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诚冰

作品数:3 被引量:59H指数:3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神经传导
  • 1篇神经肌
  • 1篇神经肌肉
  • 1篇双下肢
  • 1篇疼痛
  • 1篇疼痛综合征
  • 1篇体感
  • 1篇体外冲击波
  • 1篇体外冲击波治...
  • 1篇偏瘫
  • 1篇偏瘫患者
  • 1篇周围神经
  • 1篇卒中
  • 1篇下肢
  • 1篇立位
  • 1篇脑卒中
  • 1篇脑卒中偏瘫
  • 1篇脑卒中偏瘫患...
  • 1篇筋膜
  • 1篇抗阻

机构

  • 3篇山东大学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齐鲁医药学院

作者

  • 3篇方诚冰
  • 2篇张杨
  • 2篇岳寿伟
  • 1篇刘西花
  • 1篇殷翠萍
  • 1篇王永慧
  • 1篇薛娜

传媒

  • 2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中国康复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PNF技术结合立位下健肢抗阻迈步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5
2018年
目的:探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PNF)技术结合立位下健肢抗阻迈步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增加PNF技术结合立位下健肢抗阻迈步训练。治疗前后分别采用下肢Fugly-Meyer评定(FMA)、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AC)、Berg平衡量表(BBS)进行评定。结果:治疗8周后,2组FMA、FAC、BB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0.01),观察组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0.01)。治疗后,2组TUGT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PNF技术结合立位下健肢抗阻迈步训练对偏瘫患者可更好地改善步行功能。
靳亚鲁方诚冰薛娜殷翠萍张杨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颈部脊髓损伤对患者双下肢神经传导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观察颈部脊髓损伤(SCI)后双下肢周围神经传导功能的变化,并比较完全性颈部SCI和不完全性颈部SCI之间的差异。方法:分别检测20例完全性颈部SCI患者、20例不完全性颈部SCI患者以及20例正常成年男性的胫神经、腓总神经、腓肠神经、隐神经的神经传导潜伏期、波幅和传导速度。结果:(1)运动神经:完全性损伤组和不完全性损伤组的末端运动神经潜伏期(DML)延长、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降低,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其异常率都低于10%;完全性损伤组和不完全性损伤组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AMP)降低,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异常率都高于20%,且完全性损伤组CAMP异常率高于不完全性损伤组(P<0.05)。(2)感觉神经:完全性损伤组和不完全性损伤组的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波幅降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降低,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其异常率为0。结论:颈部SCI患者双下肢运动神经存在轴索变性,完全性损伤比不完全性损伤更重,感觉神经无明显异常。
方诚冰王永慧张杨金冉岳寿伟
关键词:脊髓损伤周围神经神经传导
体外冲击波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meta分析被引量:20
2017年
目的:系统评价体外冲击波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检索中外文数据库中关于体外冲击波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对纳入研究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Rev 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370例MPS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体外冲击波组与激痛点注射组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MD=-0.35,95%CI(-1.02,0.32),P=0.30]。体外冲击波组较其他治疗组(电针、推拿按摩、牵伸训练)可以更有效地缓解疼痛[MD=-0.78,95%CI(-0.99,-0.58),P<0.00001]。体外冲击波组与安慰剂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MD=-1.15,95%CI(-3.18,0.88),P=0.27],但结合森林图中黑色菱形的重心偏移程度可知治疗效果更倾向于体外冲击波组。结论:体外冲击波疗法优于激痛点注射、针灸推拿等方法,可以有效地缓解疼痛,避免不良事件发生。
金冉刘西花方诚冰岳寿伟
关键词:体外冲击波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ETA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