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SPECT/...
  • 4篇肺癌
  • 3篇肿瘤
  • 3篇脱氧
  • 3篇脱氧葡萄糖
  • 3篇显像
  • 3篇结核
  • 3篇氟代脱氧葡萄...
  • 3篇符合线路SP...
  • 2篇大阴影
  • 2篇胸腺
  • 2篇胸腺上皮肿瘤
  • 2篇诊断显像
  • 2篇上皮
  • 2篇上皮肿瘤
  • 2篇组织学
  • 2篇组织学分型
  • 2篇腺上皮
  • 2篇腺上皮肿瘤
  • 2篇良恶性

机构

  • 8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李亚威
  • 4篇吕平欣
  • 3篇王萌
  • 3篇张卫红
  • 3篇李多
  • 2篇赵泽钢
  • 2篇周新华
  • 2篇宁锋钢
  • 2篇吕岩
  • 2篇李成海
  • 2篇周震
  • 2篇邱万成
  • 2篇赵春生
  • 2篇陈步东
  • 2篇王东坡
  • 2篇贺伟
  • 1篇张福芝

传媒

  • 3篇结核病与胸部...
  • 3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中国防痨杂志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年份

  • 4篇2018
  • 4篇201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在胸腔肿瘤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在胸腔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2013年1月~2016年11月期间病理确诊的14例胸腔肿瘤,回顾性分析患者治疗前的18F-FDG符合线路及CT图像。记录病灶的病理类型、CT征象、符合线路图像病灶目测分级和病灶放射性摄取值与纵隔及肺本底的比值(T/M和T/L)。结果 8例神经源性肿瘤(神经纤维瘤2例,良性神经鞘瘤5例,恶性外周神经鞘瘤1例),6例间叶组织肿瘤(良性孤立性纤维瘤3例,恶性孤立性纤维瘤2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按照良恶性分组为良性组10例和恶性组4例。良性组与恶性组平均年龄及CT征象均无统计学差异。恶性组T/L及T/M明显高于良性组,并且有统计学差异(13. 31 vs 4. 91,P=0. 036;3. 12 vs1. 13,P=0. 002)。以目测分级高于纵隔诊断为恶性病变的准确率为85. 7%,敏感性100%,特异性80. 0%,2例假阳性病例均为神经源性肿瘤(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各1例)。神经源性肿瘤与间叶组织肿瘤CT表现及符合线路显像特征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SPECT/CT符合线路显像鉴别胸腔肿瘤良恶性的准确率高,并且鉴别间叶组织肿瘤的良恶性准确率较神经源性肿瘤高,具有简便直观的优势,有利于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
李多张卫红李亚威王萌吕平欣
关键词:神经源性肿瘤间叶组织肿瘤氟代脱氧葡萄糖符合线路SPECT
^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在尘肺病大阴影良恶性鉴别中的应用价值
2018年
目的探讨^18F-FDGSPECT/CT对尘肺病大阴影良恶性鉴别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0例尘肺病Ⅲ期患者肺内的94个大阴影病灶,行^18F-FDGSPECT/CT检查,并计算大阴影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通过卡方检验探讨大阴影^18F-FDG摄取高低、分布特点与肺癌之间的相关性。结果50例患者单纯尘肺病大阴影直径范围为(4.35±1.17)cm,SUVmax范围为4.82±1.77;肺癌病灶直径范围为(4.98±0.67)cm,SUVmax范围为6.82±1.06。尘肺结节病灶和肺癌病灶的直径及SUVmax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尘肺病大阴影呈对称分布者比孤立性分布者良性可能性更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尘肺病大阴影孤立性分布且SUVmax摄取高者较对称性分布者或病灶孤立性分布且SUVmax摄取低者肺癌的可能性更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尘肺病大阴影^18F—FDG摄取低或者^18F-FDG摄取高且呈对称分布时,多提示良性尘肺结节可能。尘肺病大阴影孤立性分布且^18F-FDG摄取高者较大阴影对称性分布者或病灶孤立性分布且SUVmax摄取低者肺癌的可能性更大。
李亚威
关键词:尘肺大阴影
^(18)F-FDG SPECT/CT与CT在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诊断中的比较研究被引量:32
2017年
