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倩芸

作品数:7 被引量:7H指数:1
供职机构:广西艺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艺术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音乐
  • 3篇偶戏
  • 3篇文化
  • 3篇木偶
  • 3篇木偶戏
  • 2篇音乐文化
  • 2篇渊源
  • 2篇京族
  • 2篇传承
  • 1篇调式
  • 1篇调式特征
  • 1篇旋法
  • 1篇旋法特征
  • 1篇学科
  • 1篇学科方法
  • 1篇音乐文化研究
  • 1篇音乐学
  • 1篇音声
  • 1篇越南北部
  • 1篇札记

机构

  • 7篇广西艺术学院

作者

  • 7篇张倩芸
  • 5篇张灿

传媒

  • 4篇歌海
  • 1篇北方音乐
  • 1篇戏剧之家
  • 1篇文化产业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越南水上木偶戏田野札记被引量:1
2014年
越南的水上木偶戏是现今当地乃至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水上木偶表演艺术,被人们称为"越南田野艺术之魂"。越南水上木偶戏表演分为杖偶和线偶两种形式,其悠久的历史渊源、独具特色的演出环境、诙谐朴素的表演特征深受世界各国人民欢迎。
张倩芸
关键词:历史渊源
越南水上木偶戏的文化书写与身份认同被引量:1
2022年
越南水上木偶戏是越南传统戏剧,享有“水稻文化结晶”之美誉,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越南北部红河三角洲平原及中部的海防市、南部的胡志明市等地方流传。以越南北部红河三角洲平原的水上木偶戏为研究对象,运用民族音乐学的理论及学科方法,并结合人类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对越南水上木偶戏进行概括性的宏观描述。从民间娱乐传播、政府文化传播与学校教育传播三方面对水上木偶戏的传承与发展进行深度描述。从历史角度出发对中越水上木偶戏的共性元素与现状发展进行微观描述,试图探析二者之间的关系。
张倩芸张灿
关键词:民族音乐学传统戏剧越南北部学科方法文化书写
中越边境线上的京色音声——广西京族音乐文化研究的中文文献综述被引量:3
2016年
1980年到2015年,围绕京族这一西南沿海沿边的族群音乐事项产生了约150篇学术研究成果。以此为据,文章对有关广西京族音乐文化研究的中文文献进行梳理与分析,试图厘清学界对广西京族音乐文化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方向,并对近三十五年来京族音乐的学术书写本身进行不同层面的表述分析与解读。
张灿张倩芸
关键词:京族音乐文化中文文献
地方性民歌文化渊源、认同与传承的维度关系——以广西龙州壮族民歌逐卜调为例
2020年
龙州民歌逐卜调作为凝聚当地文化的独特艺术符号,在不同的维度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其以歌为媒、以歌传情的互动形式逐渐成为传唱区域该族群认同和文化认同的音乐语言符号。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龙州民歌逐卜调的传承群体出现的断层现象应引起关注,须集合政府、民间、学界三方力量探寻其可持续发展路径,使龙州民歌逐卜调的音乐语言在当代社会发展中仍保持生命力。
张灿张倩芸
关键词:文化渊源文化认同文化传承
广西藤县“水上民歌”的歌种划分及其音乐形态描述被引量:1
2013年
广西藤县"水上民歌",是当地水乡船家在日常生活、撑船劳作,以及婚丧嫁娶风俗中即兴吟唱的一种民间曲调,它从清末年间流传至今,具有较久的渊源与历史。藤县"水上民歌"旋律较平稳,吟唱性强,唱词采用大量通俗化、群众化、形象化的语言,生动含蓄,极富感染力。
张倩芸
关键词:曲式结构调式特征旋法特征
中越水上木偶戏姻联关系探析被引量:1
2017年
越南水上木偶戏是越南传统戏剧,享有"水稻文化结晶"之美誉,已有1000多年历史,至今在越南北部红河三角洲平原及中部的海防市、南部的胡志明市等地方流传。在中国,三国时期已有水上木偶戏的出现,宋元时期的文献史料中更有对其表演形式的详细记载。从历史源流、共性元素、文化信仰、发展现状四个方面,运用纵向分析和横向比较的研究方法,试图探析中越水上木偶戏两者间的姻联关系。
张倩芸张灿
跨界京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变迁初探
2017年
基于对全球化的反思及对文化多样性的需要,总结和描述京族音乐文化保护与传承方式现状,并从人文生态环境、音乐本体及音乐功能与价值三个方面阐述京族音乐文化变迁形态,以期唤起公众对京族音乐传承之紧迫性及其意义的认识,培育"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京族音乐文化。
张灿张倩芸
关键词:传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