染者的11.56%(34/294)。再感染者感染后核酸/抗原转阴时间和自我感觉明显好转/症状基本消失时间短于初次感染者。结论新冠病毒既往感染者中存在再感染,再感染距初次感染的间隔时间和疫苗加强免疫4剂次是再感染率的影响因素;再感染者较初次感染者就诊率低,症状较轻、感染后恢复更快。
张媛媛杭惠许倩刘成谭亚运崔朋伟包林刘慧路珊珊徐凤庞媛媛田歌张钧朱杰陈立凌
关键词:再感染
2019—2023年苏州市流感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
2024年
目的 了解苏州市流感流行特征和优势病原体,为苏州市流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9—2023年流感样病例(ILI)及病原学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9—2023年共采集流感监测标本10 506份,流感核酸阳性1 457份,阳性率为13.87%,各年分别为18.57%、5.97%、4.37%、14.80%、25.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3.66,P<0.01);流感阳性率男性为13.33%,女性为14.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5,P=0.15)。各年龄组阳性率在8.70%~23.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2.84,P<0.01)。甲型H3N2、乙型Victoria系为优势株,各年优势型别略有不同。结论 苏州市流感流行优势毒株呈交替流行,冬春季为流感防控重点季节,5~<15岁组学生人群为流感防控重点人群。
庞媛媛田歌崔朋伟董泽丰陈立凌
关键词:流感监测流感样病例病原学阳性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