目的:通过^(18)F-FDG SPECT/CT与CT在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诊断中的对比研究,评价^(18)F-FDG SPECT/CT在诊断肺结核合并肺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集确诊的100例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将肺癌病灶为周围型肺癌者分为I组,其中结核病灶为陈旧性结核者分为Ⅰ_a,活动性结核者分为Ⅰ_(1b);中心型肺癌者分为Ⅱ组,其中陈旧性结核者分为Ⅱ_a,活动性结核者分为Ⅱ_b,均行8F-FDG SPECT/CT扫描,并与CT对比研究。结果:100例患者中Ⅰ_a组47例,Ⅰ_b组24例,Ⅱ_a组17例,Ⅱ_b组12例。患者中肺结核病灶以双肺上叶尖后段及下叶背段分布为主(78.0%),与肺癌病灶分布有差异(P<0.001)。Ⅰ_a组SPECT/CT、CT检出率分别为95.74%、80.85%,SPECT/CT检出率高于CT(P=0.001)。Ⅰ_b组SPECT/CT、CT检出率分别为79.17%、75.00%,SPECT/CT检出率与CT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2)。Ⅱ_a组SPECT/CT、CT检出率分别为94.12%、70.59%,SPECT/CT检出率高于CT(P<0.001)。Ⅱ_b组SPECT/CT、CT检出率分别为75.00%、66.67%,SPECT/CT检出率与CT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3)。结论:^(18)F-FDG SPECT/CT在肺结核合并肺癌的诊断上,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尤其对于非活动性肺结核合并肺癌的诊断上优于CT。
李亚威张福芝吕平欣
关键词:肺结核肺癌SPECT/CTCT
^(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在尘肺病大阴影良恶性鉴别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18)F-FDG SPECT/CT对尘肺病大阴影良恶性鉴别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0例尘肺病Ⅲ期患者肺内的94个大阴影病灶,行^(18)F-FDG SPECT/CT检查,并计算大阴影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 max);通过卡方检验探讨大阴影^(18)F-FDG摄取高低、分布特点与肺癌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50例患者单纯尘肺病大阴影直径范围为(4.35±1.17)cm,SUVmax范围为4.82±1.77;肺癌病灶直径范围为(4.98±0.67)cm,SUVmax范围为6.82±1.06。尘肺结节病灶和肺癌病灶的直径及SUVmax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尘肺病大阴影呈对称分布者比孤立性分布者良性可能性更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尘肺病大阴影孤立性分布且SUVmax摄取高者较对称性分布者或病灶孤立性分布且SUVmax摄取低者肺癌的可能性更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尘肺病大阴影^(18)F-FDG摄取低或者^(18)F-FDG摄取高且呈对称分布时,多提示良性尘肺结节可能。尘肺病大阴影孤立性分布且^(18)F-FDG摄取高者较大阴影对称性分布者或病灶孤立性分布且SUVmax摄取低者肺癌的可能性更大。
李亚威
关键词:尘肺大阴影肺癌
71例肺结核并发肺癌患者的CT表现特征及临床病理分析
2017年
目的分析肺结核并发肺癌的CT表现特征及病理类型。方法选取2011年3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就诊的临床及CT扫描资料齐全的肺结核并发肺癌患者71例作为研究对象。肺结核通过痰涂片或痰培养、CT扫描、实验室检查及临床治疗动态观察综合确诊;肺癌通过痰检癌细胞、支气管镜或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胸腔镜及手术标本进行病理检查确诊。观察分析研究对象的CT表现特征及病理类型分布情况。结果7l例研究对象中,非活动性肺结核45例,活动性肺结核26例;并发腺癌32例、鳞癌3l例、小细胞肺癌8例。活动性肺结核并发肺癌患者中鳞癌构成比(50.O%,13/26)高于腺癌(38.5%,10/26)和小细胞肺癌(11.5%,3/26);非活动性肺结核并发肺癌患者中腺癌构成比(48.9%,22/45)高于鳞癌(40.O%,18/45)和小细胞肺癌(11.1%,5/45),但两组患者不同病理分型肺癌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O.20,P=-0.904)。研究对象肺癌与肺结核病灶出现部位位于同侧者占74.6%(53/71),不同侧者占25.4%(18/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4.5l,P〈0.01);位于同侧同叶者占56.3%(40/71),同侧不同叶者占18.3%(13/71),不同侧者占25.4%(18/71),病灶位于同叶者的构成比明显高于位于同侧不同叶者及位于不同侧者(X2=27.51、16.69,P值均〈O.01)。研究对象肺癌CT表现按部位分型包括中心型24例(33.8%),其中,按病理分型分为小细胞癌8例(33.3%,8/24)、腺癌1例(4.2%,1/24)、鳞癌15例(62.5%,15/24);周围型肺癌47例(66.2%),其中,按病理分型分为腺癌3l例(66.0%,31/47)、鳞癌16例(34.O%,16/47);不同病理分型在中央型肺癌和周围型肺癌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
李成海邱万成周新华吕岩贺伟赵春生陈步东王东坡周震宁锋钢赵泽钢李亚威
关键词:结核诊断显像疾病特征
^(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与胸腺上皮肿瘤组织学分型相关性的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与胸腺上皮肿瘤组织学分型的相关性。方法 2013年8月~2016年9月期间病理确诊的17例胸腺上皮肿瘤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治疗前的^(18)F-FDG符合线路及CT图像。记录病理分型、CT征象、符合线路图像病灶目测分级和病灶放射性摄取值与纵隔及肺本底的比值(T/M和T/L)。结果低危组胸腺上皮肿瘤7例(A型胸腺瘤1例,AB型胸腺瘤3例,B1型胸腺瘤3例),高危组胸腺上皮肿瘤10例(B2型2例,B3型1例,胸腺鳞癌7例)。WHO组织学分型与目测分级、T/L和T/M高度相关(r分别为0.697,0.811和0.815,P值为0.002,0.000和0.000),与肿瘤的长径和短径无明显相关。以目测肿块放射性高于纵隔诊断高危胸腺瘤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71.4%,准确率为88.2%,阳性预测值83.3%,阴性预测值100%。低危与高危胸腺上皮肿瘤组之间的CT表现包括肿块长径、短径、肿块有无坏死、钙化、分叶、肿块周围脂肪间隙是否清晰,有无淋巴结转移、胸膜转移、肺内转移、是否均匀强化和肿块内肿瘤血管在两组中无显著差异,而低危和高危组在SPECT/CT符合线路显像上肿块的目测分级(2.0 vs 3.7,P=0.001)、T/L(5.4 vs 16.3,P=0.002)和T/M(1.2 vs 10.4,P=0.002)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胸腺上皮肿瘤组织学分型与肿块糖代谢摄取程度呈显著正相关,以^(18)F-FDG符合线路显像肿块目测分级高于纵隔诊断高危胸腺瘤准确性高,为术前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李多李亚威张卫红王萌吕平欣
关键词:胸腺上皮肿瘤氟代脱氧葡萄糖符合线路SPECT
^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与胸腺上皮肿瘤组织学分型相关性的研究
2018年
目的探讨^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与胸腺上皮肿瘤组织学分型的相关性。方法2013年8月~2016年9月期间病理确诊的17例胸腺上皮肿瘤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治疗前的^18F-FDG符合线路及CT图像。记录病理分型、CT征象、符合线路图像病灶目测分级和病灶放射性摄取值与纵隔及肺本底的比值(T/M和T/L)。结果低危组胸腺上皮肿瘤7例(A型胸腺瘤1例,AB型胸腺瘤3例,B1型胸腺瘤3例),高危组胸腺上皮肿瘤10例(B2型2例,B3型1例,胸腺鳞癌7例)。WHO组织学分型与目测分级、T/L和T/M高度相关(r分别为0.697,0.811和0.815,P值为0.002,0.000和0.000),与肿瘤的长径和短径无明显相关。以目测肿块放射性高于纵隔诊断高危胸腺瘤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71.4%,准确率为88.2%,阳性预测值83.3%,阴性预测值100%。低危与高危胸腺上皮肿瘤组之间的CT表现包括肿块长径、短径、肿块有无坏死、钙化、分叶、肿块周围脂肪间隙是否清晰,有无淋巴结转移、胸膜转移、肺内转移、是否均匀强化和肿块内肿瘤血管在两组中无显著差异,而低危和高危组在SPECT/CT符合线路显像上肿块的目测分级(2.0vs3.7,P=0.001)、T/L(5.4vs16.3,P=0.002)和T/M(1.2vs10.4,P=0.002)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胸腺上皮肿瘤组织学分型与肿块糖代谢摄取程度呈显著正相关,以^18F—FDG符合线路显像肿块目测分级高于纵隔诊断高危胸腺瘤准确性高,为术前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李多李亚威张卫红王萌吕平欣
关键词:胸腺上皮肿瘤氟代脱氧葡萄糖符合线路SPECT
71例肺结核并发肺癌患者的CT表现特征及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8
2017年
目的分析肺结核并发肺癌的CT表现特征及病理类型。方法选取2011年3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就诊的临床及CT扫描资料齐全的肺结核并发肺癌患者71例作为研究对象。肺结核通过痰涂片或痰培养、CT扫描、实验室检查及临床治疗动态观察综合确诊;肺癌通过痰检癌细胞、支气管镜或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胸腔镜及手术标本进行病理检查确诊。观察分析研究对象的CT表现特征及病理类型分布情况。结果71例研究对象中,非活动性肺结核45例,活动性肺结核26例;并发腺癌32例、鳞癌31例、小细胞肺癌8例。活动性肺结核并发肺癌患者中鳞癌构成比(50.0%,13/26)高于腺癌(38.5%,10/26)和小细胞肺癌(11.5%,3/26);非活动性肺结核并发肺癌患者中腺癌构成比(48.9%,22/45)高于鳞癌(40.0%,18/45)和小细胞肺癌(11.1%,5/45),但两组患者不同病理分型肺癌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0,P=0.904)。研究对象肺癌与肺结核病灶出现部位位于同侧者占74.6%(53/71),不同侧者占25.4%(18/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4.51,P〈O.01);位于同侧同叶者占56.3%(40/71),同侧不同叶者占18.3%(13/71),不同侧者占25.4%(18/71),病灶位于同叶者的构成比明显高于位于同侧不同叶者及位于不同侧者(X^2=27.51、16.69,P值均〈0.01)。研究对象肺癌CT表现按部位分型包括中心型24例(33.8%),其中,按病理分型分为小细胞癌8例(33.3%,8/24)、腺癌1例(4.2%,1/24)、鳞癌15例(62.5%,15/24);周围型肺癌47例(66.2%),其中,按病理分型分为腺癌31例(66.0%,31/47)、鳞癌16例(34.0%,16/47);不同病理分型在中央型肺癌和周围型肺癌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
李成海邱万成周新华吕岩贺伟赵春生陈步东王东坡周震宁锋钢赵泽钢李亚威
关键词:结核诊断显像疾病特征
共1页<1>
聚类工具